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美國公佈了一季度GDP和PCE數據,GDP同比增速只有-0.3%,遠低於市場預期,感覺美國經濟要涼了。


PCE數據也高得離譜,通脹壓力還在上升。

但奇怪的是,市場只是小幅下跌,並沒有出現大跌。

這是咋回事?今天我們拆解一下數據背後的邏輯,看看市場爲啥這麼淡定,還有哪些信號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GDP爲啥這麼差?真是衰退信號嗎?

先說GDP。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年化增速只有-0.3%,不僅比市場預期低得多,也比上季度差遠了。



從數據上看,確實有點經濟要完的感覺。但深入看,其實沒那麼簡單。

有個關鍵指標叫國內私人最終銷售,它反映美國國內需求,增長了年化3%。



啥意思?簡單說,老百姓還在花錢,企業還在買設備、蓋樓,房地產投資也沒停。美國內需還挺穩,經濟底盤沒塌。

那爲啥GDP這麼慘?

罪魁禍首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關稅讓進口成本飆升,供應鏈被搞亂,直接拖累經濟增長。

一季度進口暴增,硬生生拉低了GDP 5.03%。

爲啥進口會猛增?企業也在搶跑!他們擔心特朗普上臺後關稅更高,成本更貴,所以現在拼命囤原材料,這就像我們雙十一前囤貨,生怕漲價。

特朗普自己也坐不住了,昨天公開表示,股市的波動是拜登遺留下來的問題”,試圖把責任推乾淨。不過,市場似乎並不完全買賬。



不過,也別急着唱衰。美國消費增長率保持在3%左右,處於歷史平均水平,這說明老百姓還在花錢,經濟底子沒那麼脆弱。

相比之下,關稅只是短期影響,長期影響還得看後續政策怎麼走。

PCE數據咋這麼高?通脹要失控了?

再來看PCE數據。一季度PCE數據遠超預期,顯示通脹壓力依然不小。



尤其是整體PCE數據,感覺通脹又要起飛。但細看3月份的月度數據,情況又有點不一樣。

3月份PCE和核心PCE同比、環比都低於預期,環比增長甚至是0%,是近兩年最溫和的表現。這說明通脹可能在短期內有放緩的跡象。

那爲啥一季度PCE整體還那麼高?

主要原因是消費太猛了,一季度,個人實際可支配收入創一年多最大增幅,大家有錢也敢花。

尤其是在關稅落地前,很多人可能擔心未來物價上漲,提前囤貨、加大消費。

這種消費熱推高了PCE數據,但也撐住了經濟。

所以,數據表面是通脹高企,但背後其實是消費健康、通脹短期放緩的組合。

這也是市場沒暴跌的原因之一,通脹並沒失控,消費還挺穩的。

美聯儲會因爲GDP負增長降息嗎?

看到GDP負增長,有人開始猜,美聯儲是不是得趕緊降息救市?

但數據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

這次GDP負增長的鍋,主要甩給了關稅政策帶來的進口激增,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啥直接關係。

內需3%的增長也說明,美國經濟還沒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在GDP數據公佈前,CME預測美聯儲五月不降息的概率是92.3%,六月是35.2%。數據公佈後,概率變成了94.2%和36.1%。

這說明市場覺得美聯儲六月降息的必要性沒那麼急了。

因爲GDP負增長是關稅政策搗亂的結果,內需還行,美聯儲沒理由立刻放大招。

市場爲啥沒崩?有啥撐着?

昨天GDP數據一出,市場確實有點嚇一跳,美股盤中一度下跌,投資者擔心美國經濟真的陷入衰退了。

但到收盤,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說明投資者沒那麼慌。這背後有幾點原因。


首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暫時擱置,他和貝森特最近在貿易談判上積極態度,給了市場一顆定心丸。

只要談判還在談,關稅和政策不確定性就不會完全失控,市場情緒就會偏樂觀。

其次,這次的-0.3%只是第一季度初值,市場已經消化了不少悲觀情緒。

相比美聯儲GDPNow模型預測的-2.7%,這數據其實沒那麼糟糕。

而且經濟學家定義衰退是“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現在才一個季度,離真衰退還遠着呢,後續修正數據和第二季度表現也很關鍵。

另外,本週是美股財報季,像MSTR這樣的重磅財報明天就出。如果企業表現亮眼,市場信心還能再漲一波。

但現在市場情緒已經修復得差不多,投資者開始想要更實質性的結果,比如貿易談判得真談成、籤個讓市場滿意的協議,光靠談已經不夠了。

所以,接下來的經濟數據會越來越重要。

接下來市場會咋走?重點看啥?

從市場走勢看,短期內很難再像上週那樣強勢上漲,大概率會維持高位震盪,等待新的推動力。

市場到底往哪走,重點得看三件事:

首先,貿易談判能不能真有進展。比如籤個實打實的協議。如果關稅政策繼續不明朗,甚至談判崩了,市場可能會重新陷入恐慌。

其次,經濟數據也得盯着。軟數據,像消費者信心、PMI,已經慘不忍睹,硬數據,比如就業、零售、工業生產,會不會也掉鏈子?

週五的非農就業數據是本週的重頭戲,尤其是失業率和新增就業人數。

如果失業率真的上升,同時新增就業人數低於15萬,那就麻煩了。工資下降、消費上升、失業率還增加,這不就是經濟衰退的苗頭嗎?

最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得看。它反映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波動越大,說明大家越沒底。


所以,市場短期也是邊走邊看,關稅貿易談判、經濟數據和美債收益率的表現,會決定這波行情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