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来了,比特币安全吗?真相比你想象的更震撼
最近,微软宣布研发出百万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消息一出,比特币持有者们瞬间紧张:
——如果量子计算机真的能破解加密算法,那钱包里的资产岂不是不安全了?
先别慌。
你的助记词,其实比你想象中安全得多。
一个 12 个单词的比特币助记词,背后有的可能组合数量,比全宇宙所有星系的星星总和还要多。
而如果是 24 个单词,那就更夸张了——组合数逼近 10^77,几乎接近可观测宇宙中所有原子的总数(约 10^80 个)。

你可以这样想象破解难度:
假设全世界 80 亿人,每个人有 10 亿台超级计算机,每台每秒尝试 10 亿种组合——
结果?依然需要 10^40 年 才可能猜中一次。
要知道,宇宙的年龄只有 140 亿年。
换句话说,你得把宇宙重启 一万亿亿次 才有机会。

那量子计算机呢?
微软这次的突破是使用了“拓扑量子比特”,不同于谷歌的方案。
普通量子比特很脆弱,稍微受到干扰就会失效;
而拓扑量子比特像是被打了结的橡皮筋——无论你怎么拉伸扭曲,结依然稳固。
这种稳定性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有可能扩展到上百万个量子比特。
但即使如此,要想破解比特币,还需要成千上万经过纠错的“逻辑量子比特”,现实距离这个目标仍很远。
更重要的是,防御早已在路上
2024 年,美国 NIST 已经发布了后量子密码学标准。
许多区块链项目也开始升级为抗量子签名算法。
行业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构建防御体系。

真正的革命
更值得震撼的是,这种加密强度的“数学堡垒”,任何人都能免费拥有。
一部 50 美元的智能手机,就能在毫秒内生成这种银行级的安全性——和华尔街服务器一个级别。
这意味着,任何人、任何地方,都能在没有银行、没有政府参与的情况下,安全地存储和转移财富。
一个难民的手机,和一个亿万富翁的数据中心,在加密能力上是平等的。
这种数学平权,正推动着全球金融版图的变化。
它不仅保护着加密资产,还支撑着市值 1700 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并将继续改变全球资金流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