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 WalletConnect-Giveaway 的项目,不只是空投,而是把整个 Web3 用户关系重新设计了一遍。

我们习惯了完成任务,等快照,求空投这套模式,但 $WCT 背后的逻辑,不太一样。

它更像是一次去中心化用户认知测试,而不仅是单纯撒钱。以下是我深入观察后的三点收获

1⃣ 项目在测什么?不是地址,而是行为。

WalletConnect-Giveaway 的机制,把我们从批量刷地址变成了按轨迹行动的人:

你怎么绑定钱包?用主力钱包还是新号?

你会不会保持连续交互?还是交完任务就溜?

你是单人操作,还是开始拉人组局?

这其实是个用户行为共识网络,谁真的在 Web3 留痕,谁就更接近真正的参与者角色。

2⃣ 任务设计背后是链上身份筛选器。

很多人只看到做任务有积分,但实际上它在构建一个自己的 LayerZero/Galxe 风格的链上 DID。

$WCT 的分发逻辑,不是按谁先来而是按谁留下来。

绑定的钱包、邀请逻辑、行为时间线,都是未来链上身份的一部分。

你以为是在做任务,其实你在建立一个新型信用评分模型。

3⃣ 最后为什么很多人悄悄卷?因为看见了长期机制。

现在圈内很多大空投都跑去任务 → 快照 → 发币这套路了,而 @WalletConnect 这波是“任务 → 行为追踪 → 网络拓扑 → 分层放权。

说简单点:

早期任务者赚积分

稳定参与者获得WCT映射

最后还能跑通生态奖励、合作链空投、跨平台DID积分

谁能坚持在这个行为池里活跃,谁就可能不是赚一次,而是逐步接入多个新生态。

这不是单纯做几个任务,而是进入一个能把你链上行为转化成价值的系统。

看得懂的人,就别等最后才来补课。

@WalletConnect $W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