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Sui 生態出現明顯波動,引發業界對其可持續發展性與治理模式的關注。知名區塊鏈觀察者 Raccoon Chan 發表對 Sui 與被駭協議 Cetus 的 7 點深度分析,既涉及生態信心與文化,也不避諱對幣價的實際看法。

頂級資源管理:Sui 團隊的代幣治理有一套

Raccoon Chan 認為,Sui 團隊自代幣生成事件(TGE)以來展現出對資源精準配置的能力。他們不過度發放激勵,卻也不讓生態陷入飢荒。提供上幣服務的 Binance 無法在其中取得過大的操控空間,顯示 Sui 擁有罕見的平衡治理能力。比起 Ethereum 或 Solana,Sui 在管理原生穩定幣與跨鏈橋樑協議上的談判結果更為理想,是其相對優勢的體現。

生態衝擊:擴張放緩,策略轉保守

儘管 Sui 的代幣運營強勁,但近期的負面事件對其生態造成實質傷害。原生專案開始採取保守策略,潛在的新進專案出現觀望甚至中止擴張的現象。這將影響整體生態的「催化劑」數量與質量,讓原本可能發生的創新合作變得遙不可及。

(水家人流下眼淚!Sui 主要 DEX Cetus 丟失超過 2.6 億美元,蒸發 83% TVL)

生態不散,仍有凝聚力

儘管受創,但 Raccoon Chan 強調這不是致命傷。他親自走訪 Sui 的 Basecamp,認為當地仍具備健康的組織氣氛,沒有明顯的腐敗跡象。尤其對於許多來自其他 Move 公鏈的開發者來說,Sui 可能是僅存的避風港,不太可能出現集體「敦克爾克大撤退」。

主菜還是 $SUI,幣價影響有限

從幣價角度來看,Sui 的主軸仍然是 $SUI 本身,而非其生態專案。這次事件對代幣籌碼面的衝擊屬可控範圍。類似於 BSC 曾遭遇的空前寒冬,只要核心資源(如:Binance Launchpad)不出問題,幣價基本面便不會受到致命影響。

生態文化的考驗:社羣是否挺身而出?

Sui 社羣面臨建立互助文化的契機。對於 Cetus 事件的苦主,有人建議仿效 Solana 的 $BONK 空投與社羣募資模式,透過資產分發與流量導流來鞏固社羣認同。好消息是,目前尚未出現明目張膽落井下石的專案方,顯示平時的生態團建累積已有成效。

拒絕勒索式投機:投資人與專案方該如何互信?

Raccoon Chan 批評部分人對於在暴跌中買入代幣的投機者採取情緒綁架手法,甚至將其視為黑客幫兇。他主張應由專案方展現誠意與透明度,與投機者建立互信機制,而不是簡單將責任或道德枷鎖加諸他人。換句話說,穩定的幣價與生態建設,應靠合作與承諾來推動,而非情緒勒索。

去中心化還是協調主義?Sui 的定位辯證

面對近期涉及資產凍結的爭議,Raccoon 認為 Sui 並非以太坊,其底層基因來自 Meta 的 Libra,因此對去中心化程度的要求本就不同。他指出,此類協調行為與中心化資料庫「回滾」仍有差異,只要處理得當、公關跟進、程序透明,仍能被社羣理解與接受。Sui 必須比 BNB Chain 更去中心化,但不需達到完全「世界電腦」等級的信仰型目標。

幣價觀察:短期難有爆發,心錨已種下

最後,Raccoon 對 $SUI 幣價表達了審慎樂觀的看法。他不認為會有大規模賣壓,但短期內也難以出現劇烈上漲。原因在於市場心理已被固定在「4 美元上下」的價格心錨,要拔除這個認知需要時間,而非單靠利好消息或敘事推動。缺乏新增買盤,即便是小幅因應開銷的拋售,也可能導致陰跌走勢。

這篇文章 Sui/Cetus 生態危機與幣價觀察:從硬傷到韌性,7 大觀點一次看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