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吳說對 OSL Pay 首席執行官 Jing Wei 的專訪,主要聚焦 OSL Pay 在全球加密支付生態中的角色及其合規擴張路徑。訪談涵蓋了其與傳統銀行系統的整合策略、在拉美、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支付場景實踐、風控機制的設計、技術應用(如 AI 與鏈上身份)以及合規挑戰與應對策略。Jing Wei 還分享了對全球穩定幣趨勢的判斷及 OSL Pay 的定位目標 — — 爲 Web2 企業打通加密支付路徑,實現全球數字資產支付基礎設施的升級。
您如何定位 OSL Pay 在全球數字資產支付基礎設施中的角色?它與市場上其他加密支付解決方案相比,有哪些核心差異化優勢?
Jing Wei: OSL Pay 主要是爲機構解決法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出入金通道問題。我們的核心角色,是在一個完善的合規框架下,將傳統金融與數字貨幣兌換服務打通。基於這一點,我們爲不同領域的機構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支付場景的需求。
比如我們最近接收到很多來自 Web2 合作方的需求,他們希望通過打通穩定幣的跨境支付鏈路來完成支付。我們也正在着手推出相關服務。
目前行業內類似的服務商大多隻提供一些固定的基礎服務,即簡單的出入金服務。而我們不同的是,能夠爲企業提供定製化方案和更豐富的加密支付場景。這就是 OSL Pay 的核心優勢所在。
OSL Pay 未來在全球市場的合規擴張重點會放在哪些地區?是否計劃進入亞洲其他地區或北美市場?
Jing Wei: 這是肯定的。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 OSL Pay 目前的情況。我們已經在多個地區建立了業務佈局。比如說,在信用卡通道方面,我們已支持超過 150 個幣種。在歐洲區域,我們的覆蓋非常全面,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也能開設多幣種的同名賬戶,甚至包括一些歐洲的小幣種。
此外,我們也打開了拉美市場,目前已支持巴西的支付通道以及墨西哥的 MXN 幣種,並計劃在下個季度拓展更多拉美地區的幣種。在非洲市場,我們打通了南非的銀行通道;在東南亞,包括印尼、越南等國家的通道也已打通。
接下來的兩個季度,我們將繼續擴張和覆蓋更多區域,重點會放在深入佈局東南亞、拉美、非洲以及北美市場,力求更全面和深入的市場拓展。
爲什麼新興市場對加密支付和穩定幣的需求特別旺盛?
Jing Wei: 新興市場對加密支付的需求非常強烈,這些市場的共通點在於其本國貨幣持續貶值,以及民衆在開設銀行賬戶等基礎金融服務方面面臨諸多困難,加之銀行體系本身就不夠完善。這些因素都導致這些地區對區塊鏈和加密支付服務的依賴性更強。
經過這些年的市場演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勢:這些市場的用戶從早期以加密交易爲主,已經逐步過渡到更實際的支付場景中。如今,加密支付尤其是使用穩定幣的支付方式,正在新興市場變得越來越普及。
OSL Pay 在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時,如何在合規的前提下保持產品創新與靈活性?
Jing Wei: 合規是我們的基礎。當然,合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當前監管政策在不斷更新,因此需要我們實時進行調整。除了合規,我們在風險控制、交易監控等制度建設上也投入了大量資源。
在與銀行卡組織、錢包服務商以及其他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之前,他們都會先評估我們是否擁有一整套完善且符合其標準的體系。只有在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們纔會進一步在產品和服務層面展開協作,確保具體場景的需求得到滿足。
也正因如此,我們在合規方面持續投入資源,這始終是我們業務開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OSL Pay 如何解決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與加密支付系統的銜接問題?
Jing Wei: 以前在搭建銀行系統和跨境服務時,我們確實遇到很多問題。傳統的跨境支付主要依賴於 SWIFT 系統,銀行之間需要通過多箇中轉行(correspondent banks)來完成資金流轉。這種模式不僅中間環節多、兌換費率高,而且處理時間非常長,是當前傳統銀行體系中最大的痛點之一。
而結合加密貨幣之後,我們大大簡化了整個流程。用戶只需通過合法持牌的兌換商,比如我們,將法幣兌換爲數字貨幣(通常是穩定幣)。跨境支付過程中,可以使用穩定幣作爲結算媒介,接收方再將其兌換爲本地法幣,整個過程就完成了。
這樣的模式不僅實現了跨境支付的“秒到”,費用結構也更加透明,成本更低。OSL Pay 所搭建的基礎設施,正是通過在各區域對接本地支付銀行通道,讓跨境支付可以替代傳統鏈路,實現更快捷、更合規、更安全的交易。
OSL Pay 在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時,如何在合規的前提下保持產品創新與靈活性?
Jing Wei: 我舉一個我們經常遇到的典型場景來說明,比如用戶使用信用卡買幣的流程。相較於其他服務商,我們在提升交易成功率方面有更高效的機制。
我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系統,能夠根據用戶的信用卡類型和所在區域,以及相關風險評估邏輯,智能地選擇最合適的收單機構來處理訂單。如果某筆交易失敗,系統會自動切換至其他收單行再次嘗試,大幅提升整體交易的成功率。
交易成功率的提升,不僅對商戶來說能減少流失,對終端用戶的體驗也有很大改善。同時,我們也擁有完善的流動性管理體系,使得我們在成本控制方面優於其他服務商,進而讓合作方在價格方面更具競爭力。
這就是我們通過多渠道支付與流動性優化,爲客戶帶來的實際價值。
OSL Pay 是否計劃將鏈上身份、鏈上信用評估與 AI 風控等新興技術整合進產品體系?
Jing Wei: 這些新興技術方向確實非常關鍵,也在我們的產品路線圖上。包括鏈上身份、鏈上信用以及 AI 風險控制等,我們都在積極研究和逐步引入中。
我們公司本身也在 AI 技術方面投入了不少資源。AI 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我們正在逐步將其整合進產品體系中,提升整體風控能力與智能化服務水平。這些技術的加入,未來將進一步增強我們產品的競爭力與適應性。
OSL Pay 如何在高頻交易和跨境支付場景下平衡用戶體驗與監管要求的風控策略?
Jing Wei: 我可以簡單分享一下我們的風控策略。首先,風控的核心基礎是確保符合監管要求,這是我們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優化成熟用戶的交易體驗,儘可能減少誤攔截的情況。
我們通過綜合分析用戶的地理位置、交易場景,甚至交易習慣等多維度數據,精準判斷每一筆交易是否需要放行。我們避免僅僅依賴“高頻交易”等單一指標來做出攔截決策,因爲這類策略往往會誤傷正常用戶,影響業務發展。
對於新用戶,我們會確保其首次交易順利完成。隨後,我們會根據其交易行爲逐步建立用戶畫像,並在識別出潛在風險時再採取攔截措施。整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將用戶體驗作爲風控策略的重要考量。
同時,我們也與多家風控服務商合作,利用跨商戶數據進行全面風險評估。我們的目標是在保障低欺詐率的同時,有效控制攔截率。這兩個指標都是我們內部非常重要的 OKR,缺一不可。
總的來說,我們的風控策略設計必須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確保用戶體驗不被犧牲。
當前加密支付面臨哪些監管挑戰?OSL Pay 如何應對區域差異帶來的合規壓力?
Jing Wei: 首先我本身來自傳統金融行業,也有技術背景,瞭解銀行核心系統的搭建,同時在頭部交易所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對整個行業運作和痛點比較熟悉。正是基於這些經歷,我們才思考如何將傳統金融支付場景與加密貨幣有效結合,找到兩者之間的融合點和互補路徑。
目前,加密支付在全球範圍內面臨的一個核心挑戰是:各地區對加密資產的監管定義並不一致。企業在不同區域都需要單獨申請牌照,並符合各地的監管標準。這種差異帶來的結果是:合規維護的整體成本變得非常高,對中小型加密支付服務商來說,是極大的資金壓力。
比如我們在印尼,就投入了超過千萬美金用於搭建合規牌照體系。而在越南,新的監管框架下,企業要開展業務甚至需要至少四億美元的註冊資本金。這可能是目前全球加密支付領域中最高的門檻之一。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監管機構對加密行業的認知仍較爲有限。相比傳統金融體系的成熟與穩定,加密行業作爲新興領域還需要不斷與監管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瞭解政策動向,並靈活調整策略。
這就是我們在目前全球環境下所面對的關鍵監管挑戰之一,也是 OSL Pay 持續投入資源應對的重點方向。
加密支付生態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OSL Pay 希望扮演怎樣的角色?
Jing Wei: 對於加密支付生態的未來發展,我個人非常樂觀。最近可以明顯看到整個行業正在發生一個轉變:從早期以交易爲主的階段,逐步過渡到更貼近實際應用的“實戰”層面。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政策如穩定幣相關方案落地之後,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和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
未來,穩定幣將會從純粹的交易媒介進一步走向更廣泛的支付應用,尤其是在我們之前提到的新興市場中,會催生出更多具有顛覆性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我們也預期會出現法幣與加密貨幣相融合的混合型支付形態。
在這樣的趨勢下,OSL Pay 希望扮演的角色是推動整個加密支付基礎設施的全球化。我們將繼續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開發更多面向加密支付場景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幫助 Web2 企業更順利地接入加密支付生態。這是我們未來的重要方向與願景,希望能引領 Web2 企業進入加密行業的大環境中,實現真正的連接與融合。
普通用戶如何接入 OSL Pay 服務?使用門檻是否較高?
Jing Wei: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監管標準,我們也必須遵守當地的法規。不過總體來說,門檻並不高。用戶只需要完成基本的 KYC(身份驗證)流程。
當然,KYC 在不同區域可能有額外的要求,比如需要提交地址證明等文件。但整體操作並不複雜。目前我們已經在很多地區開放了服務,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我們合作的平臺進行交易,流程相對簡便、易於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