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舞的关税“豁免令牌”即将在7月9日失效,然而尴尬的是,截止此刻,竟无一个国家能完全接下美国递出的贸易“投名状”。这场由白宫发起的关税战,正显露出明显的败象——特朗普严重高估了关税“大棒”对各国政要的威慑力,却大大低估了全球“去美元化”、“去美国化”浪潮下,各国捍卫自身利益的铁一般的决心。
此前虽有风声传出美国可能延长豁免期,但特朗普昨日断然掐灭了这丝幻想。他显然想故技重施,在最后关头挥舞起“关税大棒”,试图用高压倒计时迫使各国在他拟好的贸易协议上仓促签字。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甚至透露,一份为新一轮关税准备的“框架蓝图”,将在独立日(7月4日)呈交特朗普御览。
这份“关税框架”藏着什么玄机?
分析指出,这份框架的核心,很可能是依据各国“配合度”量身定做的“惩罚菜单”:
“顽固派”重罚: 对那些自4月以来就“装聋作哑”、拒绝与美国谈判的国家,课以最高昂的税率。
“观望派”中罚:谈判仍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的国家,将面临中等强度的税率“伺候”。
“乖宝宝”特赦? 对谈判中“表现优异”的国家,则可能给予较低税率甚至豁免延期的“甜头”。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的警告更是火上浇油:即使是已坐上谈判桌的国家,若7月9日后被认定“诚意不足”,同样可能面临税率“跳涨”!最终生杀大权,牢牢攥在特朗普一人手中。
盟友“花式求饶”VS 特朗普“冷酷施压”:谁先眨眼?
环顾全球,目前唯一能从特朗普口袋中掏出点“好处”的,只有英国——一项小型贸易协议,外加英国增持美债的动作,成了美国财政部勉强能拿出来说的“成果”。除此之外,尽管美国频频单方面宣布与印度、日本、欧盟“谈得火热”、“接近达成”,但现实是骨感的——这些关键经济体的谈判桌上,至今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积极进展。
正是这份四处碰壁的挫败感,逼得特朗普再次祭出“极限施压”的旧招,妄图用关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吓唬住对手。
关税是把双刃剑,中国成破局“定盘星”?
关税推高美国通胀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实,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都亲口承认,这打乱了他们预设的降息节奏。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眼中,过去两个月的关税战却成了财政部的“意外之财”——滚滚而来的关税收入,暂时缓解了财政压力。至于物价上涨的苦果最终由谁吞下?显然不在他们的优先考虑之列。
特朗普本想用“区别对待”的分化策略瓦解各国同盟。但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展现的强硬姿态,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世界猛然醒悟:对美国,不必卑躬屈膝,硬碰硬也能守住底线!自日内瓦和伦敦谈判后,美方关于贸易谈判的“捷报”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印度更是活学活用,将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招数反施其身,让白宫屡屡在眼看“胜利在望”时,希望瞬间化为泡影。欧盟和日本也一改往日的犹豫,在谈判中**挺直了腰杆,坚决拒绝在贸易和关税上做出更大让步。
全球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中国身上。 中国在对美贸易谈判中展现的策略与定力,成为各国评估自身立场和信心的关键参照物。
## 美国策略急转弯,但“破盟”难如登天
焦头烂额的美国正试图改变打法:特朗普团队计划“擒贼先擒王”,优先搞定美国前十大贸易伙伴,签下协议后再“收拾”其他国家。然而,残酷的现实是:面对美国的压力,各国几乎结成了无形的“抗美同盟”。在这个同盟中,任何一国如果在与美谈判中轻易大幅让步,都将成为“叛徒”,使其他国家在与美博弈时陷入被动。因此,若美国无法从这十大巨头身上榨取“足够丰厚”且“显著失衡”的利益,它在后续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中将寸步难行,难讨便宜。
7月9日的关税“审判日”步步紧逼。若特朗普团队依旧拿不出破局良策,美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的号令力与影响力,恐将遭遇一场断崖式的下跌。这场由“美国优先”点燃的关税战火,正灼烧着美国自身信誉的根基。
#美国加征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