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東外賣和劉強東親自送外賣的新聞刷爆網絡,網友們一邊調侃“東哥送餐比外賣小哥還快”,一邊感嘆京東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強勢突圍。在外賣熱潮的背後,京東還有一盤更大的棋——2025年,京東集團正式進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的穩定幣發行“沙盒”測試階段,劍指全球供應鏈和跨境支付的革新。
穩定幣“沙盒”:京東的金融科技新戰場
2025年4月,京東集團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透露,京東已正式進入香港金管局的穩定幣發行“沙盒”測試階段。所謂“沙盒”,是香港金管局於2024年3月推出的監管實驗場,旨在讓有意在香港發行法幣掛鉤穩定幣的機構,在可控環境中測試業務模式,同時與監管機構直接溝通,確保未來合規。京東旗下的京東幣鏈科技(JINGDONG Coinlink)成爲首批入選的三家機構之一,與渣打銀行香港等重量級玩家同臺競技。
京東的穩定幣(暫稱JD-HKD)計劃與港元1:1掛鉤,基於公共區塊鏈技術開發,目標直指兩大應用場景:一是加速跨境支付,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二是優化供應鏈金融,提升資金流轉效率。沈建光強調,穩定幣的發行旨在提升京東在全球供應鏈和跨境支付中的競爭力,尤其是在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供應商可直接用JD-HKD結算,省去傳統銀行轉賬的繁瑣和高昂手續費。
爲何是京東?電商巨頭的獨特優勢
作爲中國電商龍頭,京東在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領域積累了深厚優勢。2024年,京東全球活躍用戶已突破6億,覆蓋東南亞、歐洲、北美等多個市場。穩定的供應鏈網絡和海量交易數據,爲京東探索穩定幣應用提供了肥沃土壤。相比傳統金融機構,京東更懂電商場景,能精準切中跨境貿易的痛點——比如匯率波動、支付週期長、融資成本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京東並非單打獨鬥。2024年7月,香港虛擬銀行天星銀行(Airstar Bank)宣佈與京東幣鏈科技達成合作,共同探索穩定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天星銀行由小米集團和富途控股共同投資,背靠強大的科技和金融資源,爲京東的“沙盒”測試增添了技術與合規保障。
香港:穩定幣監管的全球風向標
香港作爲全球金融中心,對穩定幣的監管態度備受矚目。2025年,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草案)仍在制定中,預計年內獲批後,金管局將發佈具體實施細則。沈建光在採訪中特別提到,京東的穩定幣項目將嚴格遵循各地監管要求,確保合規先行。
事實上,香港的“沙盒”機制已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關注。2025年,全球穩定幣市場交易規模已突破4萬億美元,顯示出其在支付和結算領域的巨大潛力。香港通過“沙盒”吸引京東、渣打等機構入局,不僅鞏固了其作爲Web3創新中心的地位,也爲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監管模板。
穩定幣的未來:京東能否掀起支付革命?
京東的穩定幣項目引發了業內熱議。X上 @JadeJiang_web3 評論:“京東搞穩定幣是爲了跨境支付更快更便宜,供應鏈金融更順暢,這可能是Web3支付的新起點。”也有聲音認爲,京東此舉意在突破國內支付市場的瓶頸,與微信、支付寶一較高下。畢竟,京東支付在國內的存在感相對較弱,而穩定幣的低成本、高效率特性,或許能助力京東在全球支付賽道實現“彎道超車”。
然而,挑戰同樣存在。穩定幣的合規性、技術安全性和市場接受度都需時間驗證。此外,全球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是一大變量。儘管如此,京東的入局無疑爲穩定幣的商業化應用注入了一針強心劑。@bitcoinyike 在X平臺發問:“京東要發穩定幣,大家覺得東子能處不?”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本文章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加入我們的社區討論該事件
官方電報(Telegram)社羣:t.me/aicoincn
聊天室:致富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