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ight News 帶你速覽本週熱門話題與推薦內容:
01 熱議
(降息預期不變,爲何比特幣與英偉達市值同創歷史新高?)
(從釋放規則到銷售用途,pump.fun 代幣銷售細則出爐)
(Kaito 困局:當空投最終分配權交給項目方,信任何以維繫?)
(幣安 Alpha 明星幣 BR 瞬間腰斬,重演 ZKJ 走勢 Alpha 機制再遭質疑)
02 代幣化股票
(美股代幣化熱潮下,香港選擇了沉默)
(代幣化股票:新瓶裝舊酒的金融效率革命)
03 穩定幣
(財富雜誌:科技巨頭扎堆穩定幣,究竟在賭什麼?)
(浪漫的土耳其,枕頭下的穩定幣)
04 行業洞察
(Vitalik 眼中的「AI 2027」:超級 AI 真的會毀滅人類嗎?)
(Vitalik:當開源成爲主流,我爲何拋棄寬鬆許可擁抱 copyleft?)
(從「比特幣耶穌」到階下囚:一場用 40 萬枚 BTC 鍛造的數字牢籠)
(流動性週期改道,你的資產跟上了嗎?)
01 熱議
本週,比特幣一再刷新歷史新高,市場情緒高漲,衆多山寨幣紛紛大幅回升。在比特幣首次突破 112000 大關之際,英偉達也登頂美股最高市值。左手英偉達,右手比特幣,仍然是本輪牛市的最佳風險投資組合。推薦文章:
(降息預期不變,爲何比特幣與英偉達市值同創歷史新高?)
目前,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的上市公司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建立所謂的「BTC 戰略儲備」,而是已將囤 BTC 視爲軍備競賽,不斷融資以求購買更多的 BTC,且其中許多融資額度超過 1 億美元。
其中,紐交所上市公司 Genius Group 是典型的「嚐了甜頭」。Genius Group 宣佈已將其原有 1000 枚 BTC 的比特幣財庫儲備目標提高 10 倍,計劃在 12-24 個月內實現 1 萬枚 BTC 的購買計劃。而在 2025 年 5 月 22 日至 2025 年 7 月 4 日期間,該公司已實現了 74% 的 BTC 收益率。
7 月 9 日晚,Pump.fun 官方官方正式宣佈將於 7 月 12 日開展 PUMP 代幣銷售。這場讓行業既期待已久、又被貼上「最後一割」標籤的 ICO,終於落定了。推薦文章:
(從釋放規則到銷售用途,Pump.fun 代幣銷售細則出爐)
PUMP 是 Pump.fun 代幣啓動平臺和兌換平臺的效用代幣,之後也會考慮費用返還、代幣回購或其他激勵等效用機制。PUMP 最大供應量爲 1 萬億枚,具體分配如下:
-33% 將在首次代幣發行中出售
-24% 分配給社區和生態系統計劃
-20% 分配給團隊
-2.4% 用於生態系統基金
-2% 用於基金會
-13% 給現有投資者
-3% 分配給直播
-2.6% 用於流動性 + 交易所
作爲 InfoFi 平臺的 Kaito,憑藉 AI 驅動的 Yap 積分機制,激勵高質量內容創作,構建良性內容與注意力生態。然而,近期圍繞合作項目 Eclipse 和 Humanity 的空投爭議,再加上 Kaito 在透明度、公平性及社區信任上的深層困境,將 Kaito 推至風口。推薦文章:
(Kaito 困局:當空投最終分配權交給項目方,信任何以維繫?)
Kaito 的困境是整個加密貨幣領域在社區建設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在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劇烈、短期投機盛行的背景下,項目方既希望通過空投吸引用戶,又恐懼被擼毛黨「薅羊毛」後拋棄,這種矛盾催生了各種嚴苛的篩選機制。
然而,人工干預和主觀判斷同樣存在風險。Eclipse 的「死亡筆記」雖旨在剔除投機者,卻可能因團隊的主觀偏好排除真正的批評者;Humanity 的掌紋驗證雖能過濾機器人,卻也將部分隱私敏感用戶拒之門外。這種「爲了公平而犧牲公平」的做法,凸顯了行業在識別「真實貢獻」與「長期信念」上的技術與機制侷限。
7 月 9 日,幣安 Alpha 項目又見一場熟悉的閃崩。在不到 10 分鐘的時間裏,近期幣安 Alpha 項目中的明星代幣 BR 從高點 0.129 USDT 急跌至 0.053 USDT,價格瞬間腰斬。事實上,此類操作早已有跡可循。推薦文章:
(幣安 Alpha 明星幣 BR 瞬間腰斬,重演 ZKJ 走勢 Alpha 機制再遭質疑)
社區對此類事件的反應也日趨激烈。加密 OG @BroLeonAus 在 BR 暴跌後迅速發文指出,這類「刷量 + 吸池」模式的風險早已有跡可循。早在 BR 與 AB 等項目尚處上線初期,就曾觀察到它們採用線性 K 線、低交易費率、持續引導流動性加入的行爲特徵,具備典型的「刷分吸池」傾向。如今兩者幾乎同時出現閃崩跡象,一語成讖。
在他看來,當前幣安 Alpha 機制所採用的積分計算規則存在明顯缺陷,間接誘導項目方通過製造表面活躍度來獲取平臺曝光與獎勵。在這種設計下,只需在鏈上營造出「流動性深、走勢穩、費用低」的假象,便能吸引大量散戶作爲 LP 參與,形成流動性堆積。項目方只需「打窩」等待,一旦條件成熟,便可迅速撤走流動性並實現出貨,普通用戶則成爲最後的接盤者。
02 代幣化股票
2025 年 7 月,美股代幣化熱潮涌動,Robinhood 等巨頭紛紛入局,SEC 主席亦表支持。但香港加密公司卻集體沉默,即便這可能是下一個萬億美元市場。十年前錯過穩定幣,十年後還要錯過股票代幣化嗎?推薦文章:
(美股代幣化熱潮下,香港選擇了沉默)
在香港,法律明文規定,只有經香港證監會認可的交易所纔可合法經營股票交易市場,這一架構賦予港交所在港股交易中的「專營地位」。而如果試行港股代幣化,勢必會打破港交所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專營地位。
「港交所有港股專營權,誰也不想邁出第一步,打破專營權,成爲港交所歷史上的罪人。」
「如果你是港交所,你會革自己的命嗎?」該名高管問到。
阻力很大,香港監管機構和港交所本身又沒有足夠的動力和動機去推進港股代幣化這件事,或許便是此次香港沉默的原因所在。
而美國的情況則與香港不同。特朗普上任後美國現任監管機構非常支持加密貨幣創新,無論是美元穩定幣,還是美股代幣化,都是在增強美元和美股的地位,讓全球用戶繞開監管更方便的買到美國資產。
美國的金融創新生態也更加有活力和實力,無論是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券商 Robinhood,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還是美國最大的公鏈 Solana,都把自己看作是傳統金融世界的挑戰者,有的甚至把矛頭直指納斯達克。他們也成功的推動了監管放開對美股代幣化的嘗試。
這也是本輪週期股票代幣化,與上一輪股票代幣化的不同之處。
20 世紀 90 年代 ETF 打破傳統投資模式,如今區塊鏈技術催生代幣化股票。這場金融「換皮」遊戲,能否復刻標普 500 ETF 的逆襲神話?推薦文章:
(代幣化股票:新瓶裝舊酒的金融效率革命)
對散戶來說,能不能參與進來往往是最重要的。從這個角度看,代幣化股票沒有跟傳統股票競爭,而是在比拼「參與的方便程度」。如果投資者能在持有穩定幣的應用上點擊幾下,就能獲得英偉達股票的漲跌敞口,他們可能根本不會在意這是不是合成產品。
這種偏好早有先例。SPY 交易所交易基金已證明,包裝後的產品能成爲主流交易市場,差價合約(CFD)、期貨、期權等其他衍生品亦是如此。起初它們只是交易員的工具,最終卻服務了更廣泛的用戶羣體。
這些衍生品甚至經常領先於標的資產走勢,在市場波動中,它們比反應遲緩的傳統市場更快捕捉情緒,放大恐懼或貪婪。
代幣化股票可能會走上相似的道路。
03 穩定幣
近年來,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紛紛探索穩定幣領域。2025 年 6 月,Uber CEO 宣佈考慮將穩定幣作爲全球資金轉賬方式。本文將探討科技巨頭扎堆穩定幣的原因及背後的商業邏輯與挑戰。推薦文章:
(財富雜誌:科技巨頭扎堆穩定幣,究竟在賭什麼?)
最明顯的是,華盛頓特區的監管環境已發生巨大轉變。參議院已通過一項法案,目前正由衆議院審議,該法案將爲穩定幣融入金融體系掃清障礙。
加密貨幣支持者還表示,穩定幣的商業前景越來越廣闊。與比特幣、以太坊等波動性更強的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有望成爲更高效的支付方式,它能夠以近乎即時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發送數字美元。這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企業處理全球資金管理、向全球員工和承包商支付薪酬等各類事務的方式。
然而,由於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且監管前景尚不明朗,接受(財富)雜誌採訪的分析師對硅谷科技巨頭近期是否會廣泛採用穩定幣持懷疑態度。
在土耳其高通脹與里拉貶值背景下,加密貨幣成民衆避險選擇。2025 年 7 月,土資本市場委員會封禁 46 個加密網站,卻難擋「枕頭下的穩定幣」趨勢,其加密重心仍爲對衝法幣風險,監管與需求博弈持續。推薦文章:
(浪漫的土耳其,枕頭下的穩定幣)
2025 年 3 月 19 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長、總統埃爾多安的競爭對手 Ekrem Imamoglu 被逮捕,引發當地投資者恐慌,土耳其法幣里拉(TRY)在下午 4 時左右暴跌 10%,達到新的歷史低點 41:1(TRY:USD)。約一小時後,加密市場出現法幣避險潮,幣安上 BTC/TRY 交易量大幅飆升。
04 行業洞察
以太坊支棱起來了,但 Vitalik 似乎更關心超級 AI 威脅論。推薦文章:
(Vitalik 眼中的「AI 2027」:超級 AI 真的會毀滅人類嗎?)
今年 4 月,Daniel Kokotajlo、Scott Alexander 等人發佈了一份報告(AI 2027),描繪了 「我們對未來 5 年超人類 AI 影響的最佳猜測」。他們預測,到 2027 年,超人類 AI 將誕生,而整個人類文明的未來將取決於類 AI 的發展結果:到 2030 年,我們要麼迎來烏托邦(從美國視角看),要麼走向徹底毀滅(從全人類視角看)。
此後幾個月,針對這一場景的可能性,出現了大量觀點各異的迴應。在批判性迴應中,多數聚焦於 「時間線過快」 的問題:AI 的發展真的會如 Kokotajlo 等人所說的那樣持續加速,甚至愈演愈烈嗎?這場辯論在 AI 領域已持續數年,許多人對超人類 AI 會如此迅速地到來深表懷疑。近年來,AI 能夠自主完成的任務時長大約每 7 個月翻一番。若這一趨勢延續下去,AI 要能自主完成相當於整個人類職業生涯的任務,得等到 2030 年代中期。這一進展雖然也很快,但遠晚於 2027 年。
Vitalik Buterin 曾偏愛寬鬆開源許可,如今卻轉向支持 copyleft。這一轉變源於開源成爲主流、加密領域競爭加劇需硬約束,以及其哲學觀念的轉變。他認爲 copyleft 是激勵技術擴散的有效機制。推薦文章:
(Vitalik:當開源成爲主流,我爲何拋棄寬鬆許可擁抱 copyleft?)
我從偏愛寬鬆許可證轉向支持 copyleft,源於兩大行業變革與一次哲學觀念的轉變。
首先,開源已成爲主流,推動企業擁抱開源更具可行性。如今各行各業的衆多企業都在擁抱開源:谷歌、微軟、華爲等科技巨頭不僅接納開源,更在主導開源軟件的開發;人工智能、加密貨幣等新興領域對開源的依賴程度,更是超越了以往任何行業。
其次,加密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且逐利性增強,我們已無法再單純指望人們出於善意主動開源。因此,推廣開源不能僅靠道德呼籲(如「請公開代碼」),還需藉助 copyleft 的「硬約束」,僅向同樣開源的開發者開放代碼權限。
若要用圖表直觀呈現這兩股力量如何提升 copyleft 的相對價值,大致如下:
曾被稱作「比特幣耶穌」的 Roger Ver,如今身陷西班牙監獄,面臨美國 109 年刑期。2025 年 7 月 4 日,8 萬枚比特幣異動引發其清算資產換自由的猜測,他的經歷揭示了加密理想與現實規則的衝突。推薦文章:
(從「比特幣耶穌」到階下囚:一場用 40 萬枚 BTC 鍛造的數字牢籠)
Vitalik:因非暴力的稅務違規行爲而被判終身監禁,這簡直荒謬至極。針對 Roger Ver 的案件顯然帶有強烈的政治動機 —— 就像 Ross Ulbricht 的案子一樣,有太多人和企業被指控犯下性質嚴重得多的罪行,卻只面臨比 Roger Ver 輕得多的判決。有觀點認爲,之所以把矛頭對準他,是因爲他發表的言論(即他對自由的倡導,以及拒絕承認強制國家權力的合法性),這一說法頗具說服力。這件事值得我們站出來反對,因爲通過選擇性起訴無關罪名來規避諸如第一修正案所賦予的保護(在更專制的國家,甚至會繞過「不準因家人犯罪而懲罰個人」這種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是一種常見的手段。
美國「基於公民身份徵稅」的制度及其相關的退稅政策極爲嚴苛:前者幾乎沒有其他國家採用,而後者的稅率在全球各國中也處於高位(例如,英國僅對 5 年內迴流的資金徵收資本利得稅)。
如果國稅局確實通過恐嚇 Roger Ver 的律師來獲取保密信息,那就是徹頭徹尾的背信棄義 。與律師進行保密諮詢的權利必須得到絕對尊重。對於確屬無心之失的情況,處理方式應該是讓當事人有機會補繳稅款(如有必要)並繳納利息和罰款,而非提起訴訟。
財富往往誕生於從緊縮週期轉向寬鬆的階段。因此,明確自身在流動性週期中的位置,是精準佈局資產的關鍵。我們如今處於哪個階段?推薦文章:
(流動性週期改道,你的資產跟上了嗎?)
需重點關注的信號:
信號 1:通脹率降至 2% 且政策制定者宣佈風險平衡
信號 2:量化緊縮(QT)暫停(上限設爲 0 或 100% 再投資)
信號 3:三個月期遠期利率協議與隔夜指數掉期利差(FRA-OIS)超過 25 個基點或回購利率突然飆升
信號 4:中國人民銀行(PBoC)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RRR)25 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