當 "幣圈搬磚" 從加密貨幣交易的套利手段,演變成非法資金跨境轉移的工具,終究難逃法律的制裁。近日,上海警方通報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 65 億元的 "幣圈地下錢莊" 案,17 家空殼公司通過 USDT(泰達幣)進行 "對敲" 交易,將資金轉移的灰色操作暴露在陽光之下。

65 億資金如何 "隱形" 跨境?

這起案件的操作模式堪稱 "教科書級" 的非法資金轉移:犯罪嫌疑人楊某、徐某等人控制 17 家國內空殼公司,專門爲有大額跨境轉賬需求的個人或企業 "服務"。


具體流程簡單粗暴卻極具隱蔽性:若有人需要向境外轉移資金(如超過每年 5 萬美元外匯額度的留學、購房等需求),只需將人民幣轉入這些空殼公司賬戶,境內團伙便通過境外關聯方,將等值的 USDT 或外幣打入對方境外賬戶。整個過程中,資金並未實際跨境流動,而是通過 USDT 的 "賬本對衝" 完成閉環 —— 境內收人民幣,境外付加密貨幣,中間抽成 3%-5% 的手續費,全程最快半小時即可完成。
據警方披露,僅三年時間,這個團伙就通過這種方式轉移資金 65 億元,涉及留學、購房、投資等多種場景。其中一名王姓女士爲給兒子在國外購置房產,一次性通過該渠道轉移 50 萬美元,最終因資金鍊斷裂導致境外賬戶遲遲未收到款項,才意識到被騙並報警。

爲何 USDT 成 "地下錢莊新寵"?

在這起案件中,穩定幣 USDT 成爲非法操作的核心工具,並非偶然。


作爲全球市值最大的穩定幣,USDT 號稱與美元 1:1 錨定,價格波動極小,且可在全球數百個交易所自由流通。這種 "類美元" 屬性,讓它天然具備了 "跨境支付媒介" 的功能 —— 相比傳統外匯,它無需經過銀行結算系統,轉賬速度快、手續費低,且交易記錄雖上鍊但難以直接關聯到個人,隱蔽性遠超現金或銀行轉賬。
更關鍵的是,USDT 的發行方 Tether 長期因 "儲備金透明度不足" 備受爭議,這反而讓它成爲灰色地帶的 "硬通貨"。地下錢莊看中的,正是其 "鏈上流通 + 監管模糊" 的特點:用 USDT 完成資金 "對敲",既能避開外匯管制,又能通過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掩蓋資金來源和去向。

多地爆發同類案件,監管劍指 "幣圈洗錢"

事實上,上海這起案件並非個例。近期北京、廣東等地也陸續破獲多起利用 USDT 轉移資金的案件,涉案金額從數億到百億不等。這些案件的共性在於:藉助加密貨幣的跨境流通性,繞開外匯管理局的額度限制和銀行反洗錢審查,形成 "境內人民幣 - USDT - 境外外幣" 的非法資金通道。


警方指出,這類操作本質上是典型的 "地下錢莊" 行爲,違反(外匯管理條例)和(刑法)中關於非法經營罪、洗錢罪的相關規定。而隨着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非法分子的手段也在升級:早期多通過現金交易完成 "對敲",如今則利用混幣器、匿名錢包等工具進一步掩蓋資金軌跡,增加偵查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對加密貨幣涉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正在加碼。2023 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等多部門聯合開展 "打擊整治非法跨境金融活動" 專項行動,明確將 "利用虛擬貨幣進行資金跨境轉移" 列爲重點打擊對象。此次上海警方通報 65 億大案,正是對這類行爲的強力震懾。

警惕!普通人切勿觸碰 "加密貨幣洗錢" 紅線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這起案件的警示意義尤爲重要:


  • 切勿輕信 "高額度跨境轉賬" 服務:任何聲稱 "繞過外匯管制"" 快速大額轉賬 " 的渠道,本質上都是非法的,不僅資金安全無法保障,還可能涉嫌違法。

  • 認清 USDT 的雙重屬性:作爲加密貨幣,USDT 的流通性便利了正常交易,但也被非法分子利用。參與任何涉及 USDT 的資金轉移,需確保來源合法、用途合規,避免捲入洗錢鏈條。

  • 合法跨境轉賬有且僅有正規渠道:個人每年 5 萬美元外匯額度可通過銀行辦理,超過部分可通過留學證明、境外投資備案等合規方式解決,切勿貪圖便利選擇灰色路徑。


加密貨幣不是法外之地,當 "幣圈搬磚" 越過法律紅線,最終只會淪爲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起 65 億大案再次證明:無論技術手段如何翻新,非法資金轉移終將被監管鎖定 —— 守住法律底線,纔是對自身資產最有效的保護。

#稳定币监管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