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業並不陌生於爭議,但很少有項目像山姆·阿爾特曼的全球一樣引來如此多的審視。全球承諾通過虹膜掃描驗證人類獨特性並在全球範圍內分發其WLD代幣,聲稱其是金融包容性的工具。然而,批評者認爲其生物識別方法侵犯了隱私,過於集中,與去中心化和數字隱私的理念背道而馳。
核心批評在於,生物識別身份系統在依賴專有硬件、閉合認證方法和集中的數據處理上,無法真正去中心化。儘管全球使用了多方計算和零知識證明等工具,但依賴定製硬件“Orb”和集中化代碼部署破壞了其所聲稱的去中心化承諾。
全球的發言人反駁稱,全球不使用集中式生物識別基礎設施,並強調其應用是非託管的,用戶掌控自己的數字資產和全球ID。項目方稱,Orb生成虹膜代碼時,虹膜照片會作爲端到端加密的數據包發送到用戶手機並立即從Orb中刪除,聲稱沒有個人數據儲存。
批評繼續指出,全球在用戶體驗和治理方面實現去中心化仍面臨挑戰,特別是在數據集中化、信任假設和治理問題上。
批評者表示,全球的生物識別方案可能導致數字排斥。依賴虹膜掃描來解鎖服務可能加深全球不平等,當生物識別數據成爲訪問基礎服務的前提時,它實際創造了等級社會。
多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對全球的操作表示擔憂,自2023年7月以來,德國、肯尼亞和巴西等國對其用戶生物識別數據的安全風險表示關注。最近,印尼的監管機構暫時暫停了全球的註冊。
隨着人工智能的複雜化,與AI和身份相關的問題並不侷限於任何特定的政府系統或地區。Privado ID的聯合創始人表示,如果沒有可靠的人類和AI代理驗證,數字生態系統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例如虛假信息、欺詐和國家安全漏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