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全稱爲 Venture Capital,中文又叫風險投資。即在承擔一定程度風險的基礎上進行投資
市面上的 VC 主要分爲兩類:做得好的叫頂級投資機構,做得不好的叫大號散戶
同時 VC 的主要工作內容分爲募、投、管、退四個方面,其中募和投爲投前工作,管和退爲投後工作
前者主要是募集機構所需資金,並在一定時間段內將所有的資金分散投資到不同的項目當中(有 KPI);後者主要是爲機構投資了的項目提供一系列服務,適當給予幫助和指導,以便後續項目 TGE 後退出時可以賺取收益
那麼 VC 市場的情況和收益率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依然是經典的 28 定律,20% 的頂級機構賺走了一級市場中 80% 的收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頂級機構在前文提及的四個方面都具有極強的競爭力,而大部分 VC 通常只在一兩個方面上具有不錯的能力
只會募投的 VC 雖然可以獲得充足的投資資金進行投資,但對於後續項目追蹤、各類問題處理存在巨大的缺陷。這時常導致機構很有錢,但投出去的卻很難收回來
只會管退的 VC 一般很難見到,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資金體量偏小,所以就算管退做得再好,其收益也是有上限的
加上這輪週期並無過多實質意義上的技術創新,反而主要圍繞在資產發行和分發渠道上。這使得一級市場難以維持過往較爲正常的投資環境,促使大量 VC 們瘋狂抱團攢局,讓自己處於 inner circle 當中
最終處於核心 inner circle 的 VC 們是賺錢的,最差也是保本不賺不虧的;而沒有處於 inner circle 的 VC 們則消失在市場的不斷更新迭代中
這是不是跟現在的鏈上市場非常像?
所以在調研項目時,不要過分相信 VC 背書,除非你能夠分清哪些 VC 是真的有實力,哪些 VC 是實實在在的大號散戶
否則就將其作爲一個低優先級的參考,更多要看的是項目本身是否有 PMF、所處的生態賽道前景、團隊資源背景等等
要相信自己花了精力調研的內容是比大部分 VC 要做得好的,市場會獎勵有真知灼見的人
讓我們一起對 VC 祛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