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有人盯着 K 线图算收益,却没人想过:一笔转账、一次发币,可能已经踩中了法律红线。
从大学生发 “土狗币” 获刑 4 年半,到洗钱 2.5 万就被判刑,这些真实案例藏着一个残酷真相:加密货币不是法外之地,有些 “常规操作”,其实早已触碰刑法。
一、倒卖 USDT 换外汇?小心被判 13 年
案例:四川的万某园团队用 “人民币→USDT→美元” 的路子,两年内倒腾了 2.34 亿元外汇。法院以 “非法经营罪” 判了他 13 年 6 个月,罚金 114 万。
为什么犯罪?中国个人每年换汇额度是 5 万美元,用 USDT 绕开监管换外汇,就像 “地下钱庄”,直接扰乱外汇管理秩序。哪怕是小打小闹 —— 比如有人现金收 USDT 再倒卖,赚点差价,只要金额够大(比如 500 多万),一样按非法经营罪处理,最高可判 15 年。
提醒:别以为 “点对点交易” 很隐蔽,银行流水、链上记录都是铁证。
二、帮人转币赚差价?2.5 万流水也能构成洗钱罪
案例:待业青年小吴为了还信用卡,帮 “洗钱公司” 用 USDT 转移资金,总流水才 2.5 万元,获利 5000 元,结果被判 6 个月缓刑,罚金 2000 元。
可怕之处:洗钱罪不看金额大小,只看你 “是否明知资金来路不正”。哪怕只是用自己的银行卡帮陌生人转币,只要资金涉及诈骗、赌博,就可能被牵连。有人帮转 9 万流水,获利 147 元,照样判了 9 个月。
提醒:“跑分”“搬砖” 的活儿别碰,对方给的佣金,可能是用你的刑期换来的。
三、发 “土狗币” 秒撤池子?大学生因此坐了 4 年半牢
案例:00 后大学生杨某发行 “土狗币” BFF,有人花 5 万 USDT 买入,结果他 24 秒就撤了流动性,对方只兑回 21.6 USDT。法院以 “诈骗罪” 判了他 4 年 6 个月。
争议在哪?辩护律师说 “平台允许撤池子”,但法院认为:他故意模仿正规项目骗钱,属于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哪怕后来币价涨了,只要有人因此亏损,一样算诈骗。
提醒:发币不是 “开盲盒”,尤其是模仿他人项目、虚假宣传,很容易被认定为诈骗。
四、用虚拟币搞传销?17 层级、2.1 亿涉案金额,主犯判 6 年
案例:李某某团队打着 “区块链” 旗号,发行虚拟币 A、B、C,搞出 17 个层级的传销体系,涉案 2.1 亿元。主犯被判 6 年,罚金 50 万。
套路揭秘:这类项目都靠 “拉人头返利”,喊着 “一币一豪宅”,实则用新会员的钱给老会员分红。虚拟币只是幌子,本质还是传销。哪怕层级没到 17 级,只要发展 30 人以上且层级 3 级以上,就可能被判刑。
提醒:凡是让你 “买币拉下线赚收益” 的,99% 是传销。
五、帮人 “跑分” 洗黑钱?7 人分 8500 元,最高判 4 年
案例:7 个人用比特币 “跑分”,帮上游转移 900 万赃款,最多的人只分到 8500 元,结果最高被判 4 年。
法律边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不管你赚多少,只看你帮着转移了多少赃款。有人夫妻二人洗了 1500 万,各自判了 3 年多,罚金比他们赚的 “手续费” 高 10 倍。
提醒:陌生人让你用自己的币账户 “过一下账”,千万别答应 —— 你的账户可能成了赃款的 “中转站”。
六、盗虚拟币也算偷?360 员工盗币 250 万,获刑没商量
案例:360 的 3 名员工利用漏洞,盗取他人虚拟币换了 250 万,最终因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罪” 被判刑。
关键认定:法院已明确,虚拟币属于 “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盗币和偷钱包一样,可能构成盗窃罪;如果用了木马、黑客技术,还会叠加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罪”。之前有人抢劫比特币,被按 “抢劫罪” 判了刑。
提醒:别想着 “链上匿名” 就可以为所欲为,警方溯源技术比你想象的强。
总结:加密货币的 “安全守则”
别用虚拟币搞外汇交易,不管金额大小;
不帮陌生人转币、跑分,哪怕佣金再高;
发币要合规,虚假宣传、秒撤池可能涉诈骗;
警惕 “买币拉人头” 的传销模式;
不偷不抢,虚拟币也是受保护的财产。
加密货币的风险,从来不止价格波动。看懂这些案例,才能在这个领域走得长远 —— 毕竟,再多的收益,也比不上自由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