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始终无法真正理解大多数山寨币的价值所在——说白了,我不知道它们到底靠什么来完成价值捕获。
我和不少在项目方工作的朋友聊过,问他们对自家即将 TGE 的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上线就跑”。这让我更坚定地认为,去吃山寨币的二段行情,本质就是在刀口上舔血。
今年我几乎没有重仓买任何山寨,除了 KAITO 和 IP 两个例外。但就连这两个,我都为自己找了无数理由才勉强下手。说服自己买山寨,是个极其痛苦的过程,未来如果项目没有明确的收益模型,我大概率也不会再碰了。
在我看来,低成本深度参与早期项目,依然是加密圈子里最有效、最快速的上升路径。不管是影响力还是财富增长,都是指数级的跃迁。BTC、ETH、SOL、BNB 乃至后来的 HYPE,这些所谓 OG 项目的早期参与者,都是这么走出来的。所以别再神神叨叨地聊什么叙事、看什么研报了。
做自己的研究,在弯道加速才是真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