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錨定效應?源自行爲金融學領域,是一種認知偏誤。
簡單來說,我們決策時易受第一印象影響
將首次接觸的數值當作基準,
例如投資者 A 在10萬時入場
當BTC跌到8.5萬,他大概率會覺得非常便宜。
而投資者B,在65000的時候入場
漲到85000點時,他大概率會覺得非常貴
這都是因爲投資者難免會和最開始接觸市場時候的價位對比。
A跌到85000的時候,一看,跌了15%,夠便宜了吧
B漲到85000的時候,一看,漲了30%,太貴了吧
事實上,85000到底貴不貴,和價格入市沒有關係。
因爲入市點而對市場的貴或便宜產生判斷就是典型的錨定效應。
最開始的10萬點或6.5萬點成爲一個錨
而我們圍繞這個錨來形成我們的觀點
這是新手交易非常容易犯的錯誤。
02、莊家如何製作“錨定效應”收割
在投資市場中,錨定效應常常左右投資者的決策,導致非理性操作,也成爲莊家常見是手段。
比如在牛市行情裏,當某山寨幣價格處於100美元時,不少投資者捨不得賣出手中的山寨幣。
這是因爲此前價格曾觸及150 美元,他們不甘心,一心想着等價格再次漲到150美元時再出手,結果卻再也等不到那個價位。
後續價格下跌,80美元時,投資者被之前的100美元錨定;
跌到50 美元,又被80 美元錨住;
就這樣,山寨幣 一路下跌,投資者一路被錨定,陷入不甘心的循環。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在山寨幣連續暴跌時,投資者往往不知所措,喪失操作能力;
而當價格開始反彈,達到之前錨定的位置時,投資者才如夢初醒,紛紛選擇拋售。
再看另一種情況,當 BTC 價格從 60000 美元一路飆升至 800000 美元時,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覺得價格太高,不敢買入。
可當 BTC 繼續瘋漲到 100000美元,隨後又回落到 80000 美元時,不少人卻爭相入場 “撿便宜”。
這種因近期價格信號影響判斷的現象,在 BTC 投資中十分普遍。
無論是 “熊市思維”“牛市思維”,還是對 BTC 價格點位的預測、追漲殺跌等行爲,本質上都受思維錨定的影響。
而莊家也是利用了大家這一錨定心裏,進行輪番收割。
回顧自己的 BTC 投資歷程,相信不少投資者都曾陷入這樣的思維陷阱!
03、如何克服“錨定效應”?
其實很簡單,就是你需要一個真正的錨
生活略有不同。幣圈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未來走勢難以預測。但核心原則相通,即要確定好屬於自己的投資體系之 “錨”!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投資理念,一旦形成固定的思維範式,便很難接納其他模式,這就導致思維或多或少被 “錨定”。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在手握錘子的人的眼裏,每個問題都像釘子。”
無論是基於基本面的價值投資,還是跟隨市場趨勢的投機策略,擁有一套成熟的交易體系作爲投資之 “錨”,才能在充斥着各類噪音的幣圈市場中保持獨立判斷,不隨波逐流。
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在自己設定的 “錨定” 框架內,從容不迫地執行投資策略,這與我們常提及的能力邊界密切相關 。
以常見的定投策略爲例,如果採用價值投資體系,那麼在幣圈投資中,你的 “錨” 應該是 —— 一種加密貨幣的內在價值!
同時,投資者應當避免以下四種潛意識中常用的錯誤 “錨”:
1、不以 當前價格 爲 “錨” 衡量 內在價值中
2、不以 歷史價格 爲 “錨” 衡量 當下的投資價值
3、不以 初始買入價格 爲 “錨” 衡量 投資盈虧
4、不以 價格波動幅度 爲 “錨” 衡量 投資價值變化
那麼,如何確定加密貨幣的內在價值?在幣圈投資中,可藉助多種分析工具和指標進行綜合估值。
例如,對於公鏈類主流幣,可以通過評估其網絡吞吐量、生態項目數量、開發者活躍度等指標;對於應用型代幣,可分析其實際應用場景的落地情況、用戶增長數據、市場需求等維度。
通過嚴謹、系統的估值分析,才能找到價值投資者真正的 “錨”。只有擁有這個 “錨”,才能在幣圈市場的劇烈波動中保持冷靜,堅定持有,甚至安然度過加密貨幣市場的寒冬。
所以總結一下
克服錨定效應的最重要做法就是自己找到錨
有了真錨,自然就不會受到假錨影響
而真錨需要深入的研究
以價格爲基準做決策,基本都有陷入錨定效應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