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了HH、HL、LL、LH

今天来做一个延伸。

一个结构点位的背后,其实藏着三种角色:

✅ 进攻方(主力)

✅ 反应方(散户)

✅ 诱导设计(结构)

所以从今天起,请你换个角度理解结构:

🔺HH = 真强?不,可能是“最后的拉盘”

✅ 1. 突破不等于启动,是诱空反应的“激发器”

当价格第一次突破前高,很多空头会被迫止损;

同时,追高盘也在进场;

主力接下这个流动性,把价格打上去、再回落,让你上了车又被洗下去。

这就叫“惯性回调”——不是弱,是“提前落袋”。

✅ 2. 回调是洗不坚定、钓更深仓

你以为的“要跌了”,是他们的缓冲;

主力通过这段整理区,把短线追多的清掉、再把空头骗进来。

等结构确认(比如 HL 守住),才是第二轮拉升的起点。

🔻LL = 崩盘?也许只是“引爆点设计”

✅ 1. 首次跌破,是激发恐慌的“引子”

跌破前低,很多人止损、多头认怂、空头追进;
主力借这个机会洗盘、收割、顺便制造“市场看空”的舆论。

✅ 2. 假反弹再杀,是主力吃饱后的确认式出击

主力往往在 LL 后拉一波诱空反弹;

然后再在 LH 确认后砸下第二波,完成结构确认 + 方向加速。

📊 结构是“节奏”,不是“信号”

HH  拉高止损 + 引发追多  兴奋、FOMO  刚追就回落,被迫止损
HL  控盘确认 + 换手  谨慎、观望  假跌破骗你认输

LL  砸盘制造恐慌  绝望、认栽  刚止损就拉起来

LH  诱多失败确认  迟疑、反弹预期  再砸一波加速踩踏

📌 所以,下一次你看到结构变化时,请别急着“信号进场”。

先问自己:

💬 这个 HH,是主动进攻?还是为了反手收割?

💬 这个 HL,是主力控盘?还是诱空缓冲?

💬 这个 LL,是末跌?还是新跌的开始?

结构 ≠ 信号

结构 + 节奏 + 动能 才是剧本的开场白。

#川三说交易