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末日預言近日在港臺社交媒體引發“海嘯式”恐慌。隨着日本政府上調地震風險評估、一本25年前預言漫畫“精準命中”日期,疊加緬甸強震餘波,部分港人已開始囤積物資、規劃逃生路線,甚至計劃登山避難。不過專家指出,恐慌情緒遠超實際風險,呼籲公衆理性應對。

025年1月,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將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8至9級“巨大地震”的概率從70%至80%上調至“約80%”,並預測經濟損失或超292萬億日元,死亡人數最高達29.8萬。該區域自上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未發生大地震,地質監測顯示其能量積累已達臨界點。

真正引爆恐慌的,是一本1999年出版的預言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作者龍樹諒在書中聲稱,自己通過預知夢看到“日本發生地震及海嘯,一片陸地從海底升起連接日本、臺灣、香港和菲律賓”,並預言災難將發生在2025年7月5日凌晨5時。由於龍樹諒曾被指“精準預測”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這一日期迅速被港臺網友奉爲“末日審判日”。

社交媒體上,相關末日羣組數量激增。其中,Facebook羣組“日本預言:我所看見的未來”成員突破25萬人,羣內按香港、臺灣不同地區劃分聊天室,討論內容從“如何逃過死劫”到“登山避難路線”無所不包。羣組中流傳的避難方案包括:九龍東居民前往藍田、安達邨或飛鵝山,新界東居民則計劃登山並“捕野豬爲食”。

,部分市民已購入白米、即食麪、罐頭食品、軍用壓縮乾糧等物資,並配備飲用水過濾器、露營裝備、保暖錫箔紙和應急藥物。九龍東網民建議“物資裝入揹包隨時逃跑”,甚至有家庭爲兩夫婦和3名孩子準備了3個應急揹包。

更有人計劃“技術流”求生:購買手搖發電機、顯示瓦數的充電線、油燈或水滴燈,以及能接收外界資訊的收音機。有港人購入自動充氣救生圈,稱“洪水來襲可保命”。甚至有網民上傳“末日生存指南”視頻,教授鑽木取火、煮沸污水取蒸餾水等技能。

商家也嗅到商機。多個網購平臺推出“末日應急包”,售價300至500元人民幣,內含壓縮食品、多功能手搖發電收音機等。有商家以“末日倒計時”爲噱頭促銷,部分露營裝備銷量激增。

面對恐慌情緒,專家紛紛呼籲理性。香港飛碟學會總幹事司徒指出,香港發生大災難的概率“極微”,市民囤積物資是“過度恐慌”。他以2012年瑪雅預言“世界末日”爲例,當年他帶4部相機登上大嶼山拍攝72小時,證實“日月星辰如常輪替,預言並未成真”。

他強調,與其擔憂末日預言,不如關注地球生態環境:“要摧毀地球的,不是地震海嘯,而是人類造成的污染。”他建議公衆採取積極態度,如通過宗教信仰祝福地球,或減少碳排放、保護森林。

科學數據亦支持這一觀點。若日本南海海槽發生9.1級淺層地震,模擬顯示香港部分沿岸或受海嘯影響,但因香港地處珠江口外海,海岸線複雜且多島礁屏障,加之南海海域水深較淺,海嘯波能量在傳播中會被大幅削弱。2011年日本東北部9.0級地震引發的海嘯波抵達香港時,僅造成輕微水位異常,未對城市造成實質性破壞。

此外,香港政府已建立覆蓋周邊海域的海嘯預警系統,結合實時潮汐監測和數值模擬技術,可提前數小時發佈預警,爲沿岸居民疏散爭取時間。

儘管專家呼籲理性,部分市民仍選擇“有備無患”。大埔居民陳先生表示,自3月28日緬甸發生7.7級地震後,他便相信龍樹諒的預言,已購入兩包白米、兩箱即食麪、20罐午餐肉和全套露營裝備,計劃地震發生時帶妻子和兒子登山避難。“只是以防萬一,沒發生就日日食麪,放假多去露營,不會浪費。”他說。

大家分析下,這種情況會不會對幣圈產生什麼影響?剛剛比特幣又跌破94000了,前幾天還都在喊上10萬,現在看,又難了。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