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寄6.5萬封催促函,給加密逃稅嫌疑者

英國政府開始嚴抓加密投資人逃漏稅?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在 2024-25 稅務年度,向涉嫌拖欠加密貨幣稅款的個人發出了近 65,000 封催促信(Nudge Letters)。

據了解,該年度的催促信數量,相較於前一年度的 27,700 封增加了一倍多。這些信是稅務機關展開正式調查前,提醒投資人主動申報並繳納任何可能遺漏的稅款。

英國加密投資人700萬,稅務合規成焦點

根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數據,目前約有 700 萬英國成年人持有加密資產,高於 2021 年的 220 萬人。《金融時報》指出,截至 2025 年 10 月初的兩年內,比特幣價格飆升了 315%,潛在的未稅收益相當可觀。

提交資訊公開請求的會計師事務所 UHY Hacker Young 合夥人 Neela Chauhan 表示:「加密貨幣的稅務規則相當複雜,現在有大量交易者不明白,即使只是將一種代幣換成另一種代幣,也會觸發資本利得稅。」

Chauhan 也提到,有些加密交易者甚至從根本上反對為其收益繳稅。

稅務機關天羅地網,交易所數據交換將上路

英國的加密投資人想規避稅務,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Chauhan 警告,HMRC 目前已直接從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獲取數據,這有助於當局了解人們是否遵守稅法。

會計師事務所 Price Bailey 稅務調查合夥人 Andrew Park 也表示,英國稅務局多年來一直與美國國稅局(IRS)等其他稅務機關密切合作,以獲取和分析交易所的交易數據。

而從 2026 年開始,HMRC 將可透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導的加密資產報告框架(CARF),自動從更多全球交易所接收數據。

Park 補充說,許多納稅人可能已經意識到巨額收益將帶來高額稅單,但如果你因為加密投資而產生巨大虧損,也要記得保留紀錄以申請損失並抵銷未實現收益。

各國監管態度不一,台灣課稅規範已出爐

據《Cointelegraph》報導,美國國會議員正在探討更新加密稅收政策,包括是否對小額交易(如 300 美元以下)免徵資本利得稅,以及如何處理質押獎勵。

與此同時,韓國國稅廳(NTS)也加強監管力道,警告即使儲存在冷錢包中的資產,如果與逃稅掛鉤,也將被查封。

在台灣,財政部已於今年 1 月向立法院提交「加密貨幣所得課稅規定」書面報告,主要將虛擬通貨分為「具證券性質」和「非證券性質」兩類。

目前金管會尚未將比特幣、以太幣等常見加密貨幣歸類為證券。因此,個人納稅人非以營利為目的、非經常性地交易非證券性質虛擬資產,所產生的獲利屬於「財產交易所得」。計算方式為賣出價格減去買入成本及相關費用,差額應併入個人的綜合所得中繳稅。

睦章管顧創辦人鄭學豐律師提醒,投資人應盡可能保留所有交易紀錄,並可考慮利用海外所得免稅額度進行合法節稅。

詳細內容:
台灣加密貨幣報稅攻略系列專題:律師解答常見稅務問題

『炒幣別想逃漏稅?英國寄6.5萬封信給加密逃稅嫌犯,台灣也提出課稅規範』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