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5 月 17 日—18 日,2025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深圳召開。在主題爲「2025 中國經濟展望」的分論壇上,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神州數碼信息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王永利表示,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形勢,需要中國紮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其中,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當前,圍繞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髮展,我國已取得諸多成績,包括推動銀行間支付清算的發展、建立我國自己的銀聯組織、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建立和發展、加大與 Swift 的合作等。

與此同時,跨境支付清算領域也出現新的業態,即加密資產的發展催生法定穩定幣的發展。如今法定貨幣支付清算體系無法滿足全球 24 小時線上化交易的需求,而若無法與法定貨幣兌換,加密資產的價值也就難以實現,其發展將受到嚴重製約。因此在王永利看來,如果加密資產合法化,則相應需要貨幣的支付清算給予支持。

王永利表示,在美國,法定貨幣和加密資產之間催生出了與法定貨幣等值掛鉤的穩定幣,最典型的就是 USDT、USDC。目前穩定幣主要還是以美元爲主,其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值得其他國家高度重視。特別是,穩定幣需要用新的技術推動貨幣的運行效率,降低成本,風控要嚴密。

而在穩定幣產生之後,可以看到,不僅傳統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資產在快速發展,同時涌現出 NFT、RWA 等數字資產證券化的新領域。因此,貨幣在推動跨境支付清算時,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服務方式和領域,需要運用新的技術,甚至學習借鑑穩定幣的一些模式和技術,來改造貨幣的運行方式。

王永利建議,內地從業界、學術領域對穩定幣的發展給予更高的重視,並推動數字人民幣進一步發展。「如果穩定幣跟某種法定貨幣等值掛鉤,從理論上看,穩定幣就是掛鉤貨幣的代幣,既然代幣能做到這種程度,我們的法定貨幣爲什麼不能?」

王永利同時提醒到,現有美元穩定幣五花八門,但太多的美元穩定幣不一定是好事。需要建立更加統一的運行機制。

在進一步談及金融科技發展時,王永利指出,當前我國在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等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重複建設、數據孤島與安全風險等正成爲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暗礁」。具體來看,各類機構自建支付、數據系統導致接口混亂,互聯成本越來越高,中小機構逐漸掉隊;所有數據資產實質由業務經辦方(如平臺企業)掌控,而非真正的業務發起方(用戶或企業),埋下隱私泄露與濫用隱患;數據資產歸屬不清、流轉規則不明,制約數字資產價值釋放。

對此,王永利提出,以數字人民幣爲範本,構建集約化數字基礎設施。數字人民幣採用央行統一 App 架構,理論上可歸集全量交易數據,並實現自然人 / 法人維度的精準追溯。若將此模式擴展至身份信息管理,用戶或能以數字化 ID 替代實體證件,自主設定信息使用場景與時效。

「如果在這些方面有實際突破的話,所謂的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數字金融、數字社會纔會有根深蒂固的變化。」王永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