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型銀行如摩根大通等正探索聯手發行美元穩定幣。此舉旨在應對競爭、提升支付效率,並可能在監管漸明朗下,重塑未來支付及金融格局。 (前情提要:橋水達裏歐警告世人:比經濟衰退更可怕的是「貨幣和世界秩序崩壞」,現在正是臨界點) (背景補充: 川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關稅血洗亞股,日經指數重挫3%、韓國召開緊急會議..) 長期以來對加密貨幣持審慎態度的美國大型銀行,近期策略似乎出現轉變的跡象。據悉,包括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團 (Citigroup) 及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在內的多家主要金融機構,正聯手探索發行一種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此項計劃雖仍處於初期階段,但不僅預示著傳統金融業正積極尋求與數位資產技術整合,更可能對未來的支付系統乃至整體金融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銀行巨頭聯手,共探穩定幣藍圖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多家重量級銀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與富國銀行,目前正共同評估發行數位穩定幣的可行性。這項由銀行主導的倡議,儘管相關討論尚處於早期概念階段,但據瞭解,已觸及由這些銀行共同持有的支付公司,例如營運 Zelle 的 Early Warning Services (EWS) 以及實時支付網路 The Clearing House (TCH)。此舉清晰地表明,傳統金融機構正積極尋求在快速演進的加密貨幣領域中確立自身定位。 對加密貨幣行業的防禦 銀行此次探索發行穩定幣,其背後存在著雙重動機,首先是策略性的防禦考量:隨著穩定幣的興起,銀行傳統的存款基礎可能面臨侵蝕,現有的支付生態系統亦可能受到挑戰,特別是若由大型科技公司或主要零售商發行數位貨幣,恐將繞開傳統銀行體系。 因此透過發行自家銀行體系支持的穩定幣,這些金融機構旨在鞏固其在支付領域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則是著眼於潛在的龐大機遇。銀行業者已意識到,穩定幣有望顯著提升支付效率,尤其在跨境交易方面更具優勢。穩定幣能夠實現近乎即時的結算,有效改善流動性並降低交易成本,這相較於傳統耗時且昂貴的跨境支付流程,無疑是一項重大革新。例如,摩根大通旗下的區塊鏈部門 Kinexs 近期已成功透過公有鏈結算一筆代幣化的美國國債交易,並運用 Chainlink 技術進行跨鏈支付結算,充分展示了大型銀行在整合數位資產技術方面的實力與進展。 美國監管逐漸明朗 美國監管環境的逐步演變,也為銀行業者參與穩定幣市場提供了更高的確定性。旨在為穩定幣發行建立清晰監管框架的立法努力,例如「穩定幣透明度與創新法案 (GENIUS Act)」,以及整體對加密貨幣更趨友好的政治氛圍,正促使銀行更願意直接探索與數位貨幣技術的互動。 這種日益明朗的監管訊號,有助於降低大型銀行進入穩定幣領域時所面臨的合規風險。此外,這項潛在的銀行聯盟穩定幣計畫,亦考慮到未來更廣泛的參與可能性,或將允許聯盟以外的其他區域性及社區銀行使用此穩定幣。與此同時,部分區域性與社區銀行亦在積極探討組建自身的穩定幣聯盟,顯示整個銀行業對於加密貨幣創新的興趣正普遍提升。 儘管此計畫目前仍處於早期醞釀階段,一旦成功實現,不僅可能重塑全球支付市場的現有格局,也將為主流金融體系接納並應用加密貨幣技術開啟嶄新篇章。然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需克服技術實施的複雜性、市場接受度的考驗,以及來自現有穩定幣發行商的激烈競爭等多重挑戰。傳統金融機構如何駕馭這些變數,並在數位浪潮中尋得新平衡點,將是未來值得持續關注的焦點。 相關報導 川普對臺灣32%關稅「豁免半導體」臺積電ADR盤後仍跌超6%,8.8億美元農產出口告急 穆迪分析:川普關稅將殺死「550萬個工作機會」;加上AI毀滅美國經濟 川普對普丁「很火大」揚言加重俄石油關稅、再威脅伊朗若不達成核協議就轟炸 "WSJ:美國大型銀行正「組團發行穩定幣」,防禦加密行業入侵"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