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
个人主页
热门文章
新闻
收藏与点赞
历史记录
创作者中心
设置
挖矿的小羊
2.2k
个内容
关注
挖矿的小羊
举报
屏蔽用户
关注
甭看币圈百倍币一大堆,吃到十倍的都是极少数,不懂不了解拿不住,懂了了解了也拿不住,所以不要听太多神话,真的,一个币身上赚十倍就要满足,故事听听就好。 关注我,在我这里不止币圈,还有其他更多有趣事!!
67
关注
30.4K+
粉丝
28.3K+
点赞
3.7K+
分享
全部内容
全部
引用
视频
直播
置顶
挖矿的小羊
--
🧧🧧🧧Hey,币安launchpool上线$KITE 了 上次项目还是$HUMA 5月23日,间隔时间5个月零7天 5个月的暂停,现在突然重启,典型的趁热打铁,这种套路我们都见过太多次了。 对于持有BNB的用户来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挖苦确实可以参与一下!免费的午餐不要白不要! 说白了,这波就是年底冲下业绩,赋能BNB。 最后发个好运红包希望大家都能赚到钱💰
🧧🧧🧧Hey,币安launchpool上线$KITE 了
上次项目还是
$HUMA
5月23日,间隔时间5个月零7天
5个月的暂停,现在突然重启,典型的趁热打铁,这种套路我们都见过太多次了。
对于持有BNB的用户来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挖苦确实可以参与一下!免费的午餐不要白不要!
说白了,这波就是年底冲下业绩,赋能BNB。
最后发个好运红包希望大家都能赚到钱💰
置顶
挖矿的小羊
--
今天币安Alpha被封的 我知道有个办法能解 用了这个方法的几个兄弟都解开了!! 关注我,然后点下面的黄色字体跳转进粉丝群里看!! [币安Alpha讨论](https://www.binance.com/zh-CN/service-group-landing?channelToken=-YrQSO3Oo_EfzV4RnaV3tw&type=1) $BTC $ETH $BNB #币安HODLer空投C #山寨币突破 #ETH突破3600
今天币安Alpha被封的 我知道有个办法能解
用了这个方法的几个兄弟都解开了!!
关注我,然后点下面的黄色字体跳转进粉丝群里看!!
币安Alpha讨论
$BTC
$ETH
$BNB
#币安HODLer空投C
#山寨币突破
#ETH突破3600
挖矿的小羊
--
你想知道的都会在这里:
群↓
币安Alpha讨论
今天刷哪个磨损最低?
刷分统计工具?
被封后如何解封?
怎样防夹?
空投/TGE值不值得领?
简单大毛空投分享?
群满1000人公布红包Red envelope口令。
#鲍威尔发言 #加密概念美股 #以色列伊朗冲突 $BTC $ETH $BNB
挖矿的小羊
--
有人问,多少钱可以躺平?这问题问得真的很有意思。躺平的钱数其实是绝对值,而是相对于你欲望的比值。 我见过拿着几千万还在焦虑的人:房贷、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基本上每个月都在算账。也见过几百万就开始佛系的:租房住,不买车,每天就是看盘喝茶。 真正的躺平门槛是什么?被动收入覆盖生活成本。如果你月花3万,那至少需要900万理财本金才能靠5%年化躺平。但问题是,当你真有900万的时候,你的月开销可能已经变成6万了 所以答案很残酷:大部分人永远躺不平,因为欲望增长速度永远超过财富积累速度。真正躺平的人,要么是天生佛系,要么是被市场教育到彻底躺平。 看了下Polygon 这波和 MomentumX 合作,似乎在为 Devconnect 预热。看了下 Money Rails 这个活动,应该是想把传统 VC 和新兴科技连接起来。 不过说实话,现在这种商务合作发文,更像是在为熊市找活路。每次市场冷淡的时候,项目方都会搞各种 BD 活动,试图从传统资本那里找增量资金。 这就像 2022 年那波,大家都在搞企业级区块链,结果市场一好转,又都回去 meme 了。 @0xPolygon #Polygon $POL
有人问,多少钱可以躺平?这问题问得真的很有意思。躺平的钱数其实是绝对值,而是相对于你欲望的比值。
我见过拿着几千万还在焦虑的人:房贷、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基本上每个月都在算账。也见过几百万就开始佛系的:租房住,不买车,每天就是看盘喝茶。
真正的躺平门槛是什么?被动收入覆盖生活成本。如果你月花3万,那至少需要900万理财本金才能靠5%年化躺平。但问题是,当你真有900万的时候,你的月开销可能已经变成6万了
所以答案很残酷:大部分人永远躺不平,因为欲望增长速度永远超过财富积累速度。真正躺平的人,要么是天生佛系,要么是被市场教育到彻底躺平。
看了下Polygon 这波和 MomentumX 合作,似乎在为 Devconnect 预热。看了下 Money Rails 这个活动,应该是想把传统 VC 和新兴科技连接起来。
不过说实话,现在这种商务合作发文,更像是在为熊市找活路。每次市场冷淡的时候,项目方都会搞各种 BD 活动,试图从传统资本那里找增量资金。
这就像 2022 年那波,大家都在搞企业级区块链,结果市场一好转,又都回去 meme 了。
@Polygon
#Polygon
$POL
挖矿的小羊
--
今天看到别人总结的币安十月份收入 阿尔法空投:+4023.95刀 T G E 打 新:+4459.87刀 钱 包 任 务: +2753.29刀 BNB holder:+204.99刀 现货交易活动:+920刀(这个利润很小磨损没计算) 刷交易磨损:-1646.78刀 总 计 收 入:10715.32(未扣除现货交易磨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想收益最大化需要两点一注意事项,一是勤劳多做任务,二是有一定的资金体量参加打新,还要注意防封控,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被封控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要问有多少号,问就是一个。 哈哈哈,"问就是一个号"太有意思了:真的勤劳的散户vs工作室批量操作,收益差距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关键还是在于资金利用效率和风控意识。 现在币安对多号管控确实严格,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人看到这种收益就想无脑放大,结果一波团灭。 看了下 Rumour.app 这个概念,似乎是把消息面交易,做成了一个标准化产品。 传统股市里,消息面交易一直存在,但都是私下进行。现在 Altlayer 把它搬到链上,让散户也能参与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游戏中。 这就像把华尔街的内幕交易,变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预测市场。你可以对"某个项目即将宣布与 Coinbase 合作"这样的传闻下注,如果消息属实,早期参与者就能获得收益。 我觉得这个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原本只有 VC 和内部人士才能享受的信息红利,开放给普通交易者。 不过风险也很明显,传闻市场容易被操控,假消息满天飞的情况下,普通用户很容易成为韭菜。关键还是要看他们如何设计激励机制,确保信息质量。 如果我用的话,应该会重点关注那些有具体时间节点的传闻,比如某个项目的代币上线时间,或者重大合作公布日期。这类消息相对容易验证真伪。 @trade_rumour #Traderumour
今天看到别人总结的币安十月份收入
阿尔法空投:+4023.95刀
T G E 打 新:+4459.87刀
钱 包 任 务: +2753.29刀
BNB holder:+204.99刀
现货交易活动:+920刀(这个利润很小磨损没计算)
刷交易磨损:-1646.78刀
总 计 收 入:10715.32(未扣除现货交易磨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想收益最大化需要两点一注意事项,一是勤劳多做任务,二是有一定的资金体量参加打新,还要注意防封控,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被封控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要问有多少号,问就是一个。
哈哈哈,"问就是一个号"太有意思了:真的勤劳的散户vs工作室批量操作,收益差距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关键还是在于资金利用效率和风控意识。
现在币安对多号管控确实严格,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人看到这种收益就想无脑放大,结果一波团灭。
看了下 Rumour.app 这个概念,似乎是把消息面交易,做成了一个标准化产品。
传统股市里,消息面交易一直存在,但都是私下进行。现在 Altlayer 把它搬到链上,让散户也能参与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游戏中。
这就像把华尔街的内幕交易,变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预测市场。你可以对"某个项目即将宣布与 Coinbase 合作"这样的传闻下注,如果消息属实,早期参与者就能获得收益。
我觉得这个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原本只有 VC 和内部人士才能享受的信息红利,开放给普通交易者。
不过风险也很明显,传闻市场容易被操控,假消息满天飞的情况下,普通用户很容易成为韭菜。关键还是要看他们如何设计激励机制,确保信息质量。
如果我用的话,应该会重点关注那些有具体时间节点的传闻,比如某个项目的代币上线时间,或者重大合作公布日期。这类消息相对容易验证真伪。
@rumour.app
#Traderumour
挖矿的小羊
--
有个朋友破产了,原因是10-11做多被爆了,完事币安给赔付了一些钱,拿着钱想要快速翻身,摸顶做空$ZEC 又被爆了 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态。币安赔付那点钱本来是救命稻草,结果又拿去梭哈了。 10-11那波多军被爆我能理解,但拿着赔付金去摸顶ZEC?这就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彻底 真正破产的不是账户,是心态。一爆再爆,基本上就是情绪化交易的典型下场。市场不会因为你急着翻身就给你机会,反而会把你最后一点本金也收走。 现在这种行情,做空本来就是逆势而为。ZEC这种老币种流动性差,一旦轧空起来根本没地方跑。你朋友这是用救济金去赌命,输了也是必然的。 看了下 Plasma 的数据,10 亿美金 TVL 排到 Pendle 生态第三,这个增长速度确实有点意思。 不过说实话,现在 DeFi TVL 的水分也不小,特别是这种收益聚合协议。真正的考验,还是看能不能在下轮熊市活下来。 毕竟上一轮,多少个号称创新的 DeFi 协议,最后都成了昙花一现。这波 Plasma 能走多远,还得看产品的实际价值捕获能力。 @Plasma $XPL #Plasma
有个朋友破产了,原因是10-11做多被爆了,完事币安给赔付了一些钱,拿着钱想要快速翻身,摸顶做空
$ZEC
又被爆了
这就是典型的赌徒心态。币安赔付那点钱本来是救命稻草,结果又拿去梭哈了。
10-11那波多军被爆我能理解,但拿着赔付金去摸顶ZEC?这就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彻底
真正破产的不是账户,是心态。一爆再爆,基本上就是情绪化交易的典型下场。市场不会因为你急着翻身就给你机会,反而会把你最后一点本金也收走。
现在这种行情,做空本来就是逆势而为。ZEC这种老币种流动性差,一旦轧空起来根本没地方跑。你朋友这是用救济金去赌命,输了也是必然的。
看了下 Plasma 的数据,10 亿美金 TVL 排到 Pendle 生态第三,这个增长速度确实有点意思。
不过说实话,现在 DeFi TVL 的水分也不小,特别是这种收益聚合协议。真正的考验,还是看能不能在下轮熊市活下来。
毕竟上一轮,多少个号称创新的 DeFi 协议,最后都成了昙花一现。这波 Plasma 能走多远,还得看产品的实际价值捕获能力。
@Plasma
$XPL
#Plasma
挖矿的小羊
--
这就是金本位思维和赌徒思维的区别。大资金玩确实心态容易崩,因为你还在用传统投资的心态看待这个PVP市场。 真正的玩法是:闲钱梭哈,大钱严格止损。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吃进利润不回吐,用赚来的钱去博更大的收益。你用闲钱的心态反而是对的,因为这个市场本质就是零和博弈。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真的把它当打牌,那就要接受打牌的规则。要么学会算牌,要么就纯粹娱乐。现在很多人既想要确定性,又想要爆发性收益,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市场不会因为你拿了大钱就对你温柔一点 看了下 Linea 的最新动态,这套代币经济学设计,确实有点意思。 Gas 销毁机制,类似以太坊的 EIP-1559,但在 L2 上实施。原生收益率,应该是质押奖励那套。机构资本进场,加上没有 VC 抛压。 这就像是把以太坊的通缩模型,搬到了 L2 生态。如果交易量起来了,销毁速度可能会超过增发。但关键还是看生态能不能起量。 毕竟,再好的飞轮设计,没有用户和交易量支撑,也转不起来。现在 L2 竞争这么激烈,Arbitrum、Optimism、Base 都在抢用户 。 Linea 背靠 ConsenSus,技术底子不差。但能不能在这波 L2 大战中突围,还得看产品和生态建设。 @LineaEth $LINEA #Linea
这就是金本位思维和赌徒思维的区别。大资金玩确实心态容易崩,因为你还在用传统投资的心态看待这个PVP市场。
真正的玩法是:闲钱梭哈,大钱严格止损。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吃进利润不回吐,用赚来的钱去博更大的收益。你用闲钱的心态反而是对的,因为这个市场本质就是零和博弈。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真的把它当打牌,那就要接受打牌的规则。要么学会算牌,要么就纯粹娱乐。现在很多人既想要确定性,又想要爆发性收益,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市场不会因为你拿了大钱就对你温柔一点
看了下 Linea 的最新动态,这套代币经济学设计,确实有点意思。
Gas 销毁机制,类似以太坊的 EIP-1559,但在 L2 上实施。原生收益率,应该是质押奖励那套。机构资本进场,加上没有 VC 抛压。
这就像是把以太坊的通缩模型,搬到了 L2 生态。如果交易量起来了,销毁速度可能会超过增发。但关键还是看生态能不能起量。
毕竟,再好的飞轮设计,没有用户和交易量支撑,也转不起来。现在 L2 竞争这么激烈,Arbitrum、Optimism、Base 都在抢用户
。
Linea 背靠 ConsenSus,技术底子不差。但能不能在这波 L2 大战中突围,还得看产品和生态建设。
@Linea.eth
$LINEA
#Linea
挖矿的小羊
--
不得不说的一件事,牛市可能基本结束了。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存量博弈:新资金不进场,老韭菜互相收割。 你看现在的项目,要么是纯粹的PVP游戏,要么就是各种花里胡哨的概念包装。真正有价值创新的项目少得可怜,大部分都在吃老本。 市场情绪也很明显:散户开始怀疑人生,机构在悄悄撤退,只有一些死硬的信仰者还在那里喊单。这种时候谁还敢说牛市继续? 不过话说回来,熊市才是真正考验项目和玩家的时候。那些靠炒作起来的垃圾会被清理干净,真正有实力的才能活下来。 看了下 Morpho 这个表态,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 说企业开始把加密货币当基础设施升级,而不是投机工具,这判断可能还为时过早。现实是,大部分企业接触加密货币,还是从财务投资角度出发的。 就像微策略这种,本质上还是在做杠杆囤币的生意。真正把区块链当作业务基础设施的企业,数量确实在增长,但规模和影响力,距离主流采用还有很长路要走。 不过有一点说得对,监管态度确实在转变。特别是美国这边,从之前的严防死守,到现在逐步开放 ETF 和相关产品。这个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 但要说加密货币彻底脱离投机属性,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漫长得多。毕竟,波动性和投机性,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市场活力的来源。 @MorphoLabs $MORPHO #Morpho
不得不说的一件事,牛市可能基本结束了。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存量博弈:新资金不进场,老韭菜互相收割。
你看现在的项目,要么是纯粹的PVP游戏,要么就是各种花里胡哨的概念包装。真正有价值创新的项目少得可怜,大部分都在吃老本。
市场情绪也很明显:散户开始怀疑人生,机构在悄悄撤退,只有一些死硬的信仰者还在那里喊单。这种时候谁还敢说牛市继续?
不过话说回来,熊市才是真正考验项目和玩家的时候。那些靠炒作起来的垃圾会被清理干净,真正有实力的才能活下来。
看了下 Morpho 这个表态,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
说企业开始把加密货币当基础设施升级,而不是投机工具,这判断可能还为时过早。现实是,大部分企业接触加密货币,还是从财务投资角度出发的。
就像微策略这种,本质上还是在做杠杆囤币的生意。真正把区块链当作业务基础设施的企业,数量确实在增长,但规模和影响力,距离主流采用还有很长路要走。
不过有一点说得对,监管态度确实在转变。特别是美国这边,从之前的严防死守,到现在逐步开放 ETF 和相关产品。这个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
但要说加密货币彻底脱离投机属性,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漫长得多。毕竟,波动性和投机性,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市场活力的来源。
@Morpho Labs 🦋
$MORPHO
#Morpho
挖矿的小羊
--
一个残酷的事实:亏80%需要涨400%才能回本。 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已经崩了,要么割肉离场,要么死扛到底变成信仰充值。真正能在-80%的位置继续加仓摊薄成本的,基本上都是老韭菜进化来的。 市场就是这样设计的:让你在最痛苦的时候做出最错误的决定。亏80%的时候恰恰是应该思考项目基本面的时候,而不是纠结账面数字。 当然,前提是你买的不是空气币。如果是纯PVP的meme,那-80%基本就是归零预告片了 看了下 Spectra Finance 在 Hemi 上的这个动作,似乎是想把比特币和 EVM 的收益策略打通。固定收益率策略,这个概念在传统 DeFi 里已经很成熟了。 不过,比特币生态做 DeFi,总感觉还是有点别扭。虽然技术上可行,但用户接受度如何,还得观察。毕竟比特币用户,大多数还是偏保守的囤币党。 这波 BTC Layer2 的叙事,每家都在找自己的差异化。Hemi 主打的是不放弃 DeFi 基础设施,但能否真正吸引到足够的流动性,才是关键。 @Hemi $HEMI #Hemi
一个残酷的事实:亏80%需要涨400%才能回本。
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心态已经崩了,要么割肉离场,要么死扛到底变成信仰充值。真正能在-80%的位置继续加仓摊薄成本的,基本上都是老韭菜进化来的。
市场就是这样设计的:让你在最痛苦的时候做出最错误的决定。亏80%的时候恰恰是应该思考项目基本面的时候,而不是纠结账面数字。
当然,前提是你买的不是空气币。如果是纯PVP的meme,那-80%基本就是归零预告片了
看了下 Spectra Finance 在 Hemi 上的这个动作,似乎是想把比特币和 EVM 的收益策略打通。固定收益率策略,这个概念在传统 DeFi 里已经很成熟了。
不过,比特币生态做 DeFi,总感觉还是有点别扭。虽然技术上可行,但用户接受度如何,还得观察。毕竟比特币用户,大多数还是偏保守的囤币党。
这波 BTC Layer2 的叙事,每家都在找自己的差异化。Hemi 主打的是不放弃 DeFi 基础设施,但能否真正吸引到足够的流动性,才是关键。
@Hemi
$HEMI
#Hemi
挖矿的小羊
--
美国政府关门已经一个月了这事儿真的很搞笑:一边说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一边连基本的预算都搞不定。川普现在四处开会,基本上就是在为自己的政治遗产做最后的包装。 这种级别的政治闹剧,放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反正印钞机还在转,债务上限还能再提。真正受影响的还是普通人,政客们照样拿工资开会。 市场倒是很诚实:美债收益率该涨还涨,美元该强还强。资本不care你政府关不关门,只要Fed的政策预期还在那里。 Polygon 又在搞新概念了,这次是 Pi Squared 的 FastSet,号称无限扩容的去中心化支付网络。 看起来,他们想绕过区块链的全序问题,用并行结算来解决吞吐量瓶颈。100 毫秒内确认,听起来很美好。 但这种技术路线,似乎每年都有几个项目在吹。真正的问题是,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个不可能三角,到底能不能被真正突破。 就像当年 Solana 也说自己解决了扩容问题,结果还是经常宕机。FastSet 能不能经受住真实环境的考验,还得看实际表现。 不过 Polygon 作为赞助商参与,说明他们对这个方向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支付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0xPolygon #Polygon $POL
美国政府关门已经一个月了这事儿真的很搞笑:一边说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一边连基本的预算都搞不定。川普现在四处开会,基本上就是在为自己的政治遗产做最后的包装。
这种级别的政治闹剧,放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反正印钞机还在转,债务上限还能再提。真正受影响的还是普通人,政客们照样拿工资开会。
市场倒是很诚实:美债收益率该涨还涨,美元该强还强。资本不care你政府关不关门,只要Fed的政策预期还在那里。
Polygon 又在搞新概念了,这次是 Pi Squared 的 FastSet,号称无限扩容的去中心化支付网络。
看起来,他们想绕过区块链的全序问题,用并行结算来解决吞吐量瓶颈。100 毫秒内确认,听起来很美好。
但这种技术路线,似乎每年都有几个项目在吹。真正的问题是,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个不可能三角,到底能不能被真正突破。
就像当年 Solana 也说自己解决了扩容问题,结果还是经常宕机。FastSet 能不能经受住真实环境的考验,还得看实际表现。
不过 Polygon 作为赞助商参与,说明他们对这个方向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支付赛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Polygon
#Polygon
$POL
挖矿的小羊
--
真的,这波隐私币的暴涨基本上就是恐慌情绪的直接反应。美国政府没收12万个比特币,本质上再次证明了一个残酷现实:链上透明度在某些时候就是双刃剑。 市场不傻,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当政府可以轻松追踪和冻结资产时,隐私保护就成了刚需。XMR、ZEC这些老牌隐私币瞬间被重新定价,不是没道理的。 但说实话,这种暴涨更多是情绪驱动,而不是基本面改善。隐私币面临的监管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真正的博弈在于:市场对隐私的需求 vs 监管的打击力度,谁更强势。 我的判断是短期炒作居多,长期看还得回归技术和应用本身。毕竟恐慌买入从来不是可持续的投资逻辑。 看了下 Rumour.app 的概念,似乎是把传言变成可交易资产的平台。这个想法挺有意思,毕竟币圈本来就是传言满天飞的地方。 想象一下,如果当初"以太坊要合并"这个传言,能在 Rumour 上交易,那些早期相信的人,应该能赚得盆满钵满。就像当年 DeFi 还只是个概念时,大家都在传"去中心化金融要颠覆传统银行",结果真的成了现实。 我觉得这平台最大的价值,可能是让信息不对称变成可量化的投资机会。比如某个 KOL 在私下聚会提到"某公链要和大厂合作",这种传言如果能上 Rumour 交易,就相当于给市场情绪定了价。 不过说实话,这也挺危险的。传言交易本质上就是在赌概率,一不小心就变成纯粹的投机游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确实能让早期信息的价值最大化,让那些有独到眼光的人,提前布局获得回报。 @trade_rumour #Traderumour
真的,这波隐私币的暴涨基本上就是恐慌情绪的直接反应。美国政府没收12万个比特币,本质上再次证明了一个残酷现实:链上透明度在某些时候就是双刃剑。
市场不傻,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当政府可以轻松追踪和冻结资产时,隐私保护就成了刚需。XMR、ZEC这些老牌隐私币瞬间被重新定价,不是没道理的。
但说实话,这种暴涨更多是情绪驱动,而不是基本面改善。隐私币面临的监管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真正的博弈在于:市场对隐私的需求 vs 监管的打击力度,谁更强势。
我的判断是短期炒作居多,长期看还得回归技术和应用本身。毕竟恐慌买入从来不是可持续的投资逻辑。
看了下 Rumour.app 的概念,似乎是把传言变成可交易资产的平台。这个想法挺有意思,毕竟币圈本来就是传言满天飞的地方。
想象一下,如果当初"以太坊要合并"这个传言,能在 Rumour 上交易,那些早期相信的人,应该能赚得盆满钵满。就像当年 DeFi 还只是个概念时,大家都在传"去中心化金融要颠覆传统银行",结果真的成了现实。
我觉得这平台最大的价值,可能是让信息不对称变成可量化的投资机会。比如某个 KOL 在私下聚会提到"某公链要和大厂合作",这种传言如果能上 Rumour 交易,就相当于给市场情绪定了价。
不过说实话,这也挺危险的。传言交易本质上就是在赌概率,一不小心就变成纯粹的投机游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确实能让早期信息的价值最大化,让那些有独到眼光的人,提前布局获得回报。
@rumour.app
#Traderumour
挖矿的小羊
--
我见过太多人在这个圈子里被各种"老师"、"大V"噶了一轮又一轮,还觉得是自己悟性不够。 其实这就像是,你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大妈天天跟你说"这菜新鲜得很,刚从地里摘的",你听多了就知道,她说这话的的不是让你了解菜的品质,而是让你掏钱。 币圈那些"老师"也一样,他们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靠预测准确赚钱,而是靠你相信他们的预测赚钱。这个逻辑想明白了,就不会再被割。 真的,现在这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缺机会,而是信息污染太严重。每个人都在包装自己的"成功学",什么web3革命、去中心化未来,说得天花乱坠,本质还是想从你口袋里掏钱。 我一直说:这个圈子里真正赚钱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免费教你怎么赚钱。那些天天直播、发群、搞培训的,十有八九是在卖铲子给淘金者。 🔥 当前行情指南(2025躺赚版) $BTC :昨天白天行情横盘为主,周末行情基本都是这样,日线修复的话还是依旧看好11月的行情。 $BNB :出货的人太多了,弱的很,launchpool锁仓了这么多币都还在跌!是谁在出货?好难猜啊 $ETH :3800上方震荡,排队质押出来的以太坊目前244万个,11月务必清仓! 昨日一些重要资讯: 1. 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3816.7亿美元 2. 下周宏观展望:非农“隐身”、关税案受审,黄金进入季节强势时刻 3. Zcash(ZEC)市值突破70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说回今天的每日BTC技术面行情分析,从K线上看,1小时级别横盘,4小时级别横盘,12小时级别下跌,日线级别下跌,日内压力113000,支撑位106500美元。 免责声明:个人操作日记,非投资建议!本文自带50%反指Buff,被市场打脸别找我 #币安Launchpool上线KITE
我见过太多人在这个圈子里被各种"老师"、"大V"噶了一轮又一轮,还觉得是自己悟性不够。
其实这就像是,你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大妈天天跟你说"这菜新鲜得很,刚从地里摘的",你听多了就知道,她说这话的的不是让你了解菜的品质,而是让你掏钱。
币圈那些"老师"也一样,他们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靠预测准确赚钱,而是靠你相信他们的预测赚钱。这个逻辑想明白了,就不会再被割。
真的,现在这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缺机会,而是信息污染太严重。每个人都在包装自己的"成功学",什么web3革命、去中心化未来,说得天花乱坠,本质还是想从你口袋里掏钱。
我一直说:这个圈子里真正赚钱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免费教你怎么赚钱。那些天天直播、发群、搞培训的,十有八九是在卖铲子给淘金者。
🔥 当前行情指南(2025躺赚版)
$BTC
:昨天白天行情横盘为主,周末行情基本都是这样,日线修复的话还是依旧看好11月的行情。
$BNB
:出货的人太多了,弱的很,launchpool锁仓了这么多币都还在跌!是谁在出货?好难猜啊
$ETH
:3800上方震荡,排队质押出来的以太坊目前244万个,11月务必清仓!
昨日一些重要资讯:
1. 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3816.7亿美元
2. 下周宏观展望:非农“隐身”、关税案受审,黄金进入季节强势时刻
3. Zcash(ZEC)市值突破70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说回今天的每日BTC技术面行情分析,从K线上看,1小时级别横盘,4小时级别横盘,12小时级别下跌,日线级别下跌,日内压力113000,支撑位106500美元。
免责声明:个人操作日记,非投资建议!本文自带50%反指Buff,被市场打脸别找我
#币安Launchpool上线KITE
挖矿的小羊
--
打交易赛容易封号?! $BNB
打交易赛容易封号?!
$BNB
挖矿的小羊
--
如果你用 5 万美金在 $30 做多 $ZEC , 涨到 $300,你赚了 45 万美金 但如果你用同样的 5 万美金在 $300 做空它,跌到 $30,你只赚 4.5 万美金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做多和做空根本不是对称游戏。 做多的上限是无穷大,做空的上限是100%。ZEC从30到300是10倍,从300到30只是90%的跌幅。这个数学常识,真的很多人不懂。 所以聪明钱永远是逢低做多,而不是追高做空。熊市抄底的收益率天花板,远高于牛市顶部做空。 场给散户的最大陷阱就是:让你在高位觉得做空很安全,在低位觉得做多很危险。但现实恰恰相反,高位做空风险无限,低位做多才是真正的不对称收益。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巴菲特说"时间是优秀公司的朋友":因为优秀资产长期只有一个方向。 看了下 Plasma 的这个集成消息,似乎又是一个专注 USDT 支付网络的项目。 从技术角度来说,全球模的 USDT 支付确实是个刚需。特别是在跨境支付这块,传统银行系统效率低,成本高。 不过现在做支付的项目太多了,从 Lightning Network 到各种 Layer2,竞争激烈。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而不是又一个概念炒作。 Nansen 的数据监控倒是个不错的加分项,至少让大家能看到链上的真实使用情况。毕竟现在太多项目都是纸面数据好看,实际用量惨淡。 拭目以待吧,看看这个 Plasma 能不能在支付赛道杀出重围。 @Plasma $XPL #Plasma
如果你用 5 万美金在 $30 做多
$ZEC
, 涨到 $300,你赚了 45 万美金
但如果你用同样的 5 万美金在 $300 做空它,跌到 $30,你只赚 4.5 万美金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做多和做空根本不是对称游戏。
做多的上限是无穷大,做空的上限是100%。ZEC从30到300是10倍,从300到30只是90%的跌幅。这个数学常识,真的很多人不懂。
所以聪明钱永远是逢低做多,而不是追高做空。熊市抄底的收益率天花板,远高于牛市顶部做空。
场给散户的最大陷阱就是:让你在高位觉得做空很安全,在低位觉得做多很危险。但现实恰恰相反,高位做空风险无限,低位做多才是真正的不对称收益。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巴菲特说"时间是优秀公司的朋友":因为优秀资产长期只有一个方向。
看了下 Plasma 的这个集成消息,似乎又是一个专注 USDT 支付网络的项目。
从技术角度来说,全球模的 USDT 支付确实是个刚需。特别是在跨境支付这块,传统银行系统效率低,成本高。
不过现在做支付的项目太多了,从 Lightning Network 到各种 Layer2,竞争激烈。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而不是又一个概念炒作。
Nansen 的数据监控倒是个不错的加分项,至少让大家能看到链上的真实使用情况。毕竟现在太多项目都是纸面数据好看,实际用量惨淡。
拭目以待吧,看看这个 Plasma 能不能在支付赛道杀出重围。
@Plasma
$XPL
#Plasma
挖矿的小羊
--
真正的交易高手都知道:市场里最贵的不是机会成本,而是时间成本。每个人都想着梭哈一把财富自由,结果基本上都是爆仓收场。 我见过太多所谓的"天才交易员",前三个月收益率300%,第四个月直接归零。为什么?因为他们把交易当成了D博,而不是一门手艺。 真正的复利增长是什么概念:年化30%持续十年,1万变成138万。但绝大多数人宁愿去追求一个月翻十倍的神话,然后在下个月把本金都亏光。 市场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熬得住寂寞的笨人。慢就是快这句话,只有真正在市场里交过学费的人才懂。 Linea 最近的这波营销,似乎在对标机构需求。 100% 兼容以太坊,加上 zkEVM 技术栈,确实是个不错的卖点。但问题是,现在 L2 赛道已经很拥挤了。 Arbitrum、Optimism、Polygon 都在争夺机构客户,Linea 想要突围,光靠技术优势可能不够。 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拿到大客户的真实应用场景。毕竟机构最在乎的,不是你的技术多先进,而是合规性和稳定性。 这就像当年公链大战一样,最后胜出的,往往不是技术最牛的那个。 @LineaBuild #Linea $LINEA
真正的交易高手都知道:市场里最贵的不是机会成本,而是时间成本。每个人都想着梭哈一把财富自由,结果基本上都是爆仓收场。
我见过太多所谓的"天才交易员",前三个月收益率300%,第四个月直接归零。为什么?因为他们把交易当成了D博,而不是一门手艺。
真正的复利增长是什么概念:年化30%持续十年,1万变成138万。但绝大多数人宁愿去追求一个月翻十倍的神话,然后在下个月把本金都亏光。
市场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熬得住寂寞的笨人。慢就是快这句话,只有真正在市场里交过学费的人才懂。
Linea 最近的这波营销,似乎在对标机构需求。
100% 兼容以太坊,加上 zkEVM 技术栈,确实是个不错的卖点。但问题是,现在 L2 赛道已经很拥挤了。
Arbitrum、Optimism、Polygon 都在争夺机构客户,Linea 想要突围,光靠技术优势可能不够。
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拿到大客户的真实应用场景。毕竟机构最在乎的,不是你的技术多先进,而是合规性和稳定性。
这就像当年公链大战一样,最后胜出的,往往不是技术最牛的那个。
@LineaBuild
#Linea
$LINEA
挖矿的小羊
--
经典的成功学模板:研究挣钱、看透人性、培养耐心、持续学习、重视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基本上就是废话文学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现实是什么?在Web3这个PVP世代,你研究再多人性,该被CTO还是会被CTO。市场不会因为你有耐心就给你机会,该轧空的时候照样轧空。 巴菲特那套价值投资在传统市场或许有效,但放到加密货币这里就是另一回事了。这里讲的是流动性、是叙事、是情绪。你耐心持有一个垃圾币三年,最后可能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我更相信的是:严格金本位,吃进利润不回吐。市场给你机会的时候要敢于all in,亏损的时候要果断止损。这比什么研究人性、培养耐心实用多了 Stable的7.75亿预存款直接砸向Morpho,这种体量已经不是简单的DeFi布局了。 Gauntlet策展的金库分配策略,基本上就是把传统机构资金DeFi包装一遍。真正有意思的是:这么大的资金为什么选择预存款模式?要么是对Morpho的收益预期极其乐观,要么就是在为某种更大的叙事做铺垫。 这种级别的资金流入,对整个借贷市场的利率曲线影响会很直接。不过话说回来,机构玩家进场的方式越来越像是在做市场教育,而不是纯粹的套利。 @MorphoLabs $MORPHO #Morph
经典的成功学模板:研究挣钱、看透人性、培养耐心、持续学习、重视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基本上就是废话文学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现实是什么?在Web3这个PVP世代,你研究再多人性,该被CTO还是会被CTO。市场不会因为你有耐心就给你机会,该轧空的时候照样轧空。
巴菲特那套价值投资在传统市场或许有效,但放到加密货币这里就是另一回事了。这里讲的是流动性、是叙事、是情绪。你耐心持有一个垃圾币三年,最后可能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我更相信的是:严格金本位,吃进利润不回吐。市场给你机会的时候要敢于all in,亏损的时候要果断止损。这比什么研究人性、培养耐心实用多了
Stable的7.75亿预存款直接砸向Morpho,这种体量已经不是简单的DeFi布局了。
Gauntlet策展的金库分配策略,基本上就是把传统机构资金DeFi包装一遍。真正有意思的是:这么大的资金为什么选择预存款模式?要么是对Morpho的收益预期极其乐观,要么就是在为某种更大的叙事做铺垫。
这种级别的资金流入,对整个借贷市场的利率曲线影响会很直接。不过话说回来,机构玩家进场的方式越来越像是在做市场教育,而不是纯粹的套利。
@Morpho Labs 🦋
$MORPHO
#Morph
挖矿的小羊
--
我认识个哥们,2021年牛市冲进来,十几万本金,结果追了三十多个项目,最后只剩两个没归零。那年他天天喊All in 下一个百倍,结果现在成了群里专门提醒大家别冲太猛的人。 本金不大,胆子不小,最后被现实教育得服服帖帖。 说实话,币圈最大的问题不是项目方跑路,而是散户总觉得自己是那个例外。看到别人晒收益截图就觉得自己也能复制,结果发现人家晒的是万分之一的成功,你踩的是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坑。 现在这轮行情,我看到太多人又开始喊"这次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吗?市场的底层逻辑从来没变过:大部分人注定是接盘侠,少数人拿走大部分利润。 活下来比翻倍重要。但问题是大部分人连什么叫"活下来"都搞不清楚。他们以为不爆仓就是活着,其实资金被稀释到连手续费都付不起的时候,和死了没什么区别。 下轮牛市谁能上车?不是那些现在还在梭哈的,而是那些现在在默默积累筹码的。 看了下 Hemi 的经济模型,似乎是想做比特币 DeFi 的 Curve 模式。 第一阶段已经上线,协议费用转换成 HEMI 和 hemiBTC,分发给 veHEMI 质押者,还有销毁机制。这个设计,有点像 Convex 当年对 Curve 做的那套玩法。 后续阶段引入协议自有流动性,提供持续收益,还有 hemiBTC 质押系统。听起来是想建立一个自循环的经济飞轮。 问题是,比特币 DeFi 生态现在还很早期,用户基数和 TVL 都不够大。协议费用能否支撑起这套复杂的代币经济学,还得看实际数据。 不过方向是对的,比特币生态确实需要这样的基础设施。就看 Hemi 能不能在竞争中跑出来了。 @Hemi $HEMI #Hemi
我认识个哥们,2021年牛市冲进来,十几万本金,结果追了三十多个项目,最后只剩两个没归零。那年他天天喊All in 下一个百倍,结果现在成了群里专门提醒大家别冲太猛的人。
本金不大,胆子不小,最后被现实教育得服服帖帖。
说实话,币圈最大的问题不是项目方跑路,而是散户总觉得自己是那个例外。看到别人晒收益截图就觉得自己也能复制,结果发现人家晒的是万分之一的成功,你踩的是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坑。
现在这轮行情,我看到太多人又开始喊"这次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吗?市场的底层逻辑从来没变过:大部分人注定是接盘侠,少数人拿走大部分利润。
活下来比翻倍重要。但问题是大部分人连什么叫"活下来"都搞不清楚。他们以为不爆仓就是活着,其实资金被稀释到连手续费都付不起的时候,和死了没什么区别。
下轮牛市谁能上车?不是那些现在还在梭哈的,而是那些现在在默默积累筹码的。
看了下 Hemi 的经济模型,似乎是想做比特币 DeFi 的 Curve 模式。
第一阶段已经上线,协议费用转换成 HEMI 和 hemiBTC,分发给 veHEMI 质押者,还有销毁机制。这个设计,有点像 Convex 当年对 Curve 做的那套玩法。
后续阶段引入协议自有流动性,提供持续收益,还有 hemiBTC 质押系统。听起来是想建立一个自循环的经济飞轮。
问题是,比特币 DeFi 生态现在还很早期,用户基数和 TVL 都不够大。协议费用能否支撑起这套复杂的代币经济学,还得看实际数据。
不过方向是对的,比特币生态确实需要这样的基础设施。就看 Hemi 能不能在竞争中跑出来了。
@Hemi
$HEMI
#Hemi
挖矿的小羊
--
真的,山寨的插针基本上就是家常便饭。10%20%算什么?我见过一天内70%的插针,第二天又拉回来的。 关键不是能不能扛住,而是你的仓位管理做得怎么样。如果你满仓梭哈,别说20%,5%都能让你睡不着觉。但如果你只用闲钱的20%在玩,那插针就是捡便宜货的机会。 现在这个市场,插针其实是清洗杠杆的必要手段。庄家不会让散户轻松赚钱的,特别是那些开了高倍数合约的韭菜。山寨的流动性本来就差,拉插针比拉盘容易多了。 我的策略很简单:严格金本位,吃进利润不回吐。涨了就分批减仓,跌了就分批加仓。这样插针来了,你不但不慌,还会感谢市场给你上车机会 看了下 Polygon 这个案例,印度阿姆拉瓦蒂市选择用区块链存储政府记录。 这就像把政府档案从纸质版,升级到了不可篡改的数字版本。传统方式确实容易出问题,纸张会烧毁,服务器会崩溃,官员还可能搞丢文件。 但说实话,政府采用区块链,更多是象征意义。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普通民众感受到这种透明度的改变。毕竟大部分人,并不会去主动查询政府记录。 不过这对 Polygon 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政府背书案例。类似的还有迪拜、爱沙尼亚这些地方的数字政府项目。 关键是看后续的实际应用效果,会不会真的提升政府效率。 @0xPolygon #Polygon $POL
真的,山寨的插针基本上就是家常便饭。10%20%算什么?我见过一天内70%的插针,第二天又拉回来的。
关键不是能不能扛住,而是你的仓位管理做得怎么样。如果你满仓梭哈,别说20%,5%都能让你睡不着觉。但如果你只用闲钱的20%在玩,那插针就是捡便宜货的机会。
现在这个市场,插针其实是清洗杠杆的必要手段。庄家不会让散户轻松赚钱的,特别是那些开了高倍数合约的韭菜。山寨的流动性本来就差,拉插针比拉盘容易多了。
我的策略很简单:严格金本位,吃进利润不回吐。涨了就分批减仓,跌了就分批加仓。这样插针来了,你不但不慌,还会感谢市场给你上车机会
看了下 Polygon 这个案例,印度阿姆拉瓦蒂市选择用区块链存储政府记录。
这就像把政府档案从纸质版,升级到了不可篡改的数字版本。传统方式确实容易出问题,纸张会烧毁,服务器会崩溃,官员还可能搞丢文件。
但说实话,政府采用区块链,更多是象征意义。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普通民众感受到这种透明度的改变。毕竟大部分人,并不会去主动查询政府记录。
不过这对 Polygon 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政府背书案例。类似的还有迪拜、爱沙尼亚这些地方的数字政府项目。
关键是看后续的实际应用效果,会不会真的提升政府效率。
@Polygon
#Polygon
$POL
挖矿的小羊
--
为啥上个月270分,一个空投也没领,今天也给封号了呢? $BNB
为啥上个月270分,一个空投也没领,今天也给封号了呢?
$BNB
挖矿的小羊
--
币安最新版3.5.3在充币界面正式支持中文输入法! 可是目前币安还没有任何一个中文现货,那为什么要突然支持中文输入法呢? 你们说这是要干嘛呀,好难猜啊!! 这基本上就是在为某些"特殊时刻"做技术准备,真正值钱的从来不是技术更新本身,而是背后的市场预期。 看了下 Rumour.app,这个概念挺有意思的。把传闻直接做成交易标的,相当于把消息面的博弈,变成了可量化的金融产品。 这就像以前我们在群里讨论个项目可能和大厂合作,现在可以直接开个盘让大家用钱投票。传闻的真假,交给市场来验证,挺符合加密圈的玩法。 不过说实话,这种模式容易被操控。毕竟传闻的源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项目方自己放风,再去做多自己的传闻,这个套利空间就很大了。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可能是那些技术升级的传闻。比如某条链要上线新功能,或者某个协议要发币,这些相对客观一些。至于那些合作传闻,水分太大。 话说回来,Altlayer 做这个,似乎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态找新的流量入口。毕竟现在 L2 赛道竞争激烈,需要一些差异化的产品来吸引用户。 @trade_rumour #Traderumour
币安最新版3.5.3在充币界面正式支持中文输入法!
可是目前币安还没有任何一个中文现货,那为什么要突然支持中文输入法呢?
你们说这是要干嘛呀,好难猜啊!!
这基本上就是在为某些"特殊时刻"做技术准备,真正值钱的从来不是技术更新本身,而是背后的市场预期。
看了下 Rumour.app,这个概念挺有意思的。把传闻直接做成交易标的,相当于把消息面的博弈,变成了可量化的金融产品。
这就像以前我们在群里讨论个项目可能和大厂合作,现在可以直接开个盘让大家用钱投票。传闻的真假,交给市场来验证,挺符合加密圈的玩法。
不过说实话,这种模式容易被操控。毕竟传闻的源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项目方自己放风,再去做多自己的传闻,这个套利空间就很大了。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可能是那些技术升级的传闻。比如某条链要上线新功能,或者某个协议要发币,这些相对客观一些。至于那些合作传闻,水分太大。
话说回来,Altlayer 做这个,似乎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态找新的流量入口。毕竟现在 L2 赛道竞争激烈,需要一些差异化的产品来吸引用户。
@rumour.app
#Traderumour
挖矿的小羊
--
这就是标准的韭菜心态啊。真的,币安又不是你家开的慈善机构。 撸毛党和MEME玩家的逻辑基本上是:我买了你就必须上,我撸了你就必须给我变现渠道。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幼稚。币安上币有自己的标准和节奏,不是看你嗓门大就给你上的。 最搞笑的是,平时都在喊去中心化,一到要变现的时候就指望中心化交易所救命😂 真正懂市场的人都知道:流动性溢价是博弈的结果,不是你应得的权利。占不到便宜就骂街,这种行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格局太小,心态太急。 市场不欠任何人什么,包括币安。 看了下 Plasma 的数据,三周内存款破 100 亿美金,这个速度确实夸张。 不过这波新链的崛起,似乎都有个共同点:从第一天就集成 LayerZero 做链基础设施。就像当年 DeFi 夏天,大家都在抢 Uniswap 的流动性挖矿一样。 现在的逻辑变成了,资本流动性 = 跨链互操作性。没有 LayerZero 这种底层协议,单链生态再牛,也很难快速聚集这么大规模的资金。 这就像修高速公路,你的城市再繁华,没有连接外界的快速通道,资本也进不来。Plasma 算是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 @Plasma $XPL #Plasma
这就是标准的韭菜心态啊。真的,币安又不是你家开的慈善机构。
撸毛党和MEME玩家的逻辑基本上是:我买了你就必须上,我撸了你就必须给我变现渠道。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幼稚。币安上币有自己的标准和节奏,不是看你嗓门大就给你上的。
最搞笑的是,平时都在喊去中心化,一到要变现的时候就指望中心化交易所救命😂
真正懂市场的人都知道:流动性溢价是博弈的结果,不是你应得的权利。占不到便宜就骂街,这种行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格局太小,心态太急。
市场不欠任何人什么,包括币安。
看了下 Plasma 的数据,三周内存款破 100 亿美金,这个速度确实夸张。
不过这波新链的崛起,似乎都有个共同点:从第一天就集成 LayerZero 做链基础设施。就像当年 DeFi 夏天,大家都在抢 Uniswap 的流动性挖矿一样。
现在的逻辑变成了,资本流动性 = 跨链互操作性。没有 LayerZero 这种底层协议,单链生态再牛,也很难快速聚集这么大规模的资金。
这就像修高速公路,你的城市再繁华,没有连接外界的快速通道,资本也进不来。Plasma 算是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
@Plasma
$XPL
#Plasma
登录解锁更多内容
登录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
注册
登录
热门话题
币安Launchpool上线KITE
920,826 次浏览
3,577 人讨论中
巨鲸动向
33.8M 次浏览
43,723 人讨论中
美联储降息
4.2M 次浏览
7,311 人讨论中
查看更多
实时新闻
大额投资者新增HYPE多单,总持仓价值达3.77亿美元
--
币安 Alpha 现已上线 Lit Protocol(LITKEY),向符合条件用户发放 250 个 LITKEY 代币空投
--
伊朗非法加密货币挖矿设备占比超过95%
--
加密分析师指出 ETH 关键需求区为 3120 美元
--
ETH 价格波动或引发 9.31 亿美元清算
--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KITE挖矿数据#挖矿算力 24.5个BNB 挖了32个小时 产出114个$KITE 按目前0.14的代币价值 11
轻舟财富日记
官方通报,于谦占股公司被恢复执行111万元
唐华斑竹
我眼睁睁看着5000元被抢走!揭开区块链‘偷钱’的隐形黑手——MEV
链上黄埔生
空投最新预告 11月2日预计上线2个空投活动:其一为昨日遗留的bay“剩饭空投”,投放时间定在上午10点,价值约40U
币圈小白引路人
马斯克 “弃币破圈”:狗狗币陷 11 个月沉默生死局,X Chat 携 300 亿估值成新财富风口?
加密老牛-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Cookie偏好设置
平台条款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