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 Marcel Deer 所著文章Bitcoin as corporate treasury: Why Meta, Amazon and Microsoft all said no,由 Asher(@Asher_ 0210 )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 Meta否決「比特幣儲備」案,不到0.1%股東支持:資金優先買AI顯卡) (背景補充: 快訊》微軟董事會否決投資比特幣 網友:十年後會為今天的錯誤後悔 ) 比特幣作為一種新興數位資產,正逐漸被部分企業視為替代性的財務儲備手段,吸引了不少關注。然而,其價格波動劇烈、監管環境不確定及可能導致股東價值稀釋等風險,使多數大型企業持謹慎態度。Meta、亞馬遜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均明確拒絕設立比特幣儲備,優先保障財務穩健與業務穩定。 相比之下,Strategy 公司則積極佈局比特幣,藉助其上漲潛力實現了顯著股價增長,但也承擔了較大風險。整體來看,企業普遍在創新與風險之間權衡,短期內比特幣財務戰略仍為少數嘗試,未來發展仍依賴於監管與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明晰。 企業在比特幣儲備上的基本邏輯 當一家公司在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比特幣時,其被稱為企業比特幣儲備(Corporate Bitcoin Treasury)。不同於僅持有傳統金融資產和現金,一些企業也將比特幣作為一種替代性的價值儲藏方式或投資策略。將現金儲備轉換為加密貨幣,是企業財務戰略上的一項新變化。近年來,這一概念獲得了大量媒體關注,尤其是 Strategy 公司持續擴張的比特幣儲備,引發了廣泛討論。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考慮將資金從傳統的 「安全資產」 轉移到這種波動性更大的數位資產類別中,最樂觀的預測者認為比特幣價格可能在 13 萬美元到 150 萬美元之間。 但從另一面來看,建立企業加密貨幣戰略也意味著公司需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傳統的財務管理強調的是資本保值,而比特幣的財務管理則會在資產負債表中引入投機性和波動性。VanEck 的數位資產主管 Matthew Sigel 警告稱,像 Metaplanet 這樣積極籌資購買比特幣的公司,可能會從 「戰略增長」 走向 「股東受損」。一旦公司股價只是與資產淨值持平,再發行股票去買比特幣就不再是戰略行為,而是價值的侵蝕。 換句話說,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不再溢價交易,那麼通過增發股票來購買比特幣,就會稀釋股東價值,而不是增加公司資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危險訊號。因此,公司如何管理其資本儲備,將直接影響企業估值以及應對經濟下跌的能力。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引入比特幣財務戰略還需要獲得股東的支援,Meta、亞馬遜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近期都提出了類似的構想。 Meta、亞馬遜和微軟對比特幣財務戰略的立場 微軟、亞馬遜和 Meta 的股東均已明確否決了設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的提案。在 Meta 2025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股東對設立比特幣儲備表達出強烈反對,超過 90% 的股東投票反對該提案。該提案建議 Meta 考慮將其 720 億美元現金儲備的一部分轉換為比特幣,以下是本次投票的結果: 贊成票(3,916,871 票):支援 Meta 引入比特幣儲備的股東數量; 反對票(4,980,828,562 票):強烈反對提案的股東,佔據絕對多數; 棄權票(8,857,588 票):這些股東選擇不表態,棄權票不計入結果; 券商未投票(204,772,865 票):由券商代持但未收到投票指令的股份,對於特定議案,券商在沒有客戶授權的情況下無法投票。 由此可見,近 50 億票反對該提案,Meta 股東堅決拒絕將比特幣納入公司資產負債表。 儘管如此,比特幣支援者仍強調其稀缺性和長期價值儲藏優勢。在 2025 年拉斯維加斯的 「比特幣大會」 上,Strive 資產管理公司 CEO Matt Cole 呼籲馬克・馬克祖克柏支援該提案,並打趣稱:「你已經完成了第一步,給你的山羊取名叫‘Bitcoin’,我請求你邁出第二步,制定大膽的企業比特幣財務戰略。」 但最終,提案獲得的支援票連 1% 都不到。董事會此前已建議否決該提案,並表示:「我們並不評價加密資產與其他資產相比是否優越,但鑑於我們已有的公司財務管理流程,董事會認為這一評估沒有必要。」 這一表態使 Meta 與亞馬遜、微軟保持一致,這三家科技巨頭此前也拒絕了將公司儲備轉向比特幣的建議,他們一致選擇遠離加密貨幣領域的波動性風險,堅持財務穩健的戰略方向。 科技巨頭為何拒絕比特幣? Meta 董事會和股東列出了多個拒絕比特幣財務戰略的原因,主要包括風險、監管不確定性以及業務重心考量: 波動性擔憂:比特幣仍然是一個價格波動劇烈的資產。將其納入公司資產負債表,可能導致公司盈利和財務狀況出現較大波動,對傳統投資者來說,這種財務規劃上的不確定性是一個重大隱憂; 監管不確定性:加密資產尚缺乏明確且統一的監管框架。隨著法律和稅務政策不斷變化,為上市公司引入了額外的合規風險; 業務重心:大型科技公司的股東更傾向於保持業務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在 AI 與數位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無論是科技行業還是加密行業都在快速演變,企業普遍希望專注核心業務,避免被投機性資產分散注意力; 受託責任:企業必須在創新與對股東負責之間保持平衡。從法律角度出發,公司有義務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資產,而比特幣被許多人視為投機資產,這與企業的受託職責存在衝突,出於對法律風險的謹慎考慮,董事會普遍傾向於採取 「觀望」 態度。 Strategy 是比特幣財務戰略中的 「異類」 自 2020 年以來,Strategy 公司已累計購入超過 50 萬枚比特幣,投入總額超過 330 億美元(以每枚比特幣平均價格 66, 279 美元計算)。這家美國公司最初以商業智慧服務聞名,雖然這仍是其核心業務,但由於其不斷擴大的比特幣儲備,自 2020 年起,Strategy 常被視為一種 「比特幣代理標的」。公司董事長 Michael Saylor 表示,「當前已將重點轉向比特幣收購戰略,這種戰略的效果顯著: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