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ASTER 为代表的竞争加剧,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PerpDEX)赛道出现了“剧烈洗牌”。曾经稳居头部的 #Hyperliquid ,正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份额下降、新对手不断崛起、用户偏好快速迁移。
在高频、高杠杆的永续合约交易世界里,护城河并不只是“技术快一点”这么简单。Hyperliquid 的优势,正在面临多重考验。
1. 技术护城河正在被蚕食
Hyperliquid 的初始爆点是“高性能链 + 全链上订单簿”,在去中心化环境下实现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深度和撮合速度。
这种架构带来了巨大的领先优势:低延迟、零 gas、深流动性、专业交易者友好。
但随着基础设施的成熟,新的对手(如 Aster)正在迅速追平技术差距:
跨链多部署、Pro + Simple 双模式,一样在提升用户体验。
隐藏订单、超高杠杆、收益型保证金等新玩法,吸引了大量流量和做市商。
单日交易量在部分时段已经超过 Hyperliquid。
当核心技术不再是稀缺品,护城河就需要靠其他维度来构建。
2. 生态扩展:Hyperliquid 的“第二曲线”
面对竞争,Hyperliquid 始终并没有停下扩展步伐。它推出了:
HIP-3 无许可永续市场:降低上新门槛,吸引长尾资产。
原生稳定币 USDH:希望形成交易、借贷、清算的自循环。
生态协同项目:Kinetiq、Pendle、HyperLend、Based 等,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 DeFi 堆栈。
这些动作意味着 Hyperliquid 想从“单一交易所”走向“生态平台”,把用户、流动性、衍生产品都锁在自己的体系里。
但挑战也显而易见:
每个子模块都需要资金、用户、治理资源,初期可能消耗大量激励。
生态是否真能互相增益,而不是“摊薄战力”,还要时间检验。
USDH 等新产品如果采纳不佳,反而会拖累信誉。
3. 用户体验与品牌认知的关键战场
在高杠杆衍生品世界,用户最关心的是:
手续费、滑点、爆仓机制、保证金效率。
能否在多链、多资产间自由流动。
界面易用性和安全感。
Aster 正是抓住了这几个痛点,推出了 Simple 模式 + 超高杠杆 的组合拳,迅速拿下增量用户。
Hyperliquid 虽然专业交易者基础强,但在新手体验、跨链支持、玩法创新方面的差距可能会放大。
如果不能在品牌和用户心智中重建差异化,生态再大也可能“空心化”。
4. 代币经济与市场预期
Hyperliquid 的原生代币 HYPE 是其生态激励和治理核心。
在市场下行或竞争加剧时,如果代币价格承压、释放压力大,就会削弱做市商和早期用户的信心。
同理,USDH 等新资产也需要流动性和信任背书,短期难以像中心化稳定币那样迅速取得规模。
这意味着 Hyperliquid 必须平衡“增长”与“代币价值稳定”的博弈。
5. 未来三条可能的出路
深耕专业交易者市场:在速度、深度、风险管理上继续拉大差距,成为“链上 BitMEX”。
做强生态协同:用 Kinetiq、HyperLend 等模块形成“飞轮”,让交易者留在自己的稳定币、借贷和清算体系中。
跨链与用户体验升级:在多链部署、移动端体验、简化模式上补短板,争取增量用户。
Hyperliquid 的护城河并非彻底消失,而是进入“重建期”。
在 PerpDEX 这个高速迭代的赛道,单点技术领先不会永远存在,真正的护城河要么来自 生态网络效应,要么来自 极致的用户体验。
未来两年,将是 Hyperliquid 证明自己“第二曲线”是否成立的关键窗口。
如果生态能自洽、用户体验能升级、代币经济能稳住,它仍有机会继续作为头部玩家;
否则,Aster 们的快速创新就可能改写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