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 WorldCoin,后有 Humanity、Billions,我一直在想这类 VerifiedFi 协议到底是套壳的资本骗局,还是能有真实营收的 Web2.5 产品。结果群友甩了个 Dune 看板,说看看这个 @KGeN_IO

𝞝 产品定位

KGeN 定位“Verified Distribution Protocol(验证分发协议)”,面向 AI、DeFi、游戏等供给侧,连接 3,550 万+ 用户网络;与 200+ 项目建立营收合作,年化 ARR≈3,360 万美元,MRR 连续 24 个月增长、YOY 持续 30 个月增长

这数据初看挺让我意外的,基于此便去调研了下 KGeN 的商业模型,看看是真是假

在之前,我对 VerifiedFi 这类产品的商业模型的看法,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简单的 toB 服务,即协助一些 B 端产品做 KYC 验证相关的服务,收取服务费;另一类是将协议已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清洗提纯,再卖给有相关需求的客户(类似于传统大数据将某一类人群的信息售卖给可以提供对应服务的厂商,从而实现精准推流)

𝞝 核心协议解读

KGeN 的核心产品是其自研的身份与声誉框架 POGE,通过将用户行为划分为五大部分进行采集、清洗、打标签、上链

  • Proof of Human:真人性与反女巫(多源活体/一致性/设备与行为轨迹等),用来降低获客浪费与刷子风险

  • Proof of Skill:任务/测评/闯关结果,刻画某领域熟练度(如交易、内容创作、模型标注、游戏段位),为“专家型”分发与 AI 训练供给做供给侧筛选

  • Proof of Engagement:频次、时长、留存、任务完成度、会话深度等,衡量用户的参与意愿与粘性

  • Proof of Commerce:兑换、消费、复购、客单价、支付成功率等,体现可兑现的商业价值

  • Proof of Network:社交关系、邀请/影响力、在社区中的可信度与贡献度,帮助捕捉“带动他人”的增益效应

截至目前,整个协议已沉淀 7.81 亿+ 用户属性,可以算是比较庞大的用户数据池了

𝞝 双飞轮商业模型

在拿到这些用户数据之后,KGeN 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精准的用户分群与投流,这些投流的用户参与意愿普遍较高,触达率的提升也减少了 B 端客户的投流无效成本,进而形成一个正向飞轮

对于用户来说,POGE 将 Human/Skill/Engagement/Commerce/Network 五维信号转成可携带的身份与声誉,平台据此在协议内生成个性化任务、榜单与赛季,降低冷启动摩擦、提升活跃与时长;用户通过互动获得 KCash + 声誉,再到 K-Store 兑换真实权益,完成“可兑现”的正反馈

兑换与消费数据回流补强 Commerce/Engagement/Network 信号,使下一轮激励更精准、奖励更有感,从而形成“参与 → 收益 → 兑换 → 更强参与”的循环

对于 B 端客户来说,KGeN 以 POGE 的“真人 + 高维画像”做受众分层与排重,在交互端把任务/活动精准分发给合格人群,并在协议中编排留存(连击、里程碑、赛季),以更高完成率和更短回收期优化 LTV/CAC

活动产生的转化与 GMV 在 K-Store 可被直接度量并链上可验证,并可扩展到更多地域/品类;当平台能长期、稳定地为 AI 训练/评测提供一批经过筛选的专业用户时,又形成弱周期相关的第二收入曲线,进一步强化“验证供给 → 精准分发 → ROI 提升 → 预算放大”的飞轮

所以相比于其他 VerifiedFi 产品来说,KGeN 的最大优势是将这些验证过的数据进行更精准的标签分类,再将这些精细化的数据进行二次加工使用(跟传统大数据的做法类似)

当然,KGeN 能够实现这么持久的现金流收入,一方面说明目前这块市场赛道有足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KGeN 的切入点不错,而且 KGeN 选择主要发展的是 Apots 生态,打一个生态错位的优势

所以综合来看,KGeN 的商业模式是比较 make sense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