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開放比特幣交易,不是因爲不懂,而是看得太明白,比特幣這玩意,價格一天能漲跌20%,比過山車還刺激,根本不適合普通人玩,更關鍵的是,比特幣的定價權完全掌握在歐美大資本手裏,中國要是真放開了,很可能變成"韭菜集中營",讓國內投資者被國際炒家收割。
事實上,中國在2017年就全面叫停了比特幣交易,後來更是嚴厲打擊挖礦,結果呢?反而讓很多普通老百姓避開了2022年比特幣暴跌70%的大坑,看看國外,多少人因爲加槓桿炒幣傾家蕩產,甚至自殺,中國的禁令,某種程度上是在保護投資者。
美國對比特幣的態度很矛盾:一方面,SEC(美國證監會)天天起訴交易所,說比特幣是證券、是騙局,另一方面,華爾街又瘋狂追捧,甚至搞出了比特幣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讓更多資金流入市場。
美國的金融資本需要新題材來維持活力,因爲美元霸權正在受到挑戰,傳統金融市場增長緩慢,而比特幣所謂的"去中心化貨幣"概念恰好給華爾街提供了炒作素材,硅谷的科技精英們也對加密貨幣充滿熱情,這使得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一邊監管一邊觀望的態度。
但關鍵在於,如果比特幣真如宣揚的那樣可靠,美國政府爲何不將其作爲法定貨幣?美聯儲爲何不將其納入外匯儲備?事實是比特幣本質上仍是投機工具而非真正的貨幣。
至於中國開放比特幣交易的影響,不少人想象這會導致幣價飆升,但實際情況可能相反——一旦中國真正進入這個市場,國際資本很可能趁機拋售,讓中國投資者接手高價位籌碼。
歷史案例已經說明問題:2021年薩爾瓦多將比特幣定爲法定貨幣後損失慘重,2022年LUNA幣崩盤導致數百億美元瞬間蒸發,這些事件都印證了加密貨幣市場依然是大型玩家收割散戶的場所。
比特幣不會消失,但它也很難成爲主流貨幣,中國在做的,是發展自己的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既安全又可控,而美國,大概率會繼續在"監管"和"炒作"之間搖擺,直到下一次比特幣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