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0日凌晨,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比特幣走勢突然發力,展現出強勁的上漲態勢,成功突破5月22日創下的前高111,999美元 ,並一舉將歷史新高刷新至近11.2萬美元/枚,日內漲幅近3%。這一突破性的上漲讓比特幣市值隨之攀升至近2.22萬億美元,年初至今累計漲幅也已達19%。


图片


行情錯綜複雜,撥開迷霧,覆盤最近4個月的行情:


這輪行情一共分爲4個階段:1.單邊上漲 2.回調震盪 3.觸底反彈 4.突破趨勢線回踩繼續上漲. 


目前來看只有第三階段,我分析的不太準確,出現了錯誤,其他階段都是正確的。


那麼第三階段我也是根據主力資金積累來的,爲什麼會出現錯誤?因爲這個階段即使是BTC主力其實也判斷錯了後面的走勢,他也要跟着大趨勢走。


在第二階段BTC主力把貨都出完了,準備來個深度回調的。所以我當時認爲第三階段就是一個反彈,行情沒有反轉,這是我的依據.。


然後第三階段發生了一個事情就是美國通過的大而美方案,有很多實質性的利好,那麼市場開始涌入很多資金,其中也包括BTC主力,後面震盪了一段時間,浮盈的很多資金都走了,但是主力的資金留下來了,後面又有降息的利好,再加上市場上太多做空的資金了,所以主力決定向上突破,行情向上走。


在極端行情下,主力也未必能掌控行情,甚至主力都來不及底部震盪吸籌,採用邊拉昇邊吸籌的方式。


今天還有個幣特別亮眼,$hyper,$hyper走出來,真有點兒山寨季的樣子了。沒啥日內好玩兒的山寨,波動也不大,要麼強莊低流通慢拉,要麼都跟隨大餅,很少有這種日內連續性上漲逼空的幣了。而且資金費改一小時結算,基本封不住兩三根就下來了,這hyper熱錢進的多,真有機會出大牛。



hyper更像是meme的感覺,拉盤太狠了,其實就是妖幣操盤啊,韓所效應,以及無數的的對手盤,給莊家送錢來的,跟當初的$TRB一樣。


現在的加密市場,操作難度顯然已經進入到地獄級模式,各種主流幣、山寨幣、meme幣成千上萬種,大部分代幣都是空氣沒有實質性意義,篩選難度極速上升。

隨便選個幣待漲的操作方式顯然不適合了,vc投資機構入場後,各種基礎設施、產品協議、概念熱點類山寨幣持續解禁,已經把散戶的韭菜根都拔了,連它們自己都無法退出了。

以後的選幣思路是什麼?能經得起火煉的協議,纔是真協議,別聽牛逼吹的多大,能實實在在做出產品,產生現金流的協議纔是好協議,其他都是扯淡,現在市場資金顯然也在向這類協議集中了。

怎麼看呢?核心有兩個指標:Fees(手續費)和Revenue(收入),這是產品能實實在在產生現金流的數據。

Fees(手續費)大體理解是用戶使用這個協議支付的總費用,包括gas、交易手續費、mev費用等;而Revenue(收入)大體理解是協議從 fees 中實際獲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歸屬於協議本身、國庫、或代幣持有者。

如果Fees(手續費)很高,那它大概率是個好協議;如果Revenue(收入)高,它的代幣就容易漲。以7月9日的defillama統計數據爲例,按照24小時的Fees排名,可以看到前面的都是掙錢的好協議,USDT、USDC、RAY、UNI、AAVE、HYPE等。

但是協議掙錢不意味着它發行的代幣就會漲,爲啥呢?大家看看最牛逼的UNI協議,用戶每天支付數百萬美元的Fees費用,但是Revenue卻爲零,爲何?因爲它產生的全部費用都給了流動性提供者、創始團隊,沒有給協議本身。

雖然Uniswap 協議設計了一個可配置的 “協議費率”,允許將交易費中的 10%-25% 作爲協議收入,歸協議所有(例如進入 DAO 國庫或用於 UNI 持有者激勵),然而,這個開關尚未啓用,一直是關閉的。所以uni在很長的時間裏都在底部徘徊,uni持有者只能“投票”,沒有實質性好處。

咱們再按照24小時的Revenue(協議收入)排名,可以看到這些協議的代幣往往都很硬,有了錢,團隊可以進行回購、銷燬、分紅等操作,都有利於持幣用戶。

Fees高,是能掙錢的好協議;Revenue高,是肯分錢的好代幣。有收入的產品纔是“真金”,其他都是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