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公布的CPI高了一点,但核心CPI(不算食品和能源)反而低了。坦白说,这些经济指标像CPI、PPI、GDP、PCE……我基本不太看,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是滞后的数据,等你看懂了,市场早就反应完了,投资上也没啥优势。
比起盯着一次两次的降息,更重要的是看大方向。为什么市场能顶住那么多不确定性、还越涨越高?背后的推手其实是“增长+通胀”模式——财政赤字不断扩大,钱花得越来越猛;而美联储,也越来越偏鸽派了,尤其是鲍威尔之后的时代,风格正在悄悄转变。
其实,美联储从来就不是被动看数据做决定的。他们有自己的盘算。过去CPI连续几个月下降,他们没怎么动;现在通胀稍微上来一点,他们也不会急着变脸。
对投资来说,最理想的环境不是低通胀,而是温和、稳定上涨的通胀——涨得不快不慢,刚好能保住资产的实际收益,又不至于逼美联储出手。这种状态,才是真正的“资产甜蜜期”。
你只需要知道的是,没有什么能阻止这趟列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