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留言問現在BASE生態中Virtual、Creator.bid和Clanker這三個生態各有什麼優劣?
這個問題也是我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觀察並且思考的問題。
首先聲明一下,這三個平臺幣Virtual、Bid和Clanker(Tokenbot)我全部都持有,所以主觀上我希望它們都好或者至少有一個能跑出來。
但客觀上,我覺得它們三個都面臨着不小的壓力。這個壓力不是來自Web 3而是來自傳統的Web 2。
在加密生態中,當我說期待AI + Crypto爆發時,我期望的是這兩者相輔相成能產生創造真實利潤、實際現金流的AI應用。
但從現在的結果來看,AI就憑自己,不需要Crypto就能產生這樣的應用----------已經有相當一批Web 2中創業團隊打造的AI應用掙到了豐厚的現金流,導致VC們一輪接一輪地參投,大廠一個接一個的收購。
這些AI應用根本無需Crypto。
而反觀加密生態中孵化出的AI Agents,無論是Virtual、Creator.bid還是Clanker,它們到現在爲止產生了哪一個我們能脫口而出產生了豐厚盈利和現金流的具體的AI Agent嗎?
我仔細想了想,好像想不出來。能想到的都是些叫好不叫座的AI Agents,知名度大,關注度高,可盈利呢?現金流呢?一無所知。
或許有,但我估計所產生的那點盈利和現金流也根本比不過Web 2中的競爭者。而且即便有恐怕也多是通過交易產生的手續費,而很少來自真實用戶付費購買服務產生的收益。
我記得前陣子,Virtual上還有一個參與衆籌的AI Agent是已經在Web 2中盈利了,單純爲了擴大用戶羣,希望把觸角延伸到Web 3纔來Virtual發起衆籌的。它本質上還是個Web 2的AI Agent。
這就是當下AI + Crypto賽道中AI應用的現狀。
這個狀況不能不讓人捏一把汗。
儘管如此,AI + Crypto賽道有沒有可能產生能夠創造利潤和現金流的AI應用呢?
我一直堅信有。
剛好這兩天泰達CEO發表言論認爲AI Agent不可能去銀行申請賬戶,而加密資產無需許可的特點正好符合AI的需求,並且認爲15年內全球將有1萬億個AI Agents使用加密資產進行交易。
對這個觀點我是百分之百贊同的,並且我在早前的文章中就分享過類似的觀點。
這個觀點的核心在我看來就是加密技術能夠把AI應用的體量推廣到難以估量的地步並由此產生難以估量的利潤和現金流。
基於這個觀點,我判斷Virtual、Creator.bid和Clanker這三個項目的標準就是三個:
第一,項目能不能把AI Agents引向鏈上交易。
第二,項目能不能讓AI Agents形成體量。
第三,項目有沒有能盈利、產生現金流的AI Agents。
我們先看第一個標準。
我認爲在AI + Crypto生態中,加密技術在其中起到的核心作用就是讓AI Agents在鏈上進行加密交易。這是AI + Crypto必須的發展方向,也是Crypo獨有而其它技術做不到的,能給AI賦能的方式。
而在當下Virtual、Creator.bid和Clanker這三個生態中,只有Virtual的ACP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其它兩個生態暫時看不到這個苗頭。
所以從這個標準看,在這三個生態中,我最看好的是Virtual。
再看第二個標準。
如果在AI + Crypto賽道不能成批量的出現盈利的AI Agents,僅僅只有個別的AI Agents能實現豐厚的盈利及現金流,那最後會變成獨木難成林,很難把整個AI + Crypto賽道帶起來,頂多在短期內把平臺幣帶動一下。等熱乎勁一過,又恢復平靜了。
從這個標準看,這三個生態中,Virtual就不用說了,這就是它努力的方向。
Creator.bid在嘗試不斷優化其發射機制,吸引更多的項目和參與者。這些改進固然好,但能起的作用多大,我們只能繼續觀察。
另外Creator.bid看上去像是服務於Bittensor的生態,因此這個生態最後能否成功恐怕要看Bittensor。而Bittensor這個團隊運作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在這段時間似乎看不出它有特別出彩的地方,所以未來如何暫時也不好判斷。
而Clanker更像是個大雜燴的極客俱樂部。裏面的項目既有AI Agents也有一些雜項代幣,主題不太聚焦,比較散漫。裏面的參與者充滿了理想主義,玩出來的花樣很前衛,想法很大膽,但感覺不太接地氣,不太容易擴散到普通玩家。這樣的生態恐怕在規模上不容易成長,或者說和Virtual、Creator.bid比起來不容易快速成長。
因此,從這個標準看,我比較看好的只有Virtual和Creator.bid。在這兩者中,我更看好Virtual。
最後我們看第三個標準。
在AI + Crypto這個賽道中,真正的引爆點是AI應用,而不是Crypto。Crypto在這裏面更像AI應用的加速器和催化劑。
有加密技術的加持,AI應用會飛速擴張。但如果沒有給力的AI應用/AI Agents,也即是AI應用/AI Agents產生不了利潤和現金流,那它們最終都會淪爲迷因幣,那AI + Crypto在這一輪就徹底玩完了。
那現在有沒有出現哪個AI Agents有這個潛力呢?
很多Virtual生態的參與者(甚至包括Virtual團隊)都特別看重一些管理對衝基金的AI Agents或者進行交易的AI Agents。
但我對這類AI Agents始終持謹慎態度,這裏面有些頂流的AI Agent我都沒有參與它們的打新。
我反倒覺得一些能真實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用例,真正能讓用戶掏錢買服務的AI Agents或許更有希望。但這些AI Agents現在的體量還很小,還看不出實際效果。
如果說前面兩個標準像是在築窩,那這個標準則是看能不能引來金鳳凰。
即便做好了前兩個那也頂多是“盡人事”,最後這個更像是“聽天命”-----這一點,三個項目都無法把握。所以判斷不了,只能等待。
上面分享的既包括這三個項目的優勢也包括它們的劣勢。總的來說我最看好Virtual、其次Creator.bid,最後是Clanker。儘管如此,它們三個都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三個都持有,最後結果如何只能看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