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江湖的“隱世劍客”:一位神祕礦工的14萬倍傳奇」
一個沉寂多年的地址突然泛起微光——8萬枚BTC,價值75.5億美元,靜靜躺在一個“獨立礦工”的錢包裏。
這不是中本聰,也不是MicroStrategy,而是一位早期比特幣世界的“隱士”。他的持倉規模,相當於:
MicroStrategy(59萬枚BTC)的13.4%
中本聰(預估126萬枚)的6.35%
幣安24小時BTC現貨交易量的7.5倍
更驚人的是,他的成本僅0.76美元/枚,14萬倍的收益,足以讓任何對衝基金汗顏。
1. 誰是這位“獨立礦工”?
早期礦工:2010年前後,比特幣挖礦難度極低,家用電腦即可參與。
長期持有者:十餘年未動,穿越多次牛熊,包括2013年Mt.Gox崩盤、2017年ICO狂潮、2021年6萬美元巔峯。
非機構、非交易所:地址無大額轉賬記錄,排除託管或基金可能性。
“他不是中本聰,但可能是最接近‘比特幣原教旨主義’的持有者。”——鏈上分析師
2. 0.76美元的成本,14萬倍的收益
2009-2010年,比特幣幾乎無價值,挖礦電費可忽略不計。
假設他當年用一臺普通電腦挖礦,電費成本約0.76美元/BTC。
如今,8萬枚BTC價值75.5億美元,盈利14萬倍。
對比:
MicroStrategy 均價~3.5萬美元/枚
特斯拉 均價~3.1萬美元/枚
他 成本≈一頓快餐錢
3. 爲什麼現在被發現?
鏈上監控成熟:Glassnode、Arkham等工具讓巨鯨無所遁形。
市場流動性萎縮:幣安24小時BTC交易額僅10億美元,8萬枚BTC佔比過高,一旦移動可能引發巨震。
行業好奇心:中本聰時代的神祕地址,始終是加密圈的“聖盃”級謎題。
4. 他會賣嗎?市場能否承受?
若一次性拋售:8萬枚≈幣安一週的交易量,可能引發瀑布式下跌。
更可能的方式:
OTC場外交易(避免衝擊市場)
分批轉入交易所(如每天500枚)
繼續持有(信仰者邏輯)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比特幣‘稀缺性’的最佳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