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1625
2011年a16z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在《华尔街日报》发布了题为《软件吞噬世界》的文章,核心论点是: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世界。
此后10多年,我们见证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一批批市值过千亿的公司,甚至现在,这句话依然有效,因为AI又以新的方式开始改变世界,还有人提出了AI正在吞噬软件的看法,但一切的起点似乎都是从2011年开始,毕竟我们常用的微博、微信都是在那一年迎来爆发。
而现在,距离区块链技术诞生十多年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区块链吞噬世界”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就是——美股代币化的落地。
尽管美股代币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在倒闭的FTX中早已部分实现,但现在进场的玩家,不再是纯加密圈的公司,而是像Robinhood这样知名互联网企业。
上周,Robinhood宣布在欧洲推出基于Arbitrum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并代币化部分未上市公司股权,包括OpenAI和SpaceX,该新闻在金融圈引起了轰然大波,并助推Robinhood股价突破历史新高。
目前整个加密市场的总市值约为3.4万亿美元,而全球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约为135万亿美元,二者相差接近40倍。
反过来说,股票代币化的终极天花板市场也就是135万亿,并且只要该市值继续增长,天花板也会被打开。
不过目前可能市场占比0.1%都不到,什么时候能突破3%才算行业迎来了真正爆发式增长。
而这,就是这些新兴交易公司瞄准的未来,也是区块链的真正增长点。
如果该逻辑得以成立,并得以实现,那么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带来的冲击不亚于“软件吞噬世界”带来的影响。
可以预计,未来1-2年将会是这个领域的野蛮增长期,会有更多公司入局,也会倒逼一些传统股票型服务公司(TradFi)转型,这个趋势的大门已经打开。
但股票代币化就是区块链的终点吗?笔者以为这还只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去年底,微策略的CEO Michael Saylor发布了题为《美国数字资产框架、原则与机遇》建议书,其中关于发展前景Saylor 预计,全球数字资本市场有望从2万亿美元增长至280万亿美元,数字资产市场(不含比特币)则可能从1万亿美元增长至 590 万亿美元。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个重要转折点:一个是全球范围内开始追捧稳定币,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其二是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上链规模持续增长,也就是广泛提及的RWA;其三便是股票代币化的开始。
而Michael Saylor提到的终局规模就是所有这些资产完成上链后的市场,以及可能到来的真正的“万物上链”——毕竟这个词已经被提及数年,从2018年热闹的STO,到现在的RWA和股票代币化,我们终于走到了临界点,尽管路途依然遥远且充满挑战,但它已经在路上。
虽然现在看这些数据有些天方夜谭,但这就如10年前说比特币会到10万美金一样,同样充满戏剧和荒谬,而现在它已经达到了11万美金,并且还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正在重塑资产呈现形式和价值传输方式,是否会重塑信息传递方式还有待考究;而AI正在重塑信息捕获方式和带来生产力变革,如今科技树又到了爆发前夜。
巧合的是,二者的技术背景都潜伏超过了10年,从无人问津到充斥泡沫,再到价值重塑,或许是时候放出那个“怪兽”了。
那么,谁会是下一个入局股票代币化的大玩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