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實業透過和記黃埔地產,在粵港澳大灣區集中推出了約 400 套住宅單位出售,引發中國網友熱議。「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李超人,預見了怎樣的未來? (前情提要:香港《穩定幣條例》即日生效,渣打銀行:盡快提出申請發行商) (背景補充:直擊香港穩定幣政策落地,你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 近期,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實業透過和記黃埔地產,在粵港澳大灣區集中推出了約 400 套住宅單位,一套房產的總價最低僅需人民幣 40 萬元(約台幣 160 萬元),可說是清倉甩賣,頓時引發中國網友熱議。 待售房產詳細資訊 公開資料顯示,這批房產分布於廣東惠州(瀧珀花園,約 300 套)、中山(瀧珀花園)、廣州(逸翠莊園)及東莞(海逸豪庭)。其中,惠州瀧珀花園的 51 平方米一房單位,單價從早期的 1.04 萬至 1.4 萬元每平方米,降至約 8,632 元每平方米,總價約 44.3 萬元;東莞海逸豪庭別墅單價更從 2023 年的 4.4 萬至 6.8 萬元每平方米跌至 1.8 萬至 3.6 萬元每平方米,降幅顯著。目前,低價策略已經吸引了大量香港買家北上購房,惠州項目已售近 600 戶。 與此同時,網上還流傳著一則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稱李嘉誠擬以 50 億港幣拋售位於香港深水灣 79 號的老宅。若這一豪宅地標出售,將是李氏家族在港資產調整的重大動作。 李嘉誠變現資產的背後原因? 作為香港首富,李嘉誠在內地民眾的心中,一直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這一系列變現舉動在中國網路上,毫無疑問引發了廣泛討論,網友們猜測,香港作為中國大陸重要的政治與經濟陣地,而李嘉誠又作為香港最重要的商界人物,急於變現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動機?或者說,香港首富李嘉誠,到底預見了未來可能發生什麼事? 長期看低中國房市 李氏家族近年持續減持內地房產,如 2013 年起出售上海、廣州等地商業地產,轉向歐洲市場投資。而此次大灣區房產低價清盤,也普遍被網友解讀為是李嘉誠對中國房市前景的悲觀預期。 中國房地產市場近年面臨高庫存、需求疲軟及政策調控壓力,惠州、東莞等地項目多為李氏家族多年前低價拿地所開發(如東莞海逸豪庭 1999 年拿地),如今低價出售或為快速回籠資金,降低風險。 巴拿馬港口出售引發中方不滿 另外,也有部分網友推測,由於巴拿馬運河在地緣政治中的敏感性,疊加中美在該區域的戰略競爭,長和集團在今年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資產一事(涉及全球 23 個國家的 43 個港口及物流網路,並與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了原則性協議),引發中方不滿,由此影響了李氏家族在香港及內地的政商關係。 網友推測,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 6 月 27 日公布的第二屆特首顧問團名單,李嘉誠長子、長和集團主席李澤鉅未能續任,便是這一矛盾的延續。市場分析認為,李澤鉅被除名或與港口交易有關,雖然此事並未得到官方說明,但得罪了中國當局,李嘉誠恐遭事後清算,因此當前急於變賣內地資產,以便擺脫掌控。 延伸閱讀:巴拿馬運河真被美國掌控!貝萊德以228億美元收購李嘉誠港口公司“長江和記” 戰爭風險加劇 另外,還有網友擔憂,中美關係近年持續緊張,台海局勢也屢傳衝突升級風險。而地緣政治帶來的潛在風險,無疑將對本就不景氣的中國房市再次帶來打擊,因此本次李氏家族的資產調整可能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有關。 中方政治壓力介入李氏家族 最後,還有網友隱晦地指出了最壞的猜測,即中方政治力量可能試圖影響李氏家族的商業版圖。原因在於,香港近年政經環境變化顯著,背景對香港商界的影響力增強。李氏家族因其在英國等地的大規模能源、基建投資,與中央的經濟政策取向存在潛在分歧。 網友指出,中國經濟近年發展承壓,當局將目光投向馬雲、李嘉誠等商界巨頭,試圖引導其資產回流或調整並不足為奇。 李嘉誠投資哲學: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李嘉誠一生秉持「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投資哲學,擅長在市場高點套現、低點布局。其成功在於精準判斷市場周期,通過長線持有與適時退出實現財富最大化。 中國網友對此評論紛紛,「李嘉誠的決定從來沒錯過,他對經濟環境的警覺值得學習。」,也有人感嘆:「不要懷疑首富的嗅覺,普通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跟不上了。」 此次大舉出售內地房產,李嘉誠究竟看到了什麼,我們尚無法確定,但網友表示,未來某一天的現實,或許將會印證上述四項預測的其中之一。 相關報導 香港證監會示警:FoFund、Fo Coin、桃花源 NFT 為「可疑產品」,投資者需小心 香港穩定幣條例 8/1 生效:牌照、監管、銀行託管…重點速看 香港海關偵破11.5億港元洗錢案!2男大額現金出境用穩定幣洗白〈李嘉誠低價甩賣大灣區400套房產,「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李超人預見了什麼?〉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