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密貨幣信用卡大盤點
在瞬息萬變的加密貨幣世界中,將數位資產與日常生活消費無縫接軌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加密貨幣信用卡(或更常見的加密貨幣簽帳金融卡)的出現,正逐步改變我們的支付方式,讓比特幣、以太幣或穩定幣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能實際用於購物、用餐甚至提款的便利工具。
對於身處台灣的加密貨幣愛好者而言,選擇一張合適的加密貨幣信用卡,不僅能提升資產的流動性,還可能享受豐富的消費回饋。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選項,究竟哪一張才最適合你?本文將深入剖析幾款在台灣知名且可用的加密貨幣信用卡,以及盤點它們的優缺點、費用結構及特色功能。
什麼是加密貨幣信用卡?
目前常見的加密貨幣信用卡,更精確地說,大多是加密貨幣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而非傳統意義上的信用卡。
傳統信用卡是銀行根據你的信用額度先墊付資金,之後你再還款;而加密貨幣簽帳金融卡則是預付性質的,它直接連結到你的加密貨幣帳戶。
當你刷卡時,卡片服務商會即時將你帳戶中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穩定幣等)兌換成當地法幣,然後支付給商家。這讓加密資產不再只是數位帳本上的數字,而是能像現金一樣,在全球接受Visa或Mastercard的地方進行消費。
加密貨幣信用卡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提升流動性:
這是最主要的優點。它讓加密貨幣資產變得像法幣一樣方便使用,無需透過複雜的交易所提領流程,就能直接用於日常消費或ATM提款。
賺取回饋:
部分的加密貨幣卡也會提供消費回饋,通常以加密貨幣(如平台幣、穩定幣)形式發放,讓消費的同時也能累積更多加密資產。
降低換匯摩擦:
對於經常跨境消費或需要使用外幣的人來說,加密貨幣卡有時能提供比傳統銀行更具競爭力的匯率或更低的手續費,尤其是在使用穩定幣支付時。
DeFi 整合與收益:
一些新型的加密貨幣卡(例如Ether.fi Card)能讓你在卡內閒置的加密貨幣資產持續賺取DeFi收益,實現資產的邊花邊賺。
全球通用性:
大多數加密貨幣卡與Visa或Mastercard合作,也就是說,可以在全球數千萬個商家使用,非常便利。
缺點
加密貨幣價格波動風險:
這是最大的風險。如果你的卡片直接連結到波動性較大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在消費前加密貨幣價格下跌,可能導致你實際支付的成本更高,或者資產縮水。
手續費複雜:
目前加密貨幣信用卡和傳統金融卡相比,交易手續費與提款費還是較高。
監管不確定性:
加密貨幣的監管環境在全球範圍內仍在發展,政策變化可能影響卡片的使用或服務供應。
非信用額度:
大部分加密貨幣卡是簽帳金融卡,不提供信用額度,因此無法像傳統信用卡那樣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便利,也無法建立信用歷史。
稅務考量:
目前將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幣進行消費,是否被視為一種應稅事件,需要注意相關的稅務規定。
哪些人需要加密貨幣信用卡?
加密貨幣信用卡不僅僅是一種支付工具,它更象徵著加密世界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趨勢。它提供了一種便捷、高效的方式來利用加密資產,同時也伴隨著需要理解和管理的風險。
在數位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加密貨幣信用卡為以下幾類人群提供了獨特的價值:
加密貨幣持有者:如果你擁有加密貨幣資產,但苦於其流動性不足,無法直接用於日常消費,那麼加密貨幣卡就是你的理想選擇。它打通了加密資產到實體經濟的橋樑。
追求高額回饋的消費者:許多加密貨幣卡提供的回饋率可能比傳統信用卡更具吸引力,特別是當你對某些加密貨幣有信心,願意持有其回饋代幣時。
數字遊民與跨境消費者:對於經常在不同國家移動或進行跨境交易的人來說,加密貨幣卡可以減少不同法幣之間的換匯麻煩和潛在費用。
DeFi 愛好者:如果你熱衷於DeFi生態,渴望將鏈上收益與現實生活消費結合,某些提供 DeFi 收益整合的加密貨幣卡將是你不二的選擇。
希望體驗未來支付模式的人:使用加密貨幣卡代表著擁抱一種更具科技感和去中心化精神的支付方式,體驗數位資產如何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目前台灣有哪些加密貨幣信用卡?
在台灣,目前市面上有幾款知名的加密貨幣支付卡可供選擇,儘管它們多數屬於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而非傳統信用卡,但都能讓你的加密資產輕鬆轉換為法幣進行消費。
加密貨幣信用卡(更精確地說,許多其實是加密貨幣簽帳金融卡,因為它們無法提供信用額度,而是直接從你的加密貨幣餘額中扣款)在台灣逐漸受到關注。以下為你整理幾款目前在台灣較知名且可用的加密貨幣支付卡:
1. RedotPay Card
RedotPay是一家香港的加密貨幣支付公司,在台灣的使用者中頗受歡迎。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信用卡是什麼?RedotPay把四種幣帶入行動支付,三個月註冊用戶超過30萬
優點:
虛擬卡+實體卡:提供虛擬卡(適合線上交易,可即時開通)和實體卡(可在全球接受Visa的商家消費),提供用戶更有彈性的選擇。
多幣種支援:目前支援比特幣(BTC)、以太坊(ETH)、美元穩定幣(USDT、USDC)等多種加密貨幣。
全球通用性:虛擬卡可直接綁定手機Apple Pay、Google Pay進行使用,並可在全球接受Visa的商家使用。
缺點:
手續費較高:交易和ATM提款會產生非本幣簽帳費和手續費。由於台灣以「港幣卡」為主,若非交易/提現港幣,皆需以「非本幣」的手續費計算。
開卡費:目前不論是虛擬卡或是實體卡,都需要繳交一筆10美元/100美元的「開卡費」。儘管有時會有開卡特價活動,但還是一筆不低的花費。
2. Crypto.com
Crypto.com是全球知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其發行的Visa卡在全球範圍內廣受歡迎,台灣用戶也能申請。
優點:
多幣種支援:目前支援超過100種加密貨幣。
多種卡別選擇: 提供不同等級的卡片,從無需質押的藍卡到高階的黑卡,回饋機制也有所不同。
豐富的獎勵與回饋: 部分高階卡別提供高達5%的消費回饋,甚至還有Spotify、Netflix、機場貴賓室等福利(但需質押一定數量的CRO幣)。
全球通用性:可在全球接受Visa的商家使用。
缺點:
高階卡需大量質押:要享受更高回饋和福利,需要質押相對大量的CRO幣,對一般用戶來說資金門檻較高。
部分回饋有上限:並非所有消費都能獲得最高回饋,部分有每月回饋上限。
境外消費手續費:台灣屬於境外消費,需收取1.5%的手續費。
3. Wirex
Wirex是一個多幣種支付平台,提供加密貨幣和法幣的儲存、兌換和支付服務,其Visa簽帳卡在台灣也可使用。
優點:
多幣種支援: 支援多種加密貨幣和法定貨幣,方便進行不同幣別的交易。
全球通用性: 可在全球接受Visa的商家使用。
多種卡別選擇: 提供不同等級的訂閱計畫,從免費到菁英方案,回饋機制也有所不同。
海外刷卡無額外手續費:但需注意若透過信用卡入金,台灣銀行端可能收取 1.5% 海外交易費。
缺點:
不支援新台幣(TWD): 刷卡時會從外幣帳戶扣款,會有匯差損失。
提款有上限和手續費: 每月有免費提款上限,超過後會收取費用。
不支援Google Pay / Apple Pay
4.Kast Card
Kast Card是由Kast.finance推出,基於Solana區塊鏈的支付卡。它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和傳統支付方式,讓加密貨幣支付更方便。
優點:
支援多種穩定幣:目前支援USDT、USDC和USDe等穩定幣,未來預計將加入更多幣種。
兼容主流支付:支援 Apple Pay和Google Pay,方便在線上或實體店面進行行動支付。
Kast積分回饋:刷卡消費可回饋Kast積分,這些積分預計在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中可以兌換成代幣。此外,使用合作的Solana卡還能獲得質押積分。
多種卡片選擇:目前提供虛擬卡和實體卡等多個等級。
全球通用性:可在全球接受Visa的商家使用。
缺點:
台灣目前不支援實體卡:台灣目前只能申請虛擬卡。
海外交易手續費較高:交易手續費約為2%。
5. Ether.fi Card
Ether.fi是以太坊上的流動性質押和再質押協議,他們推出的支付卡主打將DeFi收益與日常消費結合,並強調非託管特性。
優點:
DeFi原生:被譽為全球首張真正的「DeFi原生」信用卡(雖然實際功能更像簽帳金融卡),強調非託管錢包設計,用戶能保有資產控制權。
高現金回饋:提供2-3%的現金回饋,部分推廣活動期間甚至可達5%。回饋通常以SCR代幣(Scroll 網路原生代幣)形式發放,或者在質押ETHFI代幣後獲得ETHFI。
支援雙重消費模式:提供直接支付和借貸模式,增加了資金使用的彈性。
閒置資金收益:儲存在卡片內的資金,可以享受高年化收益(11-14.3%),讓加密貨幣在消費前也能持續賺取收益。
支援Apple Pay、Google Pay。
免費申請、無門檻:帳號開通和開卡通常是免費的,沒有傳統加密貨幣卡常見的質押門檻或年費。
多種等級選擇:目前提供四種會員等級,且不強迫鎖倉平台幣。
缺點:
回饋幣種波動:回饋通常以SCR或ETHFI代幣發放,這些代幣的價格波動會影響實際回饋價值。
台灣用戶外匯手續費: 台灣用戶在進行外匯交易時可能會有約1%的手續費。
更多報導
可以用加密貨幣買機票了!阿聯酋航空攜手Crypto.com導入加密支付功能
支付寶將導入美元穩定幣?傳Circle與螞蟻集團合作,準備攻入中國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