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從四月份開始漲幅到現在,行情不斷地往上衝鋒,但是在真正底部的時候卻極少有人在車上,反而比特幣現在位置的時候太多人覺得有很大的風險。
當然更多人的疑問是,爲什麼還沒有降息和沒炒作預期,加密市場或者整個金融市場就開始反彈和反轉。
基於這個問題,也有人說是因爲川普的加關稅預期被打破,有足夠的時間讓市場超跌反彈,但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關稅的預期就算衰減,爲什麼比特幣能直接破前高?還有什麼原因繼續讓比特幣漲幅?維持着比特幣的漲幅和後續漲幅還有多少?
一 美股和加密市場反彈的核心邏輯:
1. 關稅政策“軟着陸”預期
特朗普於2025年4月2日宣佈的“對等關稅”政策,初期引發全球市場恐慌(美股三大指數單日暴跌超2%,比特幣一度跌至82,500美元)。但隨後政策細節顯示,部分關稅並非立即生效,而是設定了“談判窗口期”(如基準關稅4月5日生效,額外關稅4月9日生效)。這種“威脅大於實質”的策略被市場解讀爲“談判籌碼”,投資者押注貿易摩擦可能通過協商緩解,風險偏好回升。
例如: 2. 美股反彈:4月5日政策緩衝期內,道指反彈1.14%,科技股(如特斯拉、英偉達)領漲,市場認爲關稅實際衝擊可能低於預期。
3. 加密市場聯動:比特幣從82,500美元反彈至88,000美元,以太坊重返2,100美元上方,與美股形成短期正相關性(納指與比特幣相關性達0.5)。
4. 美聯儲降息預期的流動性支撐
儘管關稅政策推升通脹壓力,但美國經濟數據(如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四年新低)顯示衰退風險,市場重燃對美聯儲年內降息3次(累計75個基點)的預期。
5. 美股估值修復:科技股因利率敏感性強,特斯拉、蘋果等受益於降息預期下的折現率下降,股價反彈。
6. 加密市場“降息交易”: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與流動性寬鬆預期掛鉤,4月10日美聯儲會議紀要釋放鴿派信號後,比特幣一度反彈至77,930美元。
7. 利空出盡與技術性修復
市場在4月初已部分消化關稅衝擊,技術面超賣引發空頭回補
8. 美股空頭平倉:標普500指數在4月5日-10日累計反彈4.2%,部分對衝基金了結做空頭寸。
9. 加密市場槓桿清算緩解:比特幣衍生品未平倉量從歷史高位回落,避免進一步“多殺多”踩踏,價格企穩。
若美聯儲因通脹黏性推遲降息,或特朗普追加關稅(如芯片領域),風險資產可能再度承壓,而現在川普又開始給歐洲加關稅了,而且當下美債遇到的問題更大,那麼加密和美股等風險資產是不是還會繼續漲幅,這個漲幅的市場還能維序多久?
二、 比特幣破高點主力依舊沒離場,黃金依舊衝鋒,市場充滿着風險資金的避險需求的原因?
在考慮比特幣等風險資產之前,首先要梳理美元和債務的核心邏輯,是哪裏的資金讓現在的比特幣和黃金和美股持續漲幅,那麼這個預期還能維繫多久?
1. 特朗普減稅政策或新增3-5萬億美元債務,市場對美元信用信心動搖,大部分的資金選擇了當下火熱的股市或者黃金或者比特幣上面進行風險分散,當然還有一部分來到了更爲穩定的日元。
2. 對歐盟加徵50%關稅引發資本外流,歐元區反制措施威脅美元結算體系
3. 美元貶值推高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加劇美國輸入性通脹,削弱美聯儲政策空間4. 信用崩塌,評級機構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全球拋售潮加速,外國持有美債比例從50%降至30% 美債收益率飆升推高全球融資成本,全球其他央行都還是因爲風險兩個字去選擇更爲穩定的黃金或者其他避險資產。
三、比特幣破前高的核心驅動力:美債-美元信用危機的共振 那麼這一部分的避險資產,或者流出的資金是否有一部分流入了比特幣當中?這個問題的可能性很大,因爲從穩定幣法案出來到現在,加密市場的漲幅再次續命。因爲穩定幣法案可以爲當下不穩定的美債體系提供一個新的蓄水池,而且大概率是繼續維繫着美元霸權的存在。
1. 美債供需失衡與流動性陷阱
美國國債規模已達36萬億美元,佔GDP比重超120%,而海外持有比例從50%降至30%。短期國債高頻續作佔比升至84.5%,導致到期再融資壓力激增。2025年4月美債拍賣遇冷(20年期國債投標倍數創歷史新低),顯示需求端結構性萎縮,市場對美債信心崩塌加速。此背景下,投資者轉向比特幣作爲“去中心化信用對衝工具”,其價格突破11萬美元歷史新高,與黃金同步成爲避險資金的核心標的。
2. 美元霸權裂痕與穩定幣法案的“雙刃劍”效應
特朗普關稅政策(如對歐盟加徵50%關稅)引發美元指數跌至97.92點,創2022年以來新低,資本外流加劇。與此同時,(GENIUS法案)推動穩定幣規模膨脹(預計2028年達2萬億美元),要求儲備資產以短期美債爲主,變相爲美債提供流動性支持,但這也加速美元信用向加密市場滲透,比特幣因“去中心化屬性”成爲美元體系外的價值存儲選擇。
3. 政策預期博弈與流動性幻覺
儘管美聯儲降息預期延後,但市場已提前定價“衰退倒逼寬鬆”邏輯。美國一季度GDP環比下降0.3%,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四年新低,疊加關稅推升的通脹黏性(密歇根大學5年通脹預期升至4.4%),形成“滯脹交易”環境,比特幣作爲抗通脹資產吸引力倍增。
四、市場逆轉的潛在觸發點:美債危機深化與政策反噬
1. 美債流動性危機的“死亡螺旋”
若3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5%,可能觸發以下連鎖反應:
2. 債務利息負擔失控:2024年美債利息支出達8820億美元,若利率繼續上行,2035年利息支出或佔GDP的9%,擠壓財政空間。
3. 國內機構承接極限:美國共同基金和個人投資者佔比上升至23.7%,交易型資本主導市場加劇波動性,一旦拋售將引發踩踏。
4. 日本拋售美債的“蝴蝶效應”:日本減持美債504億美元並干預匯市,若持續拋售或引發其他主權基金效仿,美債流動性危機或於2025年Q3爆發。
5. 美元體系的“信用臨界點”
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降至57.8%(1994年以來最低),而黃金、人民幣結算及數字貨幣(如數字人民幣)加速替代。若美國無法解決財政赤字(2025年預計達1.8萬億美元)與政治極化問題,美元信用崩塌將推動比特幣突破15萬美元。
6. 加密市場內部風險:監管與槓桿清算
比特幣ETF單週流入超400億美元,但衍生品未平倉量仍處高位,若美聯儲超預期加息或特朗普追加關稅(如芯片領域),可能觸發槓桿資金平倉,導致短期回調10%-15%。
五、未來路徑推演:危機深化 or 政策救市?
1. 短期(2025年Q3-Q4):危機深化下的比特幣衝高美債拍賣持續遇冷:6月將有6.5萬億美元美債到期,若需求疲軟,30年期收益率或突破5.5%,推動比特幣測試12-13萬美元黃金-比特幣聯動強化:現貨黃金目標價3500美元,比特幣與黃金相關性升至0.6,形成“數字+實物”雙避險格局
2. 中期(2026年):政策救市與市場分化美聯儲被迫降息:若美國陷入衰退(概率65%),美聯儲或降息75個基點,流動性寬鬆支撐比特幣衝擊15萬美元,但需警惕“救市不及預期”風險。穩定幣法案的虹吸效應:GENIUS法案落地後,穩定幣年購債規模或達4000億美元,短期支撐美債但長期強化美元數字化霸權,比特幣或受益於“合規化溢價”。
3. 長期逆轉條件:全球貨幣體系重構美元霸權解體:若美元儲備佔比跌破50%,比特幣或與黃金共同成爲新錨定資產,目標價上看20萬美元。美債危機軟着陸失敗:美國政府若無法削減赤字(CBO預測2055年債務/GDP達156%),信用坍塌將迫使市場徹底拋棄美元資產,比特幣成爲終極避險選擇。
結論:危機驅動的牛市與逆轉信號當前比特幣的上漲本質是 “美元信用危機+美債流動性陷阱+全球去美元化” 的三重共振,而非單純降息預期或關稅緩和。
市場逆轉的關鍵信號包括:
美債收益率見頂:若30年期收益率回落至4.5%以下,標誌危機緩解;
美元指數企穩反彈:突破105或顯示資本回流美元體系;
地緣風險消退:若中美關稅談判達成協議或中東局勢緩和,風險偏好轉移可能壓制比特幣6710。
投個人的建議:
短期:持有比特幣+黃金組合(比例7:3),對衝美債波動;
中期:關注美聯儲政策轉向及GENIUS法案進展,逢回調增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