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一場圍繞穩定幣的全球金融競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白熱化。當美國參議院歷史性地通過(GENIUS法案),爲美元穩定幣的合規化鋪平道路,並引發Circle等發行商股價瘋漲之時,一道強烈的衝擊波也越過太平洋,在曾對加密貨幣施以最嚴厲禁令的中國,引發了一場從上至下的深刻反思與焦慮。
從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首次公開提及,到前行長對“美元化”的警示,再到企業巨頭京東和螞蟻高調宣佈申請穩定幣牌照,一場關於“如何應對美元穩定幣衝擊”的大辯論,正在中國的政界、商界與學界迅速展開。這不僅僅是技術路線的探討,更是一場關乎未來貨幣主權與全球金融話語權的戰略轉向。在這場已然打響的全球競賽中,誰能率先突圍?
美國的“陽謀”
點燃這場風暴的,正是美國的(GENIUS法案)。這部法案的通過,其意義遠不止於爲加密產業帶來監管的確定性。在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師看來,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陽謀”,其核心目標是利用穩定幣這一新興工具,將美元的霸權從傳統金融體系,無縫延伸至數字經濟的廣闊疆域。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穩定幣並非一種全新的貨幣,而是現有主權貨幣的“新型分發渠道”。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總值已超2600億美元,其中高達97%與美元掛鉤。這意味着,每一次穩定幣的跨境支付、交易和結算,實質上都是在擴大美元的影響力,並間接增加了對美國國債的需求。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的報告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認爲這將進一步鞏固美元的全球地位。對於正在努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而言,若在穩定幣這一數字基礎設施的競賽中落後,無疑將面臨被邊緣化的巨大風險。
東方的轉向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內部長期以來對加密貨幣的“禁令鐵幕”開始出現鬆動的跡象。一系列來自高層的表態,預示着政策風向的微妙轉變:
央行高層的罕見發聲:2025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首次公開提及穩定幣,承認其在重塑傳統支付體系、縮短跨境支付鏈條上的潛力。他特別指出,新興技術有助於應對傳統支付系統被“政治化”和“武器化”的風險,這被外界解讀爲對美國金融制裁的隱晦迴應。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更是直接發出警告,稱美元穩定幣可能會加速全球的“美元化”進程,中國必須及早應對。
企業巨頭的聞風而動:商界對此反應更爲迅速。電商巨頭京東(JD.com)、阿里巴巴旗下金融科技巨擘螞蟻集團(Ant Group)近期在與中國央行的私下會議中提案,授權在香港發行以離岸人民幣爲基礎的穩定幣。他們主張,這將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並降低美元主導的影響力。據傳,監管單位對此初步反應正面。
學界與智庫的集體呼籲:包括中國社科院前副院長李揚、中央政法大學教授鄧建鵬在內的衆多頂級學者和國家智庫,紛紛發文呼籲中國需要調整對加密資產的政策,應在堅守金融安全底線的前提下,主動參與規則制定,避免錯失技術革命的機遇。
一個清晰的共識正在形成:面對穩定幣浪潮,中國不能再置身事外。如果各方遊說活動取得成功,這將標誌着中國自2021年加密貨幣禁令以來的一次顯著政策轉變,並可能暗示通過數字金融提升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的更廣泛戰略。
然而,考慮到中國大陸對資本的嚴格管制和金融穩定的高度重視,直接在境內開放穩定幣顯然不切實際。於是,香港獨特的地位便凸顯出來——它既是阻擋風險的“防火牆”,也是探索創新的“試驗田”。
香港金管局已宣佈,將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穩定幣條例),並開始接受發行商的牌照申請,這使其成爲全球首個爲穩定幣提供明確發牌機制的金融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監管框架不僅適用於港元穩定幣,也爲發行與其他法幣(包括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預留了空間。
對此,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普遍認爲,中國可能會利用香港作爲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試點。這一策略的精妙之處在於:
風險隔離:依託香港獨立的金融體系,可以在不衝擊內地資本管制和金融穩定的前提下,進行穩定幣的發行與應用測試。
利用現有優勢:香港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約1兆元人民幣),爲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提供了深厚的流動性基礎。
探索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透過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可以探索一條繞過傳統SWIFT體系、更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新路徑,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新的動力。
全球競賽誰能突圍?
儘管中國的政策風向正在轉變,但要真正追趕甚至突圍,依然面臨重重挑戰。首先,美元穩定幣已具備巨大的先發優勢和網絡效應,人民幣穩定幣想在短期內與之直接競爭,難度極大。其次,正如摩根士丹利所指出的,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障礙,並非僅僅是支付基礎設施的落後,更在於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信心,以及嚴格的資本管制。
因此,中國的策略更可能是一種非對稱的、循序漸進的模式。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建議,人民幣穩定幣的首要目的不應是與美元穩定幣直接競爭,而是爲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服務,以更“有機”的方式擴大人民幣的使用場景。
總之,從全球範圍來看,穩定幣正經歷一場從“草莽擴張”到“制度主導”的劇變。美國、歐盟、香港、韓國等主要經濟體紛紛將其納入監管框架,這標誌着穩定幣已不再是加密世界的邊緣產物,而是被視爲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從嚴厲禁止到開始“敦促”探索的態度轉變,本質上是一次由外部壓力驅動的戰略再評估。這場由美元穩定幣引發的全球競賽,其核心並非加密貨幣本身,而是數字時代的貨幣主權之爭。
雖然前路挑戰重重,但中國已經意識到,在這場無法迴避的競賽中,缺席的代價將是無法承受的。利用香港作爲戰略支點,探索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可能將是中國在這盤大棋局中,走出的關鍵一步。這場競賽的最終結局,不僅將重塑全球穩定幣的市場格局,更將深刻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國際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