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爲,一個長期沉寂的比特幣錢包多年來首次轉移比特幣,令投資者感到震驚。Onchain 分析師推測,週五轉移 80,009 枚比特幣的幕後黑手是 2011 年的一名礦工。據報道,該實體曾持有超過 20 萬枚比特幣。

雖然對潛在出售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大額持有者轉移閒置代幣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果該實體有意出售,一次性轉移如此多的地址將適得其反,因爲這可能會引起關注並影響價格。事實上,這種轉移降低了立即出售的可能性。

即使在場外交易的情況下,買家一次性吸收43億美元的比特幣似乎也不太可能。相比之下,Strategy在整個6月份積累了17,075個比特幣。然而,大額錢包轉賬往往會引發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FUD),這可能會對價格造成短期壓力。

5月,追溯到2013年的地址轉移了超過3,420個BTC。2024年11月,另一個錢包轉移了2,000個BTC,這些BTC已經14年未動過。

類似事件也發生在2024年3月,當時轉移了1,000個BTC,2023年11月又轉移了6,500個BTC。從歷史上看,這些孤立的波動與長期趨勢逆轉並無關聯。

比特幣近期疲軟的最可能原因反映了日益加劇的宏觀經濟擔憂。據報道,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邁克爾·哈特內特建議投資者,如果標準普爾500指數接近6300點,就減少持倉。

據彭博社報道,哈特內特的團隊觀察到,在美國政府批准“3.4萬億美元的減稅財政方案”後,“泡沫風險正在上升”。惡化的財政前景可能會抑制對長期政府債券的需求,這反過來可能會給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更廣泛的風險市場帶來壓力。

與此同時,據報道,如果在下週三的最後期限前未能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政府已開始向其他國家發出通知,要求其“設定單邊關稅稅率”。這種經濟不確定性,而非任何具體的加密貨幣相關因素,爲比特幣無法守住11萬美元的關口提供了更令人信服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