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BUILDonBsc_AI 和 worldlibertyfi 兌現了對 USD1 大賽冠軍的承諾,分別買了 80 萬和 20 萬的幣。

但因爲這筆錢要分到五個項目上,所以每個項目代幣的價格拉昇其實沒太明顯,衝高後又回落了一些。看到有些小夥伴覺得有點失望,這我理解。

不過我覺得也正常,畢竟如果太指望一個單點事件來拉昇幣價,後續很可能變成負面影響。所以我特意等了一天,觀察了一下每個項目的表現,這就來跟大家盤一盤這些項目的現狀和後續預期。

1、$Egl1

老鷹這波表現真挺不錯的,我寫這條的時候已經率先突破並站穩了 1 億市值,說明後勁很足。

自從 $B 從純 meme 轉型成 USD1 基礎設施發射臺之後,$EGL1 感覺有點接過了文化敘事的接力棒。尤其是他們搞的那個 Vault 聯動,把 four_meme_,還有 BSC 上的老 meme 項目 SimonsCatMeme 都拉進來搞聯動,社區氛圍整得相當活躍。

基本面紮實,二級市場也挺強,我會繼續看好這項目。

2、$Liberty

女神上次主打“鏈上慈善”這個定位的時候,市值一度衝上 1 億,後來又回落了。昨晚和老鷹一起也短暫地衝上了 1 億。

最近他們推特上更新的不多,我出於好奇去問了下團隊,想知道他們後續打算怎麼推進那個“鏈上慈善金庫”。他們的回覆是——在憋個大招,Something Big。

從目前幣價走勢來看還算穩中有升,我打算繼續拿着,等他們整點新動靜。

3、$TAG

基本面方面:

前段時間 Tagger 官推有官宣,說之後的數據標註部分會用 USD1 來結算,甚至未來 Web2 的一些訂單也會用 USD1 settle。這個消息其實挺猛的,等於是給 USD1 添了一個實打實的 B2B 應用場景(企業級結算場景),這塊想象空間很大。

二級市場表現:

從 6 月底 $TAG 洗盤完之後就能明顯看出來,它的市值是穩步往上走的,幾乎每次有點回調,馬上就被買回來重新拉上去,這種節奏我個人是很喜歡的,穩、踏實。

這邊也得提醒下,很多人會誤判,說 $TAG 的市值太大了、二級沒空間。但他們沒細看代幣模型——現在流通的 $TAG 其實只佔了約 26.75%,剩下那 73.25% 是要留給未來做數據標註的人發工資用的。

而且它不是一次性發完,而是每完成一半就產量減半的模式去釋放,理論上是永遠發不完的。現在發多少,全看項目方放出來多少工作量。所以短期內其實沒有什麼太大通脹壓力。

換句話說,$TAG 的“真實”流通市值其實是 2.23 億 * 26.75% ≈ 5965 萬,真不算高。

4、$BANK

基本面來看:

已經徹底從以前的 BTCfi 敘事,轉型成了“鏈上投資銀行”路線,還主動擁抱了 USD1 和 BNBCHAINZH。

比如 18 號要上線的 USD1+ OTF,就是 USD1 生態系統裏第一個機構級的鏈上收益產品,融合了 RWA、量化策略和 DeFi 收益,用來打通 USD1 和整個 DeFi 生態的實際收益場景。

從這個角度,也能理解它爲什麼能在老項目評比裏後來居上——畢竟人家是真的在做產品,而且還在持續推進。

二級市場表現:

可能因爲 $BANK 是這 4 個冠軍項目裏唯一一個已經上線幣安合約的,市場上受的影響因素也更多,所以幣價目前還沒有完全走開。

昨天利好一齣,盤面就立刻出現了明顯分歧,直接導致大拉+大砸。再加上 $BANK 在 BSC 上的用戶盤子本身就沒有前幾個項目那麼強勢,波動也就更劇烈。

但從大方向來說,隨着 $Wlfi 快發幣、錢包產品也即將推出,像 LorenzoProtocol 這種產品力強的項目,基本面和用戶增長的空間是很有想象力的。

總結一下這輪觀察和思考:

$EGL1:表現最強,基本面+二級走勢都硬,看好並加倉

$Liberty:基本面暫時沒太大新進展,先拿住,等後續進展再考慮加倉

$TAG:代幣經濟模型優秀、基本面紮實,繼續持有,觀察進展決定是否加倉

$BANK:有實質產品落地,影響因素較多,先拿住,等 USD1+ 產品數據出來後再判斷是否加倉

止盈策略方面:

我初步的打算是——等 USD1/WLFI 徹底火起來、人聲鼎沸的時候 再考慮止盈,當然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大家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節奏自行判斷止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