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Bear,今天我们简单唠唠加密新规
美国最近出台了不少关于加密货币的新规矩,尤其是那个叫 GENIUS 的法案,这对加密行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考验。咱们用大白话说说该怎么应对。
先说说守规矩这事儿,稳定币发行公司得特别注意。就像开餐馆要办营业执照,发行稳定币也得有资质。像 Circle 这类合规的公司,已经通过和银行合作,保证了每发行 1 块钱稳定币,背后就有 1 块钱的储备。那些不合规的公司,得赶紧在规定时间内调整,要么搬到美国去,要么把储备金的结构改了。
储备金还得公开透明,就像超市每天盘点货物一样,稳定币发行商每个月都得算清楚储备金够不够,并且告诉大家。还得整个自动管理系统,随时能查,免得出现钱和账对不上的乱子。
另外,不同的加密资产以后归不同部门管了。比如比特币可能归 CFTC 管,有些平台币可能归 SEC 管,就像不同的商品归不同的市场监管部门管一样。做 DeFi 的项目,得避免权力太集中,多让大家一起说了算,这样可能不用担那么多责任。
再说说怎么抓住机会。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像银行、VISA 这些也能合规做稳定币了,这市场可大了。加密公司可以和它们合作发稳定币,借它们的客户群扩大业务。还能在跨境贸易、供应链这些场景里用稳定币付款,手续费低还快,说不定能抢不少生意。
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商买美债,这也不是坏事。把部分储备金投短期美债,既能符合规定,还能赚点利息。但也得注意美债价格波动,就像炒股要设止损一样,得有办法应对。
技术上,得让储备资产更透明。比如把美债弄到区块链上,随时能看值多少钱、够不够。还能整个智能合约,自动处理储备金调整、赎回这些事,少让人插手,减少出错。同时,既要保证交易时个人信息不泄露,又得符合反洗钱的要求,就像快递既保护隐私又要实名一样。
在国际上,不同地方规矩不一样,可以灵活布局。比如香港的规矩适合发非美元稳定币,新加坡对创新项目比较宽松。还得和其他地方的监管机构搞好协作,互相认可审计结果,这样做生意成本能低不少,也能防着资金出问题。
最后说防风险。得想想万一大家都要赎回稳定币怎么办,得保证储备金能很快变成现金,就像银行得留够钱应对大家取钱一样。还可以买个保险,万一出问题能赔点钱,让大家更放心。
还要时刻盯着政策变化,加入行业协会,多参与政策制定,别等规矩定死了才傻眼。建个专门的团队,随时准备调整业务,这样才能在变化中站稳脚跟。#GENIUS稳定币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