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的最新分析揭示了當前加密牛市的本質:這是一場由機構主導、監管驅動的長期結構性行情,與過去散戶狂歡的泡沫週期截然不同。他們的核心觀點很明確——比特幣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衝擊20萬美元,但這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上漲,而是一場漫長且折磨人的旅程。
爲什麼這次不一樣?
1. 機構資金大規模進場
貝萊德的比特幣ETF(IBIT)規模已超840億美元,整個比特幣ETF市場AUM突破1500億美元。
微策略(MicroStrategy)等上市公司仍在瘋狂增持,持倉價值超730億美元。
退休基金、共同基金等傳統資本正通過合規渠道入場,市場結構更穩定。
2. 監管和政策成爲催化劑
美國《GENIUS法案》和《Clarity法案》即將落地,穩定幣和加密託管服務獲明確監管框架。
特朗普政府推動“加密貨幣周”,銀行託管新規進一步降低機構入場門檻。
3. 市場供需嚴重失衡
長期持有者(HODLer)鎖倉,交易所比特幣存量降至歷史低點,“根本沒有賣家”。
空頭被大規模軋空,僅7月9日單日就有10億美元空頭爆倉。
終點爲何是20萬美元?
伯恩斯坦認爲,這輪牛市的核心邏輯是**比特幣成爲全球戰略資產**,而不僅僅是投機工具。隨着:
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爆發
穩定幣跨境支付落地(市場規模已近2500億美元)
企業資產負債表配置比特幣成爲趨勢
20萬美元的目標,不再是幻想,而是機構資金持續流入的必然結果。但過程不會輕鬆。
短期波動難免:政策落地節奏、美聯儲利率變化、地緣衝突都可能引發回調。
漫長且艱難:與2017或2021年的快牛不同,這次是機構建倉+長期持有的模式,上漲會更穩健,但調整也會更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