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老鼠药,买它的人早晚被毒死!"2018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断言还挂在热搜榜上。如今老爷子依旧喝着樱桃味可乐,只是绝口不提那个"老鼠药"在六年里暴涨了18倍。

这个魔幻故事里,被啪啪打脸的可不止股神。华尔街空神彼得·希夫从2013年开始唱衰比特币,推特每天准时推送"比特币马上归零"小作文,结果这个"空气币"硬生生在他眼皮底下从800美元涨到6万美元。去年希发的推特下,最高赞评论是:"先生,您说的归零还有几站?"

摩根大通CEO戴蒙更绝,2017年称比特币是"骗局",五年后悄悄让自己的银行推出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当记者问及此事,这位金融巨鳄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区块链技术确实有可取之处..."——像极了当年嘲讽网购的马云,转头就搞起了淘宝。

这些传统世界的王者们,可能永远搞不懂为什么一串代码能让00后大学生在宿舍暴富。他们用百年金融的尺子丈量比特币,却量不出代码世界里疯长的共识。当鲁比尼教授还在电视上痛骂"所有币圈人该进监狱"时,萨尔瓦多总统已经把比特币印上了国家货币。

但真正魔幻的现实藏在K线图背后:中本聪敲出创世区块的2009年,美联储正在疯狂印钞救市。十四年过去,美元贬值了40%,而比特币经历了312次"死亡宣告",价格却从0涨到了令所有做空者心梗的数字。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当黑石集团开始囤币时,当年那些骂得最凶的专家,突然集体患上了"加密货币失语症"。

说到底,比特币从来不是要打谁的脸,它只是安静地躺在区块链上,用每个区块奖励告诉世界:当法定货币的信用被疯狂透支,代码构筑的信任,可能比盖着钢印的纸币更经得起时间考验。那些沉默的大佬们或许终于懂了,在技术革命面前,固执己见的代价有多昂贵——毕竟在比特币的世界里,每被打脸一次,币价就涨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