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Grigore Roșu,Pi Squared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對於某些人來說,質疑區塊鏈在Web3中的地位幾乎是異端。認爲去中心化和進步可以在沒有區塊鏈的情況下存在,這對建立在比特幣、以太坊及其後裔上的職業生涯來說似乎很荒謬。然而,考慮到區塊鏈可擴展性的限制,Web3可能並不需要區塊鏈來繁榮。需要的是超級快速的支付系統和可驗證的結算系統,區塊鏈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雖然區塊鏈解決了雙重支付問題,但它自身引入了架構負擔:對總排序的刻板固執,要求每筆交易都按順序經過一個全球隊列處理。最初,這在支付安全和簡單性方面合理,但在需要速度、靈活性和規模的Web3中,這同一機制成爲限制。它強迫設計選擇受限。
FastPay的影響不可否認
手機匯款應用FastPay證明無需總排序也能避免雙重支付,啓發了像Linera這樣的系統,使用獨立的本地排序同時保持全球可驗證性,證明了另一種更具可擴展性的未來已經在進行中。FastPay還啓發了POD和Sui的單一所有者對象協議。若FastPay早於比特幣發明,區塊鏈或許不會在文化或技術上有如此大的影響。
有人可能爭辯總排序對金融完整性必不可少,或沒有區塊鏈去中心化會瓦解。但這種擔憂混淆了信任和不信任的具體實現方式。去中心化系統真正的基礎是交易的可驗證性,而非其相對其他全球交易的順序。
區塊鏈的成長痛苦依然明顯
以太坊的Dencun升級嘗試通過“blobs”提高交易吞吐量,但核心架構仍和總排序綁在一起。即便Solana引入Lattice系統,網絡仍因錯誤和過載導致停機。L2的激增更像是一種權宜之計,而非解決方案,將交易從主網上卸載後再引入,形成了無休止的擁堵管理。
靈活支付結算協議的崛起
在傳統技術圈中,“進化或滅亡”的理念也適用於堅持傳統區塊鏈架構的投資者和建設者。未來,優先考慮靈活、可驗證支付和結算的協議將解鎖更大的吞吐量和更好的用戶體驗。隨着去中心化應用的發展和由AI驅動的自治代理開始與區塊鏈交互,按順序排列一切的成本將成爲競爭劣勢。
已經有這種轉變的跡象,模塊化區塊鏈框架如Celestia的廣泛採用標誌着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傳統區塊鏈過於僵化。數據可用性層、執行分片和鏈外驗證機制都是試圖將區塊鏈的可信驗證與限制其的排序分離。這些努力雖然不完全脫離過去,但無疑指向了更靈活基礎設施的未來。
區塊鏈的新角色
這並不意味着區塊鏈將消失,但它必須進化。展望未來,其最持久的角色可能是作爲一個通用驗證者,更像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公證員,而不再是主權賬本。儘管這種進化是必要的,但遺憾的是,這種轉變無法順利實現,因爲有太多資本、意識形態和職業風險與傳統敘事緊密相連。
許多風險基金、DeFi協議和“以太坊殺手”在財務上和聲譽上與保持區塊鏈中心化緊密相關。但歷史對堅持昨日模式的科技強者很少留情。正如互聯網早期的圍牆花園被淘汰,Web3也將超越區塊鏈基礎的僵化。下一個基礎設施浪潮的果實將屬於那些理解並利用這一轉折點的人。
觀點作者:Grigore Roșu,Pi Squared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本文僅供一般信息用途,不應作爲法律或投資建議。本文中表達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