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直擊:大佬折戟,監管亮劍
香港證監會近期盯上“百億大佬”錢峯雷,其旗下穩定幣投融資項目涉嫌向公衆違規銷售集體投資計劃,恆峯國際等關聯公司亦被捲入調查。
這位曾被貼上“阿里系核心投資人”“馬雲密友”“抖音69萬粉Web3佈道者”標籤的圈內人物,如今因踩中監管紅線引發關注,事件背後折射出穩定幣領域的合規暗礁。
關鍵雷區:三大風險需警惕
- “無證駕駛”闖禁區:香港要求穩定幣發行必須持牌,而錢峯雷相關項目未經證監會認可,涉嫌非法集資。
- 高息誘餌藏陷阱:以“穩定幣理財”爲包裝,承諾高額回報(類似已暴雷的算法穩定幣套路),實則誘導散戶接盤。
- 跨境運作維權難:資金通過香港流向海外,一旦項目暴雷,投資者往往面臨維權無門的困境。
連鎖反應:幣圈震動?監管與市場的角力
- 多地監管齊出手:一週內,浙江、深圳、北京等多地金融局緊急發文,痛批“穩定幣非法集資”,直指三大特徵——借“區塊鏈”“Web3.0”搞“假創新”、鼓吹“穩賺不賠”“年化30%”的“假承諾”、實爲“新錢填舊賬”的資金池“真跑路”。蘇州更直接警告:參與虛擬貨幣投資,損失需自行承擔。
- 合規派迎來機遇? 美國(天才法案)落地,要求穩定幣需具備100%儲備金並接受月度審計,加速“野雞項目”出清。與此同時,摩根大通、貝萊德等華爾街巨頭計劃發行合規穩定幣,9萬億美元退休金(401k)的入幣通道也逐步打開。受此影響,BTC單日暴漲2%突破12萬美元,ETH飆升7%,合規標的(COIN、IBIT)集體上漲。
艾爾斯觀點:風暴背後的三大“致富”邏輯
1. 合規爲王,遠離“土狗”
錢峯雷事件印證了一個趨勢:全球監管正圍剿灰色穩定幣。香港金管局已明確“沙盒測試≠發牌照”,散戶需牢記:
- 只認“透明儲備”標的(如USDT、USDC,每月公佈審計報告);
- 遠離“高息理財”,承諾保本付息的穩定幣,90%是資金盤。
2. 政策紅利=財富密碼
美國(天才法案)明確穩定幣屬“支付工具”而非證券,這意味着:
- 支付巨頭受益(如COIN、MKR將搶佔萬億市場);
- 銀行系穩定幣或爆發(摩根大通發幣在即,合作交易所有望躺賺流量)。
3. 抄底被錯殺的香港概念股
錢峯雷事件拖累港股加密板塊(如美圖、藍港互動),但這類企業若有真實業務支撐,恐慌性下跌或成“黃金坑”。可緊盯兩大信號:香港牌照申請進展(如FoPay計劃2025年申請支付牌照)、貝萊德、富達等機構對港股加密企業的增持動作(鏈上巨鯨已開始抄底)。
散戶生存指南:三招穩紮穩打
- 換倉避險:清倉小交易所穩定幣(尤其算法型),轉投USDC、DAI等合規幣種;將資產提至冷錢包,或通過AAVE/Compound等平臺合規生息,遠離交易所風險。
- 埋伏合規標的:美股可關注Coinbase(COIN)、Circle(CRCL);港股可留意OSL集團(已獲香港牌照)、美圖公司(佈局Web3支付)。
- 把握政策套利窗口:香港穩定幣牌照預計2025年Q4發放,可提前關注沙盒內項目(如FoPay若完成合規,或成潛力股)。
結語:危機洗牌,智者撿漏
錢峯雷事件並非幣圈末日,而是監管加速行業洗牌的信號。記住:每一次政策收緊,都讓合規龍頭更具價值;每一次“大佬”翻車,都在推動市場生態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