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Labubu退燒?二手價已暴跌!

擁有尖耳朵與九顆鋸齒狀牙齒,介在醜與萌之間的泡泡瑪特娃娃 Labubu,近期成為全球潮流文化的新寵,但最近在二手市場的價格卻突然開始崩跌,不僅快速腰斬甚至已崩盤 70%。

這款由香港設計師龍家昇所創造的 Labubu 系列娃娃,自 2019 年與泡泡瑪特簽署專屬合約後,藉由「盲盒」的銷售策略迅速走紅。

在國際巨星蕾哈娜、足球明星貝克漢,以及韓團 BLACKPINK 成員 LISA 等名人的推波助瀾下,Labubu 成功從亞洲市場擴展至歐美地區,躍升為全球性的流行文化指標。

不過,在 Labubu 爆紅背後卻也有過度炒作的隱憂。香港媒體《香港 01》近日指出,泡泡瑪特疑似運用「限量飢餓行銷」的策略,刻意減少產品供應量以製造搶購熱潮,甚至傳出公司可能資助 LISA 進行產品宣傳的八卦。

今年 5 月在英國發生的搶購衝突事件,更是讓當地所有門市被迫停止販售,這起國際醜聞讓外界開始檢討這種炒作模式是否適當。

BLACKPINK成員LISA曬娃娃,進一步推動泡泡瑪特Labubu熱潮圖源:LISA社群 BLACKPINK成員LISA曬娃娃,進一步推動泡泡瑪特Labubu熱潮

Labubu二手價暴跌70%,泡泡瑪特預售成主因

根據《香港 01》的調查,在 Labubu 二手市場最熱絡的時期,一套包含 6 個盲盒的組合在轉售市場可賣到人民幣 1,500 至 2,800 元的高價,如今已跌至 650 至 800 元之間,跌幅高達 70%。

多數媒體推測,造成價格崩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泡泡瑪特在 6 月 18 日突然釋出大量 Labubu 娃娃到市場。泡泡瑪特史無前例地開放網路預購管道,計劃釋出 400 至 500 萬個 Labubu 商品,若以單價 99 元計算,此次銷售金額將超過 5 億人民幣。

大量商品的突然釋出打破了市場的供需均衡,導致原本的炒作價格瞬間下滑。

中國也出現眾多仿冒品在街頭販售,最低價格僅需「7 元人民幣」,這些品質參差不齊的山寨品,對正版市場造成進一步的價格衝擊。

甚至還有詐騙集團盯上想炒作 Labubu 娃娃的散戶,刻意設下交易 Labubu 二手娃娃的騙局,並在錢拿到手後人間蒸發,有一位香港媽媽就像媒體透露誤入騙局,把女兒的大學基金都交了出去。

Labubu-二手-價格-暴跌圖源:紐約時報 Labubu二手價暴跌70%,泡泡瑪特預售成主因

中國關注Labubu盲盒商法,泡泡瑪特股價回落

另一方面,中國官方媒體開始對盲盒銷售模式表達關切。

《人民日報》在 6 月底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盲卡、盲盒商品利用神秘驚喜的心理吸引青少年消費者,認為這種銷售方式存在商業陷阱,容易引發非理性購買行為,建議建立更嚴格的監管機制,包括「身份驗證、臉部識別、家長二次確認」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無限制地參與此類交易。

中國官媒的批評直接反映在泡泡瑪特的股價表現上,從 6 月中旬一度漲至 283.4 港元後,急速下滑,到 7 月 3 日一度跌至 247 港元低點,但今日開盤回升至 255 港元。

泡泡瑪特-股價-下跌圖源:Yahoo財經 泡泡瑪特股價回落

藉著 Labubu 全球爆紅熱潮,泡泡瑪特在 2025 年初至今曾累計上漲超過 170%,如今卻開始面臨回調壓力,從高點計算,市值已蒸發金額高達 223 億港元。

彭博:二手市場不穩定是最大挑戰

《彭博社》的深度分析認為,Labubu 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來自競爭對手的模仿,而是二手市場生態的不穩定。

泡泡瑪特必須在擴大真實用戶群與維持產品稀有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如果商品主要流向投機者,將難以建立忠實的消費者基礎;但若缺乏活躍的二手市場,Labubu 也無法建立高級收藏品的地位。

《彭博社》認為,泡泡瑪特 在 6 月 18 日展開大規模預售,雖為公司帶來可觀收益,但卻重創了二手市場,突顯了泡泡瑪特在供應策略上的兩難:如何在不損害品牌稀缺形象的情況下,滿足真正有收藏需求的消費者。

隨著中國文化產品的海外推廣面臨更多考驗,Labubu 是否能維持長期的市場熱度,仍有待觀察。

『Labubu二手價暴跌70%!泡泡瑪特跌下神壇?彭博分析背後原因』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