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本科經濟學出身的學生,短短4年搖身一變成了協和博士?調查發現,董某瑩的入學資格全靠僞造大學物理、化學等16學分的成績單。更魔幻的是,她的博士論文抄襲北京科技大學聽障學生的作品,連綜述都懶得改——這哪是“學霸”,分明是“學術裁縫”。網友調侃:“抄作業都不敢這麼明目張膽!”
董某瑩的履歷堪稱“醫學奇蹟”:導師是骨科院士,畢業論文卻是婦科影像,規培在胸外科,工作跑到泌尿科……普通人想跨一個科室都得熬十年,她卻能“無縫切換”。這背後若沒有“高人”鋪路,誰敢信?
協和“4+4”號稱培養複合型人才,但招生標準卻暗藏玄機:要求“QS世界前50高校背景”和專家推薦信,直接把寒門學子擋在門外。更離譜的是,文科生僅用4年就能完成傳統醫學生11年的課程?網友吐槽:“四年學醫,患者敢信?這是拿人命做實驗!”
董某瑩並非個例。協和“4+4”試點班中,論文僅12頁的金某木、臨牀擺爛的韓某澍等人同樣被質疑資質。調查組若順藤摸瓜,從2019屆開始徹查,恐怕會揪出一串“關係戶”——畢竟,連招生規則設計者王辰院士的兒子,都能憑海外野雞大學學歷當上北大教授,這“巧合”未免太刺眼。
董某瑩被曝是中冶建研院總經理董某輝之女,但中冶從4月30日就開始“覈實”,拖了17天仍無結果。網友諷刺:“驗DNA都比這快!”更蹊蹺的是,董某瑩曾接替董某輝擔任某股權投資公司法人,而中冶參與協和多項工程——這背後是否有利益輸送? 難怪網友懷疑:“拖延時間,怕是忙着銷燬證據、串供吧!”
協和校長王辰力推“4+4”,聲稱要選拔“最有悲憫心的人才”,但實際招生卻淪爲“拼爹遊戲”。他親自點贊董某瑩,結果被打臉——所謂“悲憫心”,成了權貴鍍金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