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2019年的那个冬天把藏在羽绒服内兜的银行卡拍我面前时,我还以为他要给我发 “冻手红包”
结果他点开币圈 APP,三万块余额闪得我眼晕:“咋样?你哥没白折腾吧!”
我当时差点笑喷:“你连 K 线都分不清哪头是涨,还敢玩合约?” 他嘴硬:“你懂技术,我懂赚钱!”
谁能想到,这一 “懂”,把我也拉进了币圈。
如今算下来,我竟也在这行摸爬滚打了6年,从一万块起步,熬过三轮牛熊,靠它撑起了家里的开销。
这十年最让我醒悟的,是币圈从来不是 “技术大佬” 的天下。
网上教 MACD、画趋势线的课比东北早市的酸菜缸还多,可真能赚到钱的没几个。
我曾经也痴迷技术,每天画线到后半夜,截图存得比相亲照片还多,账户却亏得底朝天。
后来才明白,短线拼的是情绪和资金流向,K 线不过是结果,哪是什么 “预言家”?
盯着图形琢磨半天,不如看看哪儿的资金在扎堆,哪儿的人群在退烧。
这十年我攒下的纪律,一条都不敢忘:
赚了先提三成,落袋为安才是自己的;
少操作就是多赚钱,高频交易的手续费能吞掉一半利润;
补仓前必须算清成本,少个小数点,可能就亏掉一辆代步车;
大跌时扛住的才是真强,别碰暴跌币,地板下还有十八层地狱;
更要记得抽回本金留利润,就算跌了也不伤元气。
赚钱是对认知的补偿,不是对熬夜画线的奖励。
少年时想投机,青年时要借势,中年后得守利
一步错,可能就清零。
要是真想在这行活下来,少听 “一夜翻倍” 的故事,多算笔头上的账;
别盯日涨幅眼红,看看年化能不能覆盖冬天的暖气费。
毕竟,纪律和认知,才是从不爆仓的密码。
曾陷黑暗,今递火把
火在路在,跟@lili安 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