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0xJeff, 加密 KOL

編譯:Felix, PANews

預測一直是人類進化的核心能力——自遠古時代起,人類就依靠感官和本能來預測環境中的威脅與機遇,包括察覺捕食者的活動模式、獵物出現的機會以及季節性食物供應情況,這些都對生存至關重要。

從那時起,這種預測模式逐漸發展爲工具的使用和規劃(比如預測種植作物、宰殺和保存肉類的需求),預測社交線索(意圖、情緒、行爲),發展出文字、科學、數學,以及統計學、計算機、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現代工具,所有這些都用於增強人類的預測能力。

預測市場尤其已演變成一種經濟工具——它利用人類的預測能力來預測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結果。與傳統的民意調查不同,像 Polymarket 和 Kalshi 這樣的預測市場利用經濟激勵來獲取準確的預測,因爲參與者會用真金白銀來下注。

Polymarket 在 2024 年美國大選市場吸引了近 40 億美元的投注,在特朗普勝選的預測中,其表現甚至超過了民意調查,這反映了衆包預測的經濟價值。

同樣的演變也適用於現貨和永續合約交易,從 CEX 的崛起,滿足全球加密貨幣不斷增長的需求,到 Hyperliquid 近期的顛覆性發展,提供自我託管和無需 KYC 的服務,同時具備 CEX 般的交易體驗。

預測是人類進化的核心能力,隨着人工智能 / 機器學習預測模型的興起,預測事件、資產價格和波動性的能力正在大幅提升。

這將人類帶入進化的下一個階段。

DeFi 3.0

DeFi 1.0 引入了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允許任何人隨時隨地轉賬、買賣、質押、借貸、收益挖礦,本質上是將加密資產投入鏈上運作以創造經濟價值,例如 Uniswap、AAVE、Compound、Curve、Yearn、Maker。

DeFi 2.0 在 1.0 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引入了新穎的代幣經濟學和激勵分配機制,旨在協調協議中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例如 Olympus/Wonderland、Solidly/Aerodrome),並催生了提供替代收益來源的新興市場(如 Maple、Pendle、Ethena、Ondo、Clearpool、Solv、USDai 等)。

DeFi 3.0 將人工智能引入 DeFi。有人稱之爲 DeFAI,也有人稱之爲 AiFi。其含義是將大型語言模型(LLM)和/或機器學習模型(ML)集成到 DeFi 產品中。

從簡單的 LLM 集成(充當客戶支持/副駕駛,幫助用戶導航協議),到多智能體/集羣和機器學習系統,從根本上改善了產品(增加交易利潤、減少無常損失、提高 LP 收益、降低永續交易的清算風險等)。

除了 DeFAI 抽象層和完全自主的金融代理,今天將討論人工智能 / 機器學習系統和預測模型在變革 DeFi 以及其他垂直領域中的作用。

預測系統

神經網絡和決策樹自 2000 年代以來就已出現,這些系統曾被對衝基金用於預測股票和商品價格。早期的股票預測結果頗具參考性,短期預測的準確率達到了 50% - 60%,但由於過度擬合和數據有限,限制了其應用。

隨後深度學習和大數據興起,它們使模型能夠處理更大的數據集(時間序列數據、新聞和社交媒體等非結構化數據),從而實現更準確的預測和更廣泛的應用。

突破性發展發生在過去五年,其中 Transformer 模型和多模態 AI 集成了更多樣化的數據集,如推特情緒、區塊鏈交易、預言機、實時新聞、衆包預測(Polymarket、Kalshi)等更多來源。這使得一些 AI 模型在預測事件結果和資產價格方面達到了 80% - 90% 的準確率。

隨着這些模型不斷改進,將預測能力集成到 DeFi 系統中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正處於 DeFi 3.0 的早期階段,並實時見證着市場中一些參與者將 AI / 機器學習系統與 Web3 應用場景相結合。

DeFi x AI / ML 系統

Allora

Allora 可能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去中心化預測模型網絡。Allora 已經實現了與 DeFi 協議和 AI 代理團隊的衆多集成,賦予其預測能力(主要關注加密貨幣價格預測,如 BTC、ETH、SOL)。

其短期加密貨幣價格預測準確率據稱約爲 80%。

一些主要的應用包括:

  • Vectis Finance 基於 USDC 的 AI 驅動的金庫,利用 Allora 的推理技術最大化 SOL 交易收益。自 4 月 23 日以來其累計回報率爲 2.4%,年利率約爲 10%。

  • Steer Protocol 的 AI LP 金庫,利用 Allora 的預測價格數據,更好地將流動性置於價格波動之前,從而避免無常損失。

  • Allora 與 Cod3x、Axal、Brahma、Virtuals Protocol 等衆多團隊合作,爲 AI 代理的交易策略和執行提供支持。

Bittensor 子網

由於 Bittensor 的 dTAO 激勵分配機制能夠幫助初創企業(子網)抵消開發成本,團隊利用 Bittensor 來啓動其產品研發,將大量開發工作外包給礦工,激勵越高,礦工的質量就越好。

鑑於機器學習模型和預測系統是最容易量化的任務之一(構建能夠準確預測某些事物的模型),這是子網最常關注的垂直領域之一。

專注於預測的子網絡

  • SN6 @Playinfgames

  • SN8 @taoshiio

  • SN18 @zeussubnet

  • SN41 @sportstensor

  • SN44 @webuildscore

  • SN50 @SynthdataCo

由於之前已經詳細介紹過 SN6、SN18、SN41、SN44,因此略過這些子網絡,但還是想再次強調:

➔ SN6 的 @aion5100(SN6 的 AI 代理/預測對衝基金層)即將推出一個 DeFi 金庫,它會自動將用戶存款分配到高可信度的事件/市場中進行投注。該金庫即將推出,早期測試的 APY 據稱超過了四位數。

➔ SN44 的 @thedkingdao 在足球/英式足球方面的信號持續改進。最近的世俱杯表現顯示,激進的投注規模帶來了 232% 的投資回報率。該團隊也在努力開發一個 DeFi 金庫產品,將採用更注重風險調整的方法。

CreatorBid 上代表這兩個應用層的 AI 代理/代幣在展示 SN6 和 SN44 智能的能力方面表現出色。這激勵了許多其他子網團隊效仿,推出了 AI 代理代幣,以展示其子網的功能。

➔ SN50 Synth 尤其有趣。該子網圍繞高度通用的波動率預測模型構建。它可以用於涵蓋價格可能發生的各種概率(而不僅僅是預測未來價格),例如預測清算概率、永續倉位的生存時間 / 清算時間、設置 Univ3 LP 範圍並預測無常損失、預測窗口內的期權行權價和到期時間等。

  • Synth 據稱比傳統的基準模型(幾何布朗運動)表現高出 25% - 30%。

對於想要將此類引擎集成到其 DeFi 生態系統中的 L1/L2 生態系統來說,需求巨大。

到目前爲止,Synth 已與以下平臺集成:

  • Arbitrum,爲 AI 交易員競賽提供支持

  • Chainrisk,瞭解波動性,以便合作伙伴協議能夠更好地應對波動性的劇烈變化

  • Solana 上一個主要流動性質押協議,用於未知用例(據團隊稱,官方公告將在 1 - 2 天內發佈)

該團隊將 Mode L2(他們自己的 L2)定位爲應用層,通過將 Synth 推理與 Mode AI 終端 + Mode Perp 產品相結合,使交易員能夠利用 Synth 預測資產價格並更好地進行交易。

SN6、SN44、SN50 以及許多其他子網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爲它們每年以 200 萬至 1000 萬美元以上的 dTAO 代幣作爲激勵,吸引礦工不斷改進其預測模型。

其目標是將 dTAO 激勵作爲資本支出,以引導產品開發,並儘快實現商業化 / 產品化,從而賺取實際收益並抵消 dTAO 的拋售壓力。其中一些子網已開始邁向商業化階段(從 DKING 爲頂級體育對衝基金提供 3 億美元部署支持這一點就可見一斑)。

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對更高收益和更低風險的追求將持續下去,促使建設者將更多的 RWAs 引入鏈上。現有的 DeFi 收益來源將繼續得到優化,並且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取。

預測市場將成爲主要的信息來源,AI 充當市場做市商,而經驗豐富的參與者進一步激發羣體智慧。工具變得越來越智能,模型變得越來越精準,目前已經看到了部分成果。

這些系統學習得越多,價值就越大。而且它們與 Web3 其他部分的組合性越強,整個趨勢就越不可阻擋。

這裏的意思是……歸根結底,加密領域的一切都是對未來的一種押注。

因此,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 / 代理能夠哪怕稍微更清晰地預見未來——無論是通過羣體智慧、更優質的數據還是更精準的模型——都將擁有顯著的優勢。

相關閱讀:IOSG:透過Kalshi探究預測市場與其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