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这一里程碑事件犹如一声发令枪,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数十家公司迅速表态有意申请或参与稳定币业务,一场围绕数字金融新赛道的角逐已然拉开序幕。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开局中,金融发展局主席、渣打国际业务行政总裁洪丕正的一番话,为喧嚣的市场注入了冷静的思考:“稳定币不应成为炒作对象,资产市场数字化是一场长远战局。” 这句判断,不仅点明了稳定币的本质属性,更揭示了香港在全球金融数字化浪潮中的战略定力。
稳定币,从名字就可看出其核心使命在于 “稳定”。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特殊存在,它本应像金融市场的 “定海神针”,以锚定法币或其他资产的特性,为波动剧烈的数字资产交易提供可靠的价值尺度。然而,在过去几年的市场实践中,部分稳定币却偏离了初心,沦为短线炒作的工具,引发了诸多风险。洪丕正的警示振聋发聩:“稳定币应该发挥稳定作用,不应抱短视目光。” 这一观点直指行业痛点,也为香港的稳定币发展定下了基调 —— 拒绝投机狂欢,坚守金融本源。
在洪丕正看来,稳定币是香港金融市场数字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交易货币中介 “代币化”,为未来更多资产的 “代币化” 铺平道路。但他同时强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令香港 24 小时内全面‘代币化’”。这种清醒的认知,恰恰体现了香港在金融创新中的稳健态度。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资产的数字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都在加速向数字形态演进。稳定币作为这一进程的基础设施,其规范发展将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香港在这场 “长期战” 中的领先优势已初露端倪。洪丕正自信地表示,目前香港的发展步伐在其他金融中心中处于领先一群。这并非妄言,而是基于香港独特的制度优势、成熟的金融生态和前瞻的政策布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既有与全球接轨的法治环境和监管标准,又有贴近中国内地市场的天然地理和文化优势,这种 “一国两制” 下的独特地位,使其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管局将于 8 月开始接受稳定币发行申请,这一时间表也显示出香港在推进金融数字化方面的高效与决心。
更具战略眼光的是,洪丕正提出香港应定位为面向 “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财资中心。在当前环球贸易前景不明朗、中美贸易关系充满变数的背景下,这一定位无疑具有前瞻性。“全球南方” 国家和地区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香港凭借其在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和人民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完全有能力成为连接 “全球南方” 与世界金融体系的桥梁。同时,在企业和投资者纷纷寻求分散供应链、降低美元资产集中风险的趋势下,香港的 “中国 + 1” 战略优势和分散风险能力将得到充分发挥。
香港作为企业财资中心的优势是多方面的。洪丕正特别提到了税务优惠、资金自由进出和国际认可的法治环境,这些都是吸引全球企业的重要砝码。尽管近期有部分跨国企业将营运重心移向内地,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的地位被削弱。相反,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香港的独特价值将更加凸显。它既是中国内地与世界对接的 “超级联系人”,又是全球资本进入亚洲市场的 “桥头堡”,这种双重角色是其他金融中心难以替代的。
当然,香港也面临着一些周期性挑战。零售、餐饮等行业因市民北上消费而承受压力,地产业发展商也面临一定的财务困境。但正如洪丕正所指出的,这些行业在香港整体经济及银行业贷款中的占比并不算太高,没有出现 “大到不能倒” 的系统性风险。这种行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是香港经济保持韧性的重要基础。
展望未来,稳定币的发展只是香港金融市场数字化的一个起点。随着更多资产的 “代币化”,香港有望构建起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包容的数字金融生态系统。这不仅将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还将为全球金融数字化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正如洪丕正所言,这是一场 “长期战”,需要耐心和定力。香港已经站在了全球金融数字化的十字路口,机遇与挑战并存。相信凭借其深厚的金融底蕴、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前瞻的政策布局,香港必将在这场 “长期战” 中赢得主动,书写出数字金融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