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neShotBug

提示:本文系投稿,不代表ChainCatcher觀點,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加密市場的信息密度和策略複雜度與日俱增,即便是熟悉 K 線、懂基本面、會讀鏈上數據的用戶,也常常感到信息過載。

這也爲什麼筆者始終對 AI 與加密交易之間的結合保持高度興趣。近年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集成 AI 功能,但大多數仍停留在功能層或是簡單的信息彙總,而 Bitget 推出 GetAgent 的宣傳點是“全球首款全能加密貨幣交易助手”,幫助用戶獲取信息、策略分析以及下單交易,筆者也在測試過程中意外喫到了一波 BTC 漲幅。

本文對 GetAgent 就日常交易的場景開展測評,主要驗證兩個具體的問題:“能否簡化決策流程”和“能不能帶來更高的收益”,測評結果供讀者參考和交流。

1. 產品定位與基礎功能梳理

GetAgent 其實是一個嵌入 Bitget App 的 AI 交易助手。它的定位類似“AI 個人投資顧問”,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完成信息處理、策略生成、持倉診斷和簡易交易建議等工作。其最大的亮點在於聊天交互 + 50 餘種專業級 MCP 工具。

目前測試下來,可以使用的場景有很多,包括了行情分析、持倉建議甚至是自動交易:

  • 行情分析與趨勢解讀:你可以直接問“BTC 今天行情怎麼樣”,系統返回的是結合 K 線指標、鏈上數據和市場情緒的綜合性解讀;

  • 策略建議與風險提示:例如“筆者現在是否適合加倉 ETH?”,GetAgent 會綜合技術信號和個性風險偏好給出區間參考與止盈止損建議;

  • 聰明錢追蹤與熱點推演:某種意義上,它通過追蹤鏈上資金、鯨魚轉賬、KOL 社交提及頻率,模擬出一個熱點預警;

  • 持倉分析與再平衡推薦:基於你賬戶的幣種構成、集中度、相關性,給出調倉建議;

  • 對話式學習型 AI:支持基礎問題解答,如“AMM 是什麼”、“定投策略適合什麼人”;

  • 自動化交易:支持通過對話直接進行交易,如“購買 1 個 ETH”、“加倉 100BGB”,通過指令直接下單操作。

從功能邏輯看,GetAgent 試圖覆蓋從信息輸入到執行建議的完整閉環,擔任一個真正的“AI 個人投資顧問”。

2. 實際使用體驗:從輸入到輸出的交互流程

最直接的感受是:作爲“AI 個人投資顧問”,你可以像使用 ChatGPT 一樣和 GetAgent 使用自然語言對話,不需要切換界面或查閱圖表數據,使用體驗整體還是比較流暢。

例如筆者在測試中詢問:“現在適合買入 BTC 嗎?”GetAgent 會進入一個思考狀態,在 UI 裏可以點開查看他的思考過程:

  • “正在理解用戶需求,深度分析最佳解決方案”

  • “策略已確定,現在啓動分步驟的專業分析流程”,這一步會拆開爲多個子步驟,包括:

  • 根據用戶的投資需求,現在獲取恐懼指數走勢,洞察市場情緒脈搏

    • 正在鏈接交易所數據源,爲您呈現 BTC 的完整行情概覽

    • 分析用戶的查詢意圖,正在調取日度 K 線數據爲用戶解讀

    • 理解用戶需要技術面分析,現在對 BTCUSDT 進行多指標深度解析

和近期經常被調侃的 DeepSeek 的思考過程不同,以上顯然是開發者爲了讓 GetAgent 做好垂直領域的服務而定義好的一個標準思考流程,符合基本的分析路徑。

最終 GetAgent 給出了一份比較詳細的分析,內容包括:

  • 近一個月價格走勢和成交量變化;

  • RSI/MACD/ 布林帶等關鍵指標狀態;

  • 市場熱點變化中 BTC 是否有資金流入;

  • 當前點位的技術支撐與阻力區間;

  • 外部情緒參考(如社羣情緒與大 V 提及頻次);

這個輸出文本的格式高度結構化,基本可以直接作爲決策參考。

在交互體驗方面,筆者認爲它最成功的一點在於把複雜的量化與基本面分析,用通俗語言翻譯給用戶。新手可以降低學習門檻,老手可以提升決策效率。

不過,在類似上面的提問需要對特定幣種做分析時,GetAgent 的響應時間一般需要 30 秒甚至更久,這在移動端產品的體驗上來說有點久,這是筆者認爲應該重點優化的地方。

3. 三個核心功能測試:GetAgent 的實際能力

行情解讀

首先測試的是基礎行情分析。筆者分別針對 BTC、ETH、PEPE 提出了類似問題:“當前點位是否適合買入?”系統返回的信息包涵價格區間、支撐阻力位、主要技術指標狀態以及情緒指標變化。這一部分的數據完整性不錯,尤其是結合了技術 + 鏈上 + 情緒的三重維度。

對比傳統方式——筆者需要用多個不同平臺來獲取這些信息,而 GetAgent 用一段文字摘要完成,節省了大量切換時間。

聰明錢追蹤

這個功能是筆者重點關注的亮點。在嘗試詢問“PEPE 最近有沒有大戶動作可供參考”後,GetAgent 提供了鏈上大額地址數據、DEX 流入流出趨勢、熱點 KOL 提及量等信息。當詢問“最近鯨魚在買什麼”時,GetAgent 給出了一些代幣和相關數據(24 小時漲幅、當前交易量和市值)參考。在詢問“木頭姐近期動作”時,它給出了投資動向、投資邏輯解析、投資參考、市場影響等分析。

這一功能給出的回覆內容對資深的交易者其實略嫌單薄,但整體上已經有接近專業投研團隊的分析深度,而且對於散戶、尤其是新人而言非常易用和易理解,非常低成本地彌合與專業交易者之間的信息差。

持倉診斷

這也是一個令筆者驚喜的小功能。GetAgent 分析了筆者賬戶的持倉結構,指出了筆者 ETH 集中度過高、缺乏對衝幣種、未利用穩定幣建倉機會等風險,還建議設立“市值平衡機制”,減少山寨幣權重。

這種不同於用戶的第三視角,顯然在交易決策輔助中極具價值。尤其是系統能提供詳細的理由和思考過程,而非機械地指揮你怎麼做。這種“可解釋性”,大大增強了筆者對建議本身的信任度。

4. 那麼它能帶來“超額收益”嗎?

這是所有讀者都關心的問題。在測試時,筆者使用 GetAgent 做了幾個小額的策略,加倉點位完全依建議執行,沒想到真的趕上 BTC 一路上揚,買點和加倉位置都卡得精準,現貨 1 天喫到 8 個點漲幅,但可惜沒有聽建議開合約,錯過一波合約收益!

所以在筆者看來,GetAgent 是一個有價值的決策優化工具,可以幫你做出更優的決策並賺取收益。它的優勢主要在於:

  • 節省信息搜尋和整合的時間;

  • 輸出結構化的入場建議;

  • 提示可能被忽略的風險點;

  • 提高你制定決策時的數據基礎;

  • 最終基於你的判斷替你操作下單。

當然,它並不會直接精準預測頂底,你依然需要自己去判斷、去決策、需要對風險負責。筆者對它的態度就像對待自動駕駛一樣,AI 不能也不該替代交易者的主觀判斷。

5. 它改變了哪些決策行爲?

在使用 GetAgent 之前,筆者通常依靠的是三個維度的數據交叉確認:技術指標圖、鏈上趨勢、社羣情緒;這意味着筆者得在至少三個平臺上做切換,並手動標註、歸納。而自從把 GetAgent 納入日常使用後,筆者發現信息整合並快速判斷的流程變得更高效了。

壓縮決策流程、提升決策效率

從筆者輸入一個模糊的問題“BGB 是否適合短線進場”,到筆者獲得建議區間、止損參考點和支撐阻力區間,只用了不到 20 秒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不需要筆者去切圖、去驗證 MACD/EMA 這些數值,而且直接給出了可信的思考路徑。

這讓筆者的日常決策節奏從“蒐集→歸納→判斷→行動”,變成“篩選→判斷→行動”。

決策角度的變化

以往筆者很依賴圖形形態或技術指標的形狀邏輯,比如“三角突破”、“黃金交叉”等;而現在筆者會更多關注“系統給出的交叉驗證”,比如情緒指標和資金流入是否背離?一個幣種的敘事熱度是否出現下滑?

這其實是一種“指標思維”到“系統視角”的過渡,GetAgent 可以幫筆者理清邏輯而非只告訴筆者數值。

感知信息的維度拓展

GetAgent 還有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它讓你意識到某些你從沒關注過但又至關重要的數據點,比如鏈上活躍地址增減、meme 板塊輪動的社交提及頻率、鯨魚錢包轉入交易所的行爲趨勢等等。

這類信息的結構性整理,過去是機構的專屬,現在卻可以通過對話方式一目瞭然。久而久之,筆者做交易時關注的維度更加多元,避坑概率也自然提升。

6. 不同類型交易者的使用建議

AI 工具並非適用於所有人,也並非在所有階段都能展現最佳效能。在筆者的測試中,筆者嘗試站在幾種典型用戶視角來分析 GetAgent 的適配度。

新手用戶:提供友好的上手指導

對完全不懂圖表、不熟悉鏈上邏輯的用戶,GetAgent 的核心價值在於“新手友好”。例如它能幫用戶規劃定投計劃、解釋基礎概念,還能用具體案例解釋波動來源和風險點。

這比新手盲目研究 TA 或追 KOL 觀點要靠譜得多。對於剛入場的用戶來說,這是個不錯的“AI 教練”型工具。

重度交易者

對頻繁操作、擁有自己的策略框架的用戶來說,GetAgent 提供的是決策輔助 + 盲區提醒。它無法替代你建立的系統,但能幫你驗證某些趨勢是否匹配你的認知,或者在你忽略細節時發出預警。

尤其在熱點幣輪動頻繁階段,使用 GetAgent 能加快判斷速度、減少海量信息帶來的噪聲干擾。

激進型投資者

對於高頻操作、追熱點、搶 Alpha 的激進投資者來說,GetAgent 的潛在價值體現在兩個方向:

  • 熱點預判機制:通過對敘事熱度、社羣指數、鯨魚買入節奏的分析,或許能在暴漲前給出信號;

  • 風險清單功能:它會指出某些流動性差、市值過低、機構頻繁賣出的代幣風險,爲潛在的風險發出警示。

AI 的理性,如同是利劍的劍鞘,爲激進型投資者提供一份謹慎和剋制。

7. GetAgent 到底價值幾何?

作爲一個仍處於測試期的產品,GetAgent 還遠沒有達到完美替代手動交易的水平。但筆者認爲它已經在加密交易用戶體驗這一層做出了非常明確的突破。

當前階段:學習型工具 + 決策輔助

從功能完整度上說,GetAgent 足以成爲一個用得舒服的工具,特別適合:

  • 新手學習過程中的導航;

  • 有策略框架但精力有限的中階用戶;

  • 想快速聚焦信息重點、減少判斷盲區的老手。

中期潛力:工具平權的重要標誌

GetAgent 的最大潛力,在於它打破了個人和機構之間的信息鴻溝。它整合的數據維度廣、信息模型較穩,雖然不能構建真正的 Alpha 策略,但可以快速幫用戶跳過無效噪音,讓注意力聚焦在有效信息點上。

某種意義上說,它讓“量化級數據服務”以對話框形式落到了普通用戶手中。

長遠發展:或成交易平臺的標配入口

如果 GetAgent 持續優化輸入解析、策略模型、執行聯動等模塊,筆者認爲未來它很可能變成交易平臺的默認交互入口。像今天你用 Google 搜資訊、用 Siri 控設備,未來打開交易軟件,第一步就是“問一句 AI”。

8. 小結與結語

過去幾天的測試下來,筆者認爲 GetAgent 確實可以擔任一個優秀的加密市場“AI 個人投資顧問”。它幫你聚焦信息,提醒你風險,提供方向建議,由你做決定,再替你一鍵下單。

對於熱衷自筆者學習和提升認知體系的交易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持續關注的工具。筆者會繼續用它做交易準備、調倉輔助和熱點驗證。並期待它在數據深度、反饋速度和執行接口上做出更多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