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苏帕supapa

实盘交易
中频交易者
18 天
微博同茗-苏帕supapa
0 关注
115 粉丝
454 点赞
48 分享
全部内容
投资组合
--
凌晨分享的福利单,早已抵达2000点木標,周一开胃菜,一丹吃饱 $BTC #加密市场回调
凌晨分享的福利单,早已抵达2000点木標,周一开胃菜,一丹吃饱
$BTC #加密市场回调
4400美元的两副面孔-情绪温差2025年8月中旬,ETH价格在4400美元处上演了一场情绪反差剧。 上周上涨途中突破该价位时,市场一片狂喜——持有者看着账户浮盈跳涨,对比1400美元的阶段低点或自己的建仓成本,满眼都是“超额收益”的满足;而这两天从4788美元回调至同一位置,投资者却普遍沮丧,盯着缩水的浮盈,心里念叨的都是“从高点跌了这么多”。 同样的价格,相隔不过数日,持仓未变的人为何情绪天翻地覆?答案藏在心理学的“心理锚定”效应里:前者锚定的是“过去的低价”,后者锚定的是“近期的高点”,参照点不同,感受自然迥异。 解析:心理锚定的投资影响 这种锚定心理,既是投资中的“隐形助手”,也可能成为“致命陷阱”,关键在于能否主动识别和利用。 先谈止盈:别被“高点锚定”绑架 此前提到,爆仓量超15亿美金、跌破MA120日均线等信号可作为撤退依据,但这类信号往往滞后——等数据明确时,价格已跌了一截。此时若被“没卖在最高点”的念头困住(比如锚定4788美元的峰值),可能错过4400美元的减仓窗口。理性的做法是:若判断风险已至,就该跳出对高点的执念,按既定策略行动,避免浮盈进一步回吐。 再谈避坑:警惕山寨币的“虚假锚点” 心理锚定在山寨币市场更易引发踩坑。主力常通过控盘将成本1U的币拉至100U,制造“高价锚点”,随后漫长下跌中,散户会因锚定100U的历史高点,觉得80U、60U甚至10U都是“低价”而盲目买入。但这些锚点本身就是泡沫——多数垃圾山寨的真实价值远低于此,10U可能仍比其内在价值高10倍。这也是为何反复强调“山寨币勿越跌越买”。 行情展望:趋势未改,短期或需蓄力 回到当前行情,我的判断是:中长期上涨趋势尚未终结,但短期可能进入横盘调整阶段。 核心依据有二:一是机构买入节奏放缓,此前提及的200亿资金暂无新动向,微策略等主力的增持力度减弱;二是质押解锁压力待消化——当前88万枚ETH排队解锁(约40亿美元),虽有30亿美元等待重新质押,但前者是即时潜在抛压,后者属于已兑现的买盘。若后续BMNR等公司的买入速度未能跟上,短期行情或需通过调整消化压力。 结语:跳出锚定,理性应对 市场波动中,价格本身只是数字,影响情绪的往往是我们心中的“参照系”。认清心理锚定的规律,既能在止盈时果断抽身,也能在诱惑前守住底线。对于当前ETH的调整,无需因短期回调沮丧,也不必因过往涨幅盲目乐观,以价值和趋势为锚,方能行稳致远。 $ETH #ETH质押退出动态观察 #加密市场回调

4400美元的两副面孔-情绪温差

2025年8月中旬,ETH价格在4400美元处上演了一场情绪反差剧。
上周上涨途中突破该价位时,市场一片狂喜——持有者看着账户浮盈跳涨,对比1400美元的阶段低点或自己的建仓成本,满眼都是“超额收益”的满足;而这两天从4788美元回调至同一位置,投资者却普遍沮丧,盯着缩水的浮盈,心里念叨的都是“从高点跌了这么多”。

同样的价格,相隔不过数日,持仓未变的人为何情绪天翻地覆?答案藏在心理学的“心理锚定”效应里:前者锚定的是“过去的低价”,后者锚定的是“近期的高点”,参照点不同,感受自然迥异。

解析:心理锚定的投资影响

这种锚定心理,既是投资中的“隐形助手”,也可能成为“致命陷阱”,关键在于能否主动识别和利用。

先谈止盈:别被“高点锚定”绑架
此前提到,爆仓量超15亿美金、跌破MA120日均线等信号可作为撤退依据,但这类信号往往滞后——等数据明确时,价格已跌了一截。此时若被“没卖在最高点”的念头困住(比如锚定4788美元的峰值),可能错过4400美元的减仓窗口。理性的做法是:若判断风险已至,就该跳出对高点的执念,按既定策略行动,避免浮盈进一步回吐。

再谈避坑:警惕山寨币的“虚假锚点”
心理锚定在山寨币市场更易引发踩坑。主力常通过控盘将成本1U的币拉至100U,制造“高价锚点”,随后漫长下跌中,散户会因锚定100U的历史高点,觉得80U、60U甚至10U都是“低价”而盲目买入。但这些锚点本身就是泡沫——多数垃圾山寨的真实价值远低于此,10U可能仍比其内在价值高10倍。这也是为何反复强调“山寨币勿越跌越买”。

行情展望:趋势未改,短期或需蓄力

回到当前行情,我的判断是:中长期上涨趋势尚未终结,但短期可能进入横盘调整阶段。
核心依据有二:一是机构买入节奏放缓,此前提及的200亿资金暂无新动向,微策略等主力的增持力度减弱;二是质押解锁压力待消化——当前88万枚ETH排队解锁(约40亿美元),虽有30亿美元等待重新质押,但前者是即时潜在抛压,后者属于已兑现的买盘。若后续BMNR等公司的买入速度未能跟上,短期行情或需通过调整消化压力。

结语:跳出锚定,理性应对

市场波动中,价格本身只是数字,影响情绪的往往是我们心中的“参照系”。认清心理锚定的规律,既能在止盈时果断抽身,也能在诱惑前守住底线。对于当前ETH的调整,无需因短期回调沮丧,也不必因过往涨幅盲目乐观,以价值和趋势为锚,方能行稳致远。
$ETH #ETH质押退出动态观察 #加密市场回调
8.18号SOL思路: 技术面来看,尽管K线形态形成看涨吞没,且与178.99支撑位形成共振,但成交量极度萎缩,说明市场缺乏明确上行动能。同时,均线系统显示价格位于短期和长期均线下方,动能减弱。 操作建议: 185+3空,木標看到165-175 $SOL
8.18号SOL思路:

技术面来看,尽管K线形态形成看涨吞没,且与178.99支撑位形成共振,但成交量极度萎缩,说明市场缺乏明确上行动能。同时,均线系统显示价格位于短期和长期均线下方,动能减弱。

操作建议:
185+3空,木標看到165-175
$SOL
8.18号BNB思路: 尽管均线系统呈现偏多趋势,但成交量极度萎缩且量价背离,显示上涨动能不足,市场暂缺突破动力。技术面来看,799支撑位与864压力位分别构成短期强支撑与强阻力,价格在此区间反复震荡,等待方向进一步确认。 操作建议: 840±5空,目标815-825附近 $BNB
8.18号BNB思路:

尽管均线系统呈现偏多趋势,但成交量极度萎缩且量价背离,显示上涨动能不足,市场暂缺突破动力。技术面来看,799支撑位与864压力位分别构成短期强支撑与强阻力,价格在此区间反复震荡,等待方向进一步确认。

操作建议:
840±5空,目标815-825附近
$BNB
8.18大饼早间思路 从小时线布林带观察:上轨呈现向上拐头延伸态势、意味着上方存在扩张空间,但短期指引性偏弱;下轨与中轨则持续下行,表明短期下行趋势尚未扭转,相关动能仍在释放过程中。 再看典韦表现、其重心持续贴近下轨,不过在整理阶段出现了有效脱离下轨的反弹动作,这一现象说明短期空头力量并非仍处于主导地位。 大饼操作思路:回调至115700-116800附近多,上看118000。
8.18大饼早间思路
从小时线布林带观察:上轨呈现向上拐头延伸态势、意味着上方存在扩张空间,但短期指引性偏弱;下轨与中轨则持续下行,表明短期下行趋势尚未扭转,相关动能仍在释放过程中。
再看典韦表现、其重心持续贴近下轨,不过在整理阶段出现了有效脱离下轨的反弹动作,这一现象说明短期空头力量并非仍处于主导地位。
大饼操作思路:回调至115700-116800附近多,上看118000。
8.18咦钛看法 空头动能仍在有序释放,市场整体也仍处于调整周期。值得留意的是,此前价格重心持续贴近下轨,这一信号意味着短期空头的绝对主导地位开始松动,多空力量正于下轨附近展开初步博弈,后续需重点关注价格能否站稳中轨,以此判断反弹动能是否具备延续性。 建议: 咦钛可在4150-4280附近做多,目标4500。 $ETH
8.18咦钛看法
空头动能仍在有序释放,市场整体也仍处于调整周期。值得留意的是,此前价格重心持续贴近下轨,这一信号意味着短期空头的绝对主导地位开始松动,多空力量正于下轨附近展开初步博弈,后续需重点关注价格能否站稳中轨,以此判断反弹动能是否具备延续性。

建议:
咦钛可在4150-4280附近做多,目标4500。
$ETH
ETHETF热潮引爆行情:周一布局逻辑与风险锚点一、行情破圈:ETF数据背后的“双轮驱动”逻辑 近期ETH强势拉升,核心推力来自现货ETF的爆发式增长:比特币与ETH现货ETF单日交易量突破400亿美元历史峰值,其中ETH贡献170亿美元——这组数据不仅刷新纪录,更折射出市场结构的深层变化:沉寂11个月后,资金正以“6周浓缩全年热度”的节奏涌入。 支撑行情的并非单一因素,而是“情绪+实力”的共振: - 情绪端,机构资金加速入场,华尔街对主流山寨币的关注度从“观望”转向“布局”,ETH成为机构配置的“首选标的”; - 价值端,ETH质押收益的稳定性、持续推进的技术升级(如上海升级后的质押赎回机制),以及DeFi生态的绝对优势(链上锁仓量、应用数量均领先其他公链),构成了行情的“基本面底盘”。 二、分层应对:不同玩家的周一操作指南 行情波动中,策略的核心是“匹配自身风险偏好”,而非盲目跟风: 1. 长期持有者:锚定价值,淡化短期波动 - 持仓原则:若认可ETH生态的长期价值(质押经济模型、技术迭代潜力),无需被短期震荡干扰。生态的成熟非一日之功,频繁换仓反而可能错失长期趋势。 - 补仓窗口:若回调至4165-3957美元关键支撑区间(对应前期筹码密集区),可分批布局现货,但需预留30%现金仓位——加密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留有余地”是生存前提。 2. 短期交易者:盯紧信号,严守纪律 - 做多条件:价格站稳4380美元且成交量同步放大(量价齐升确认趋势),可轻仓跟进,目标看向4620美元(前期压力位),止损设为4320美元(破位即离场,避免扛单)。 - 做空机会:若冲高后回落并跌破4380美元(趋势支撑位),可小仓位试空,目标参考4170美元(中期支撑),止损4390美元(严格执行,不赌反转)。 三、热潮之下:必须警惕的三大风险点 ETF带来的热度值得关注,但更需清醒认知: - 热度易退:加密市场情绪切换极快,ETF资金流入可能随宏观环境(如美联储政策、美股波动)骤减,FOMO(害怕错过)追高往往是亏损起点; - 波动常态:ETH单日涨跌幅超5%是常态,持仓时需提前规划止损线,尤其杠杆交易者,“仓位控制+止损纪律”是保命线; - 认知边界:赚认知内的钱——若对ETH生态、ETF机制缺乏理解,盲目跟风操作等同于投机,不如先夯实认知再入场。 行情越是火热,越要守住理性。无论是长期布局还是短期博弈,“不被情绪裹挟”才是穿越波动的核心能力。 #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ETHETF热潮引爆行情:周一布局逻辑与风险锚点

一、行情破圈:ETF数据背后的“双轮驱动”逻辑

近期ETH强势拉升,核心推力来自现货ETF的爆发式增长:比特币与ETH现货ETF单日交易量突破400亿美元历史峰值,其中ETH贡献170亿美元——这组数据不仅刷新纪录,更折射出市场结构的深层变化:沉寂11个月后,资金正以“6周浓缩全年热度”的节奏涌入。

支撑行情的并非单一因素,而是“情绪+实力”的共振:

- 情绪端,机构资金加速入场,华尔街对主流山寨币的关注度从“观望”转向“布局”,ETH成为机构配置的“首选标的”;
- 价值端,ETH质押收益的稳定性、持续推进的技术升级(如上海升级后的质押赎回机制),以及DeFi生态的绝对优势(链上锁仓量、应用数量均领先其他公链),构成了行情的“基本面底盘”。

二、分层应对:不同玩家的周一操作指南

行情波动中,策略的核心是“匹配自身风险偏好”,而非盲目跟风:

1. 长期持有者:锚定价值,淡化短期波动
- 持仓原则:若认可ETH生态的长期价值(质押经济模型、技术迭代潜力),无需被短期震荡干扰。生态的成熟非一日之功,频繁换仓反而可能错失长期趋势。
- 补仓窗口:若回调至4165-3957美元关键支撑区间(对应前期筹码密集区),可分批布局现货,但需预留30%现金仓位——加密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留有余地”是生存前提。
2. 短期交易者:盯紧信号,严守纪律
- 做多条件:价格站稳4380美元且成交量同步放大(量价齐升确认趋势),可轻仓跟进,目标看向4620美元(前期压力位),止损设为4320美元(破位即离场,避免扛单)。
- 做空机会:若冲高后回落并跌破4380美元(趋势支撑位),可小仓位试空,目标参考4170美元(中期支撑),止损4390美元(严格执行,不赌反转)。

三、热潮之下:必须警惕的三大风险点

ETF带来的热度值得关注,但更需清醒认知:

- 热度易退:加密市场情绪切换极快,ETF资金流入可能随宏观环境(如美联储政策、美股波动)骤减,FOMO(害怕错过)追高往往是亏损起点;
- 波动常态:ETH单日涨跌幅超5%是常态,持仓时需提前规划止损线,尤其杠杆交易者,“仓位控制+止损纪律”是保命线;
- 认知边界:赚认知内的钱——若对ETH生态、ETF机制缺乏理解,盲目跟风操作等同于投机,不如先夯实认知再入场。

行情越是火热,越要守住理性。无论是长期布局还是短期博弈,“不被情绪裹挟”才是穿越波动的核心能力。
#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一个视频带你看懂林马隆:20岁,用代码盗走2.3亿,却在私人飞机上戴手铐 20岁生日那天,林马隆的派对上摆满了超跑钥匙和香槟塔——没人知道,这些奢靡的底气,来自他指尖敲下的一串代码。 就是这个刚成年的年轻人,用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盗窃,制造了史上最大个人盗币案:通过破解加密交易所的漏洞,他在三个月内悄无声息转走2.3亿美元加密货币,从匿名钱包到线下洗钱,每一步都精准避开早期区块链追踪技术。 狂欢没有持续太久。当他坐着私人飞机准备飞往迪拜时,FBI特工在舷梯口拦住了他——手铐铐住的不只是手腕,还有他用代码和谎言堆砌的"极速人生"。 从天才程序员到阶下囚,林马隆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在加密货币野蛮生长的年代,有人用技术创造价值,有人却把代码变成了盗窃的钥匙。而这场20岁的疯狂,最终成了加密犯罪史上最刺眼的注脚。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加密市场回调
一个视频带你看懂林马隆:20岁,用代码盗走2.3亿,却在私人飞机上戴手铐

20岁生日那天,林马隆的派对上摆满了超跑钥匙和香槟塔——没人知道,这些奢靡的底气,来自他指尖敲下的一串代码。

就是这个刚成年的年轻人,用一场精心设计的数字盗窃,制造了史上最大个人盗币案:通过破解加密交易所的漏洞,他在三个月内悄无声息转走2.3亿美元加密货币,从匿名钱包到线下洗钱,每一步都精准避开早期区块链追踪技术。

狂欢没有持续太久。当他坐着私人飞机准备飞往迪拜时,FBI特工在舷梯口拦住了他——手铐铐住的不只是手腕,还有他用代码和谎言堆砌的"极速人生"。

从天才程序员到阶下囚,林马隆的故事像一面镜子:在加密货币野蛮生长的年代,有人用技术创造价值,有人却把代码变成了盗窃的钥匙。而这场20岁的疯狂,最终成了加密犯罪史上最刺眼的注脚。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加密市场回调
美联储“松绑”加密监管:一场迟到的“成人礼”?一、事件核心:监管从“特殊关照”回归“常规框架” 当地时间周五,美联储突然宣布终止针对加密货币等“新型金融活动”的专项监管计划——这意味着自2023年起专门针对银行加密业务的“特殊审查机制”正式退场。 此前,银行若涉足加密货币托管、稳定币发行等业务,需通过美联储的“额外备案+专项评估”双重门槛,甚至需提交远超常规业务的风险预案;而新规落地后,这类业务将与外汇交易、股票承销等传统业务一样,纳入金融机构常规合规审查体系。这种调整并非“放任不管”,而是监管态度的重大转向:从“警惕性拦截”变为“规则内引导”。 二、为何此时“松绑”?三大底层逻辑支撑 监管政策的转向从不偶然。美联储的“松手”,本质是对加密行业与金融体系互动关系的重新评估: 1. 行业成熟度倒逼监管升级 过去两年,加密市场经历了FTX暴雷、稳定币挤兑等多轮风险洗礼,幸存的头部机构(如Coinbase、Circle)已建立起较完善的风险对冲机制;银行端也通过试点积累了实操经验(如摩根大通的加密托管技术、美国银行的链上资金追踪系统),“加密业务=高风险”的标签正在淡化。 2. 风险可控性达成共识 美联储在公告中明确提到“已充分掌握加密业务的风险点及银行管理实践”。简单说:经过两年观察,监管层确认银行已能通过“客户身份核验”“资金链穿透式监管”“杠杆率限制”等手段,将加密业务风险隔离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 3. 全球金融竞争的隐性推手 当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新加坡推出“加密友好型牌照体系”时,美国若持续对加密行业保持“特殊压制”,可能导致优质项目与资本外流。此次调整,也是对全球金融创新赛道的一次“战略补位”。 三、影响拆解:三类主体将迎“结构性变化” 这一政策调整绝非孤立事件,其涟漪将渗透至金融体系与加密市场的多个层面: - 对传统金融机构:从“观望”到“加速入场” 此前因“特殊监管”而犹豫的银行、资管机构(如高盛、富达)将降低试错成本。预计未来6-12个月,银行加密托管规模可能翻倍,传统资金通过合规渠道进入加密市场的速度将显著加快。 - 对加密市场:“合规者吃肉,违规者出局” 合规稳定币(如USDC)将成为最大赢家——其发行方与银行的合作门槛降低,流通场景可能从加密交易延伸至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领域。反之,缺乏合规资质的“空气币”“传销盘”将因资金渠道收紧加速淘汰,市场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 对监管体系:从“堵漏洞”到“建规则” 监管重心将从“禁止风险”转向“定义规则”。例如,美联储可能很快出台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账户的“防火墙细则”,明确银行加密业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这意味着加密行业的“野蛮生长”时代彻底结束,“戴着镣铐跳舞”成为新常态。 四、行业展望: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下半场” 美联储的“松绑”本质是给加密行业发了一张“准入证”,但绝非“通行证”。 机会在于:传统金融的“合规化资金”与加密市场的“技术创新”将深度融合,可能催生出更高效的跨境结算、更透明的资产确权模式。 但挑战同样明显:中小加密机构的合规成本会大幅上升(需符合银行级风控标准),而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场”也可能加剧市场垄断——头部机构凭借资金与资源优势,可能挤压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 这场监管调整,更像是给加密行业的一场“成人礼”:它终于被纳入主流金融体系,但也必须学会在规则内证明自己的价值。至于最终是“福”是“祸”,或许取决于行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从“炒作工具”真正蜕变为“金融基础设施”。 #加密市场回调 #美联储取消创新活动监管计划

美联储“松绑”加密监管:一场迟到的“成人礼”?

一、事件核心:监管从“特殊关照”回归“常规框架”

当地时间周五,美联储突然宣布终止针对加密货币等“新型金融活动”的专项监管计划——这意味着自2023年起专门针对银行加密业务的“特殊审查机制”正式退场。

此前,银行若涉足加密货币托管、稳定币发行等业务,需通过美联储的“额外备案+专项评估”双重门槛,甚至需提交远超常规业务的风险预案;而新规落地后,这类业务将与外汇交易、股票承销等传统业务一样,纳入金融机构常规合规审查体系。这种调整并非“放任不管”,而是监管态度的重大转向:从“警惕性拦截”变为“规则内引导”。

二、为何此时“松绑”?三大底层逻辑支撑

监管政策的转向从不偶然。美联储的“松手”,本质是对加密行业与金融体系互动关系的重新评估:

1. 行业成熟度倒逼监管升级
过去两年,加密市场经历了FTX暴雷、稳定币挤兑等多轮风险洗礼,幸存的头部机构(如Coinbase、Circle)已建立起较完善的风险对冲机制;银行端也通过试点积累了实操经验(如摩根大通的加密托管技术、美国银行的链上资金追踪系统),“加密业务=高风险”的标签正在淡化。
2. 风险可控性达成共识
美联储在公告中明确提到“已充分掌握加密业务的风险点及银行管理实践”。简单说:经过两年观察,监管层确认银行已能通过“客户身份核验”“资金链穿透式监管”“杠杆率限制”等手段,将加密业务风险隔离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
3. 全球金融竞争的隐性推手
当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新加坡推出“加密友好型牌照体系”时,美国若持续对加密行业保持“特殊压制”,可能导致优质项目与资本外流。此次调整,也是对全球金融创新赛道的一次“战略补位”。

三、影响拆解:三类主体将迎“结构性变化”

这一政策调整绝非孤立事件,其涟漪将渗透至金融体系与加密市场的多个层面:

- 对传统金融机构:从“观望”到“加速入场”
此前因“特殊监管”而犹豫的银行、资管机构(如高盛、富达)将降低试错成本。预计未来6-12个月,银行加密托管规模可能翻倍,传统资金通过合规渠道进入加密市场的速度将显著加快。
- 对加密市场:“合规者吃肉,违规者出局”
合规稳定币(如USDC)将成为最大赢家——其发行方与银行的合作门槛降低,流通场景可能从加密交易延伸至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领域。反之,缺乏合规资质的“空气币”“传销盘”将因资金渠道收紧加速淘汰,市场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 对监管体系:从“堵漏洞”到“建规则”
监管重心将从“禁止风险”转向“定义规则”。例如,美联储可能很快出台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账户的“防火墙细则”,明确银行加密业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这意味着加密行业的“野蛮生长”时代彻底结束,“戴着镣铐跳舞”成为新常态。

四、行业展望: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下半场”

美联储的“松绑”本质是给加密行业发了一张“准入证”,但绝非“通行证”。

机会在于:传统金融的“合规化资金”与加密市场的“技术创新”将深度融合,可能催生出更高效的跨境结算、更透明的资产确权模式。

但挑战同样明显:中小加密机构的合规成本会大幅上升(需符合银行级风控标准),而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场”也可能加剧市场垄断——头部机构凭借资金与资源优势,可能挤压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

这场监管调整,更像是给加密行业的一场“成人礼”:它终于被纳入主流金融体系,但也必须学会在规则内证明自己的价值。至于最终是“福”是“祸”,或许取决于行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从“炒作工具”真正蜕变为“金融基础设施”。

#加密市场回调 #美联储取消创新活动监管计划
回到2017年,你会觉得他是疯子还是天才? 2017年,联储主席耶伦在听证会上讲话,身后有位小伙子突发奇想了一个行为艺术。 他举起记事本,上写“买入比特币”。 小伙子Christian Langalis当时在某智库担任研究员。 他一夜爆红。 这张纸后来被裱起来,拍卖了100万美元。 他因这一行动得了7枚比特币的捐赠。 比特币当时在2000美元。 $BTC #加密市场回调 #币安钱包TGE
回到2017年,你会觉得他是疯子还是天才?
2017年,联储主席耶伦在听证会上讲话,身后有位小伙子突发奇想了一个行为艺术。
他举起记事本,上写“买入比特币”。 小伙子Christian Langalis当时在某智库担任研究员。
他一夜爆红。 这张纸后来被裱起来,拍卖了100万美元。 他因这一行动得了7枚比特币的捐赠。
比特币当时在2000美元。
$BTC #加密市场回调 #币安钱包TGE
不怕日服一日的坚持难,只怕坚持了却没有效果,但这一次的胜利依旧属于我!
不怕日服一日的坚持难,只怕坚持了却没有效果,但这一次的胜利依旧属于我!
老粉状态实时更新!3次提🧵到手,期待值拉满~ 目前也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继续加油,后续值得期待💪 $BTC $ETH #加密市场回调
老粉状态实时更新!3次提🧵到手,期待值拉满~ 目前也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继续加油,后续值得期待💪
$BTC $ETH #加密市场回调
老粉状态实时更新!3次提🧵到手,期待值拉满~ 目前也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继续加油,后续值得期待💪 $BTC $ETH #加密市场回调
老粉状态实时更新!3次提🧵到手,期待值拉满~ 目前也算有了一个好的结果,继续加油,后续值得期待💪
$BTC $ETH #加密市场回调
早间顺应市场趋势做多,实磐莹利转瞬即至;晚间一根天地针出现后,果断抓住机会离场,最终稳稳落袋为安。 #加密市场回调 $ETH
早间顺应市场趋势做多,实磐莹利转瞬即至;晚间一根天地针出现后,果断抓住机会离场,最终稳稳落袋为安。
#加密市场回调 $ETH
让我看看,有多少人被这个吓到了。 所以说为什么要有纪律,有纪律才不会慌,一定要找稳自己的节奏,不让自己陷入被动 $ETH #加密市场回调 #币安钱包TGE
让我看看,有多少人被这个吓到了。
所以说为什么要有纪律,有纪律才不会慌,一定要找稳自己的节奏,不让自己陷入被动
$ETH #加密市场回调 #币安钱包TGE
币圈OTC交易避坑指南:银行卡被冻?教你自救少亏5位数币圈OTC交易避坑指南:银行卡被冻?教你自救少亏5位数 币圈赚钱后,刚把钱转到银行卡就收到冻结通知——这样的“惊喜”,太多人经历过。有人明明交易时平台审核通过、银行也没提示,过俩月却突然被警方盯上;有人甚至因为一笔“干净交易”,银行卡被冻半年,资金动弹不得。 其实,OTC交易的“冻结雷”多藏在细节里。今天就把10年经验总结成指南,从为啥会冻、哪些操作易踩坑,到被冻后怎么自救、如何提前避坑,一文讲透,帮你少亏5位数。 一、为啥“当时没事,隔月爆雷”?警方查案的“时间差”在搞鬼 很多人纳闷:交易时平台说资金没问题,银行也没弹窗,怎么过俩月就被冻结? 核心问题出在“资金链路”上。你收到的钱,可能是诈骗分子刚从受害者那里骗来的。比如,骗子用受害者A的钱买你的币,交易时A还没发现被骗、没报警,平台和银行根本查不出这笔钱有问题。但等A报警后,警方顺着流水倒查,你作为“资金中转站”,自然会被标记。 划重点:这不是说你犯法了,只是资金链被“污染”,警方需要核查你是否为诈骗同伙。大部分情况下,只要能证明自己是“不知情的卖家”,资金都能解封。 二、这5种操作最易被盯上,现在自查还不晚 别以为“正规交易就没事”,这些细节可能让你瞬间成警方重点核查对象: - 频繁换卡+陌生IP:今天用工行、明天用建行,还总在网吧、酒店等陌生网络登录平台,流水轨迹像“洗钱剧本”; - 备注写敏感词:交易备注直接写“买币”“USDT”“数字资产”,等于告诉银行“我在搞加密交易”,直接触发风控; - 秒转陌生账户:钱一到账就立刻转给陌生账户,尤其是多笔小额快进快出,流水异常会被标记; - 实名与打款人不符:买家平台实名是“张三”,打款银行卡户主却是“李四”,对方说“朋友代付”?这种“代付”90%藏着风险; - 深夜大额交易:凌晨2-5点是诈骗高发期,这时候做大额交易,银行风控会直接亮红灯。 三、收到冻结通知别慌!3步自救法能救命 真接到警方或银行电话,先按这几步来,别被吓懵乱操作: 1. 先辨真假:警惕“假警方”“假银行” 警方和银行从不会要你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更不会让你“转一笔钱证明清白”。如果对方说“加微信发材料”“远程共享屏幕教你操作”,100%是骗子,直接挂电话打官方客服核实(银行打官方热线,警方打110转属地派出所)。 2. 别私下转钱“和解”,必须走官方流程 就算查实你收到的钱涉诈,退钱也得走正规程序:警方让你退钱,一定要要求出具《涉案资金返还通知书》,钱只能转到警方指定的对公账户,转完必须要收据和结案证明。千万别信“私下转我个人账户就能解封”——这是骗子的新套路。 3. 证据准备越全,解封越快 把这些材料按时间线整理好,警方要啥给啥: - 平台交易记录(含订单号、买家信息、交易时间); - 和买家的聊天记录(尤其是对方承诺“资金干净”的截图); - 银行流水明细(标注清楚哪笔是涉事交易)。 配合核查反而能缩短冻结时间,抵触只会延长流程。 四、冻结后会怎样?4种结果提前知道 别一被冻就觉得“钱没了”,结果分4种,早了解早安心: - 最优解:材料齐全能证明“不知情”,核查完24-72小时解封,不影响后续用卡; - 常见情况:账户临时管控,只能进钱不能出钱,等案件初步查清(通常1-3个月)就恢复; - 稍糟情况:涉诈那笔钱被冻结,其他资金能正常用,得等案件结案才解冻; - 最麻烦情况:被列入银行风控名单,以后转账总被弹窗审核,建议换张新卡专门用于OTC。 五、想少踩坑?6个习惯必须养成 与其事后慌,不如提前做好防护,这几招亲测能降低90%的风险: 1. 选对平台和买家:只用头部平台的托管交易,选买家时看“成交1000单以上+好评率98%+实名6个月以上”,新号直接pass; 2. 拒绝“代付”:只收“平台实名和打款人一致”的钱,对方说“公司代付”“家人代付”?直接取消交易; 3. 拆分交易+选对时间:大额交易拆成5万以内的小单,白天9点-17点操作,避开深夜和凌晨; 4. 备注“脱敏”:让买家备注“购物款”“服务费”,绝对不能提“币”“链”“数字资产”; 5. 专用银行卡:办张专用卡只用来OTC收款,别和工资卡、房贷卡混用,降低“一锅端”风险; 6. 不帮人代收代转:哪怕是亲戚朋友,一旦资金有问题,你就是“共犯”嫌疑人,这坑千万别踩。 最后提醒:币圈OTC交易的核心风险,从来不是“平台靠不靠谱”,而是“资金链路干不干净”。记住,小心驶得万年船,提前避坑比事后自救更重要。 #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币圈OTC交易避坑指南:银行卡被冻?教你自救少亏5位数

币圈OTC交易避坑指南:银行卡被冻?教你自救少亏5位数

币圈赚钱后,刚把钱转到银行卡就收到冻结通知——这样的“惊喜”,太多人经历过。有人明明交易时平台审核通过、银行也没提示,过俩月却突然被警方盯上;有人甚至因为一笔“干净交易”,银行卡被冻半年,资金动弹不得。

其实,OTC交易的“冻结雷”多藏在细节里。今天就把10年经验总结成指南,从为啥会冻、哪些操作易踩坑,到被冻后怎么自救、如何提前避坑,一文讲透,帮你少亏5位数。

一、为啥“当时没事,隔月爆雷”?警方查案的“时间差”在搞鬼

很多人纳闷:交易时平台说资金没问题,银行也没弹窗,怎么过俩月就被冻结?

核心问题出在“资金链路”上。你收到的钱,可能是诈骗分子刚从受害者那里骗来的。比如,骗子用受害者A的钱买你的币,交易时A还没发现被骗、没报警,平台和银行根本查不出这笔钱有问题。但等A报警后,警方顺着流水倒查,你作为“资金中转站”,自然会被标记。

划重点:这不是说你犯法了,只是资金链被“污染”,警方需要核查你是否为诈骗同伙。大部分情况下,只要能证明自己是“不知情的卖家”,资金都能解封。

二、这5种操作最易被盯上,现在自查还不晚

别以为“正规交易就没事”,这些细节可能让你瞬间成警方重点核查对象:

- 频繁换卡+陌生IP:今天用工行、明天用建行,还总在网吧、酒店等陌生网络登录平台,流水轨迹像“洗钱剧本”;
- 备注写敏感词:交易备注直接写“买币”“USDT”“数字资产”,等于告诉银行“我在搞加密交易”,直接触发风控;
- 秒转陌生账户:钱一到账就立刻转给陌生账户,尤其是多笔小额快进快出,流水异常会被标记;
- 实名与打款人不符:买家平台实名是“张三”,打款银行卡户主却是“李四”,对方说“朋友代付”?这种“代付”90%藏着风险;
- 深夜大额交易:凌晨2-5点是诈骗高发期,这时候做大额交易,银行风控会直接亮红灯。

三、收到冻结通知别慌!3步自救法能救命

真接到警方或银行电话,先按这几步来,别被吓懵乱操作:

1. 先辨真假:警惕“假警方”“假银行”

警方和银行从不会要你的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更不会让你“转一笔钱证明清白”。如果对方说“加微信发材料”“远程共享屏幕教你操作”,100%是骗子,直接挂电话打官方客服核实(银行打官方热线,警方打110转属地派出所)。

2. 别私下转钱“和解”,必须走官方流程

就算查实你收到的钱涉诈,退钱也得走正规程序:警方让你退钱,一定要要求出具《涉案资金返还通知书》,钱只能转到警方指定的对公账户,转完必须要收据和结案证明。千万别信“私下转我个人账户就能解封”——这是骗子的新套路。

3. 证据准备越全,解封越快

把这些材料按时间线整理好,警方要啥给啥:

- 平台交易记录(含订单号、买家信息、交易时间);
- 和买家的聊天记录(尤其是对方承诺“资金干净”的截图);
- 银行流水明细(标注清楚哪笔是涉事交易)。
配合核查反而能缩短冻结时间,抵触只会延长流程。

四、冻结后会怎样?4种结果提前知道

别一被冻就觉得“钱没了”,结果分4种,早了解早安心:

- 最优解:材料齐全能证明“不知情”,核查完24-72小时解封,不影响后续用卡;
- 常见情况:账户临时管控,只能进钱不能出钱,等案件初步查清(通常1-3个月)就恢复;
- 稍糟情况:涉诈那笔钱被冻结,其他资金能正常用,得等案件结案才解冻;
- 最麻烦情况:被列入银行风控名单,以后转账总被弹窗审核,建议换张新卡专门用于OTC。

五、想少踩坑?6个习惯必须养成

与其事后慌,不如提前做好防护,这几招亲测能降低90%的风险:

1. 选对平台和买家:只用头部平台的托管交易,选买家时看“成交1000单以上+好评率98%+实名6个月以上”,新号直接pass;
2. 拒绝“代付”:只收“平台实名和打款人一致”的钱,对方说“公司代付”“家人代付”?直接取消交易;
3. 拆分交易+选对时间:大额交易拆成5万以内的小单,白天9点-17点操作,避开深夜和凌晨;
4. 备注“脱敏”:让买家备注“购物款”“服务费”,绝对不能提“币”“链”“数字资产”;
5. 专用银行卡:办张专用卡只用来OTC收款,别和工资卡、房贷卡混用,降低“一锅端”风险;
6. 不帮人代收代转:哪怕是亲戚朋友,一旦资金有问题,你就是“共犯”嫌疑人,这坑千万别踩。

最后提醒:币圈OTC交易的核心风险,从来不是“平台靠不靠谱”,而是“资金链路干不干净”。记住,小心驶得万年船,提前避坑比事后自救更重要。
#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炒币这行,那些最朴素的法子,往往最顶用。 但这条路,90%的人走不完。 说实话,这些年见多了爆仓离场的,灰头土脸的,不是他们没天赋,而是总在犯三个致命的错: 一是追涨成癖。币价刚抬头就眼红,满脑子“这波要飞”,冲进去就被套;反倒真到恐慌砸盘时,钱攥在手里却不敢伸。能把“跌了买”刻进骨子里的,才是真的在吃周期的红利。 二是压单太狠。总觉得“方向对了就能一把翻倍”,结果主力轻轻晃一下,几根针下来就被清场。市场里哪有“必赢”的单?太贪反而站不稳。 三是满仓上头。情绪一上来就All in,哪怕趋势看对了,也没子弹换仓,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留三分余地,才能在行情里转得开身。 说到底,币圈最残忍的一点就是:你不是输在行情上,而是输给了自己的习惯。 我总结过一套短线操作的“基础逻辑”,越简单的道理,越被忽视: 1. 高位盘整未完,新高大概率在后头;低位横盘没底,更易再创新低——变盘信号没出,手别痒。 2. 横盘震荡时,坚决不进场。太多人就是在来回磨盘中耗光了耐心,赔光了本金。 3. 日线收阴时买,收阳时卖。顺着市场情绪走,比自己拍脑袋靠谱得多。 4. 跌得慢,反弹难高;跌得急,反倒有快弹。摸透节奏,机会才不会漏。 5. 金字塔式建仓,分批进场,永远留三成子弹。行情多变,手里有粮才不慌。 6. 大涨大跌后必盘整,盘整结束必变盘。高点别梭哈,低点别All in,等信号再定进退。 市场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稳得住、熬得起、能活着走到机会面前的人。 能做到这些,炒币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你总以为高手运气好,其实是他们把这些朴素的法子执行得足够彻底。 #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
炒币这行,那些最朴素的法子,往往最顶用。

但这条路,90%的人走不完。

说实话,这些年见多了爆仓离场的,灰头土脸的,不是他们没天赋,而是总在犯三个致命的错:

一是追涨成癖。币价刚抬头就眼红,满脑子“这波要飞”,冲进去就被套;反倒真到恐慌砸盘时,钱攥在手里却不敢伸。能把“跌了买”刻进骨子里的,才是真的在吃周期的红利。

二是压单太狠。总觉得“方向对了就能一把翻倍”,结果主力轻轻晃一下,几根针下来就被清场。市场里哪有“必赢”的单?太贪反而站不稳。

三是满仓上头。情绪一上来就All in,哪怕趋势看对了,也没子弹换仓,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留三分余地,才能在行情里转得开身。

说到底,币圈最残忍的一点就是:你不是输在行情上,而是输给了自己的习惯。

我总结过一套短线操作的“基础逻辑”,越简单的道理,越被忽视:

1. 高位盘整未完,新高大概率在后头;低位横盘没底,更易再创新低——变盘信号没出,手别痒。
2. 横盘震荡时,坚决不进场。太多人就是在来回磨盘中耗光了耐心,赔光了本金。
3. 日线收阴时买,收阳时卖。顺着市场情绪走,比自己拍脑袋靠谱得多。
4. 跌得慢,反弹难高;跌得急,反倒有快弹。摸透节奏,机会才不会漏。
5. 金字塔式建仓,分批进场,永远留三成子弹。行情多变,手里有粮才不慌。
6. 大涨大跌后必盘整,盘整结束必变盘。高点别梭哈,低点别All in,等信号再定进退。

市场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稳得住、熬得起、能活着走到机会面前的人。

能做到这些,炒币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你总以为高手运气好,其实是他们把这些朴素的法子执行得足够彻底。
#加密市场回调 #美国7月PPI年率高于预期 $
登录解锁更多内容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

实时新闻

--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Annihilate的A8之路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Cookie偏好设置
平台条款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