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贝莱德悄悄买下 Strategy 公司(前身为 MicroStrategy)5% 的股份时,整个加密圈都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这个掌管着万亿美元资产的华尔街巨头,似乎正在下一盘大棋 —— 不仅要通过 ETF 掌控比特币的流动,还要把迈克尔・塞勒手里那批海量比特币也纳入版图。
从 "持有" 到 "掌控":贝莱德的 ETF 帝国
8 月 11 日那天,以太坊现货 ETF 创下 10.19 亿美元的单日净流入纪录,而贝莱德的 iShares 以太坊信托(ETHA)规模已经突破 100 亿美元。另一边,它的比特币信托(IBIT)管理资产更是冲到 910.6 亿美元,恰好赶上比特币 12.45 万美元的历史新高。
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个关键变化:贝莱德早已不满足于单纯持有加密货币。当一家公司的 ETF 能左右数十万比特币的流动时,它对市场的影响力已经远超普通玩家。就像握着闸门的人,既能放水推高价格,也能关闸制造旱情。
5% 股份里的玄机:塞勒的比特币可能 "改姓"?
收购 Strategy 5% 的股份,看似不多,却像插进加密市场的一根杠杆。熟悉塞勒的人都知道,他的比特币持仓策略靠的是借债和发股票 —— 这就像搭在悬崖边的积木,股价一跌就可能全盘崩塌。
贝莱德显然看清了这点。如果在股市上对 Strategy 施压,股价下跌可能会迫使塞勒不得不卖掉部分比特币还债。6 月份那笔 7382 枚比特币(约 8.5 亿美元)转到 Coinbase Prime 的操作,已经不像长期持有的样子,更像是在为可能的清算做准备。
巧的是,同一时间贝莱德在 48 小时内抛售了 5 亿多美元的比特币。对他们来说这只是零花钱,但释放的信号却很明确:他们在测试市场的反应,为更大的动作铺路。
一场可能的 "清洗":散户恐慌时,机构在捡漏
如果这场连锁反应真的被触发,后果可能相当残酷。有人预测比特币可能跌回 6 万 - 6.5 万美元,以太坊掉到 1700 美元,那些热闹的山寨币更是可能跌掉 80%-90%。
到时候衍生品市场会崩,交易所可能冻结提现,散户们在恐慌中割肉离场 —— 而机构们正等着在这个时候悄悄捡便宜。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每次市场大动荡,似乎都在上演类似的剧情。
最让人担心的是,贝莱德手里的 IBIT 已经控制着大量比特币流动,再加上对 Strategy 的影响力,它可能同时掌握比特币的直接供应和企业储备。要是一家机构能垄断 70% 的比特币,那加密货币最引以为傲的 "去中心化" 根基,恐怕就要塌了。
比特币的身份危机:还是 "人民的货币" 吗?
贝莱德想要的,从来不是短期利润。他们在攒筹码、争主导权,甚至想改写比特币的游戏规则。如果这盘棋下成了,比特币可能不再是那个对抗传统金融的去中心化先锋,而是变成华尔街的新玩具 —— 像黄金、石油那样被交易、加杠杆、做抵押。
最近 Strategy 的股价跌到 366.32 美元,24 小时跌了 1.78%,这小小的波动就像在提醒所有人:现在的平衡有多脆弱。
加密社区现在面临一个扎心的问题:当华尔街巨头一步步收紧控制权,比特币还能守住 "人民的货币" 这个身份吗?还是说,它终将变成中心化金融权力的又一个工具?这个答案,或许就藏在贝莱德接下来的每一步动作里。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理性看待加密货币投资,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