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錢到底有沒有進市場?先別忙着翻鏈上花裏胡哨的指標,先想一件生活裏的小事小區裏總共 10 套房,開發商開盤價 100 萬一套,按這成交價算,一共也就 1000 萬市值。過了一年有個人把自家房子 200 萬賣了其他 9 戶根本沒掛牌,但市場報價直接改寫成這小區值 2000 萬。數字好看,可口袋裏真多出的現金只有 200 萬,這才叫已實現。同理,幣圈那堆市值排行榜經常是“賬面浮雲”,想知道實打實的資金流
挖出一枚 BTC、鏈上多生成一個數字,賬面 MC(總市值)會加,但 RC 還是零;只有這枚幣被人花錢買走,RC 纔跟着跳。於是 RC 的 30 天增量,基本就對應 30 天真金白銀的淨流入ETF、MSTR 拋頭露面的買單都算,交易所裏你來我往的左右手互倒不算。
我自己愛看的就三把尺子
穩定幣總市值:USDC、USDT 這些外部子彈進來,先看水位線漲沒漲。它們不一定立刻換成 BTC,但至少說明錢跨了進來
交易所持倉裏的穩定幣變化:子彈送到槍膛,才叫真準備開火。流入少,很多時候就是補保證金,得跟合約熱度對着看
BTC + ETH 的 RC通過 Glassnode 之類的圖表看 30 天、90 天 RC 斜率,誰在源源不斷把真金扔進去一目瞭然
拿幾次衝高做對照就更直觀。去年 12 月 BTC 首次摸到 10 萬刀那陣,穩定幣 30 天裏狂增 207 億美金,交易所流入也有百來億,BTC/ETH 的 RC 直接加了上千億——典型的“價漲錢也漲”。這次 5 月衝 10.3 萬刀,穩定幣水位才擡了 67 億、交易所淨流入 20 億,RC 增量更只有 240 多億,明顯跟不上節奏——價格雙倍快跑,資金拖着步子追。
市場對不對?永遠對。只是價格擡得越陡,接盤要求也跟着陡。現在的斜率還在爬,但真到哪天這三條曲線一起掉頭向下,你基本就能聞到子彈打空的味道了。到那時別糾結什麼 K 線形態,先想想:還會不會有新錢願意花同樣的溢價接你手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