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社群平台 Threads 上出現大量 AI 產文的矩陣號,聊金融丶聊加密貨幣丶聊政治。用陰謀論吸引眼球,但背後論調卻全是憑空捏造。更恐怖的是這些矩陣號都導向經營換 U 業務的「鏈情觀察站」,也讓人懷疑這是場有計劃的洗錢行動。
大批矩陣號導流違法現金換U群組「鏈情觀察站」
以 @sincerekulas2025 (林幣甄) 為例,在 Threads 平台上擁有 1729 個追蹤,甚至包含業界人士。首先頭像很明顯是由 AI 生成,而發文內容基本上都是「你以為…,其實…」的句型,發文內容主要聊金融丶加密貨幣。文章調性將事件導向陰謀論,試圖用聳動的文字塑造自己洞悉事物背後真理的觀點。
同樣的帳號還有@katimoharami987e丶@emma154watsokm1丶@lilapooryayo0864丶@6brdb7ryn5g 等,這些帳號的一個關鍵共通點就是都會導流到名為「鏈情觀察站」的 Telegram 群組。這些帳號就是俗稱的「矩陣號」,實際上背後都是同一批人在經營。
另外這些帳號也瞄準台灣的監管發展,尤其是交易所部分。像是【台灣交易所共罰302萬,只是表面?真正的「清場順序」早就排好了】丶【你以為這是防詐騙?其實是金融資料的大封鎖時代來了】都是拿台灣監管及交易所的題材,套入上述模板,產生陰謀論調性的文章。甚至幣安執行長 Richard 訪台參與公開會議的消息,都能被拿來動手腳,也讓幣安官方親自回覆。
四要素快速判別換U矩陣號
這批矩陣號之所以如此針對台灣交易所,對執行監管的消息大做文章,是因為「鏈情觀察站」本身就有經營「換 U」的業務,也就是說,抹黑交易所的原因是搶到他飯碗了。
根據證券期貨局官網最新更新的「虛擬資產服務業者名單」,台灣目前僅 17 間業者可提供虛擬資產服務。而在金管會指示虛擬資產服務應使用銀行轉帳等能留下金流紀錄的方式後,現金交易的幣商基本宣告出局,因此幾乎可判定「鏈情觀察站」是違法幣商了。筆者實際與處理加密貨幣詐騙的刑警交流後,得知現金交易就是警方追查金流的斷點。
(台灣 VASP 禁現金交易?離譜報導挑起社群誤解,媒體人點出五點矛盾、呼籲自重)
這讓筆者想到先前踢爆的「鏈金投研社」,兩者手段幾乎一模一樣,同樣導流到現金換 U 的群組。能確定的是,這種手法會不斷出現,最簡單的方式是在 Threads 搜尋關鍵字「鏈情觀察站」,就能將所有導流到這個群組的帳號找出來封鎖了。基本上認準 AI 頭貼丶聳動文字丶導流 Telegram 群組丶陰謀論等四大要素,就能識別矩陣號了。
站在用戶的角度,台灣交易所至少有信託,也知道誰是經營者。跟無牌幣商換除了有換到黑 U 的風險,不知道對方是誰,安全性大打折扣。
這篇文章 Threads爆出大量 AI 矩陣號導流 「鏈情觀察站」違法現金換U,幣安官方也回應了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